就讀台大財金所一年級時的張智超,靠著30多萬元的本金追逐強勢股,一下子就賺到人生第1個100萬元,沒多久,媽媽從房屋貸款借出500萬元加碼,三兩下又翻倍賺到1000多萬元,「身在其中,我以為我很有天分,我錯把運氣當成實力,所以災難很快就找上我。」
錯把運氣當實力 這一錯他徹底認清股市的凶險

在股海歷練超過20年的張智超認為,投資賺錢其實有兩種成分,一種是運氣,一種是實力,多數人會把運氣錯當成是實力,年輕時的他也不例外,不過,犯錯是好事,可以不斷修正精進。
張智超口中的災難,就是賠光家產,原本前途光明的台大高材生,一出社會卻落得自卑又悲慘。
「不過,我真的很幸運,很早就發現賺那麼多錢是運氣,而不是實力,從那次之後我開始慢慢認清股市。」張智超指出,當股市在漲的時候,什麼分析都對,都可以賺到錢,若是股市在跌,你還能賺到錢,那才是真本事。
對張智超來說,如果只看財報數字買股票,就像開車只看後照鏡一樣,只能看到一個視角,幫助不大,就連技術分析能派上用場的也有限,他解釋:「當市場趨勢明顯時,你參考技術面指標可以賺到錢,可是,市場不會永遠趨勢那麼明顯,它有時是處於震盪,如果這時候還用技術面指標操作會賠到錢。」

▲ 而他的選股術可以濃縮為BMW法則:
1.B(Business Model,經營模式)
台灣公司主要有兩類經營模式,一種是靠代工賺錢,屬勞力密集型,毛利率較低;另一種是靠技術、智慧或專利在賺錢,如台積電、大立光等,通常毛利率較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也較好。他偏好後者。
2.M(Market Size+Market Share,市場規模+市占率)
公司本身的市場規模、市占率須有成長性,他不碰呈現衰退的公司。舉例來說,台股所有公司平均若可成長5%,但有一檔個股可以成長達15%以上,像這類成長高於平均很多的公司,張智超就會感興趣。
3.W(Who is Management,經營者與大股東行為分析)
放大檢視公司經營者所講的每一句話,長期驗證做不做得到。他表示,面對好大喜功的老闆,投資要打折扣;兢兢業業做事的老闆,講話或許保守,但如果成果每次都超越,就可多留意;至於喊多的老闆,要注意是否在偷賣股票。
「和同期的研究員、操盤人比起來,我多了當年那段賠光的經驗,因此很早就知道金融市場的本質和真相,和教科書寫得不一樣,所以不會用學術方法去看待市場。」張智超認為,股市就是金錢遊戲,求不敗比求勝利重要。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