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染布為頹圮老屋撐出藍天會員專區美食旅遊老屋後院別有風景,植物染藝術家曾秀寶自在晾曬染布,彷彿為天空添上色彩。文 牟迎馨攝影何宗昇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05.09 06: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老屋創作旅遊新竹旅行台灣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走進老屋,坍塌的屋牆、殘敗的天井滲出荒蕪的氣味,別人看了直搖頭,植物染藝術家曾秀寶的眼眸卻浮現笑意,「太好了,這兒正好曬染布!」她立刻下了決定,搬進廢墟。 石店子老街沒有搶眼的門面,尋常的生活感,吸引藝術家進駐。十多年前,曾秀寶遞出辭呈,離開公司隔天,她立刻去上植物染課程,篤定的意志從沒變過。去年底,她毅然決然將「大自在工作室」搬進新竹石店子,老街人口稀落,大多是蜷駝的老人身影。「大自在工作室」守住老屋靈魂,新舊並陳,不失設計感。「我老公喜歡莊子的逍遙自在,所以取了這名字。」曾秀寶淡淡說,她大學念的是應用數學系,放棄旁人稱羨的工程師職場,為了全心照顧家庭小孩,「我喜歡有變化的東西。」她笑說自己反而找到新人生,這一份自在似乎也是她心境的寫照。木桌檯擺上繽紛的染布作品,桌腳是上了年紀的縫紉機。第一次來到石店子,因為市集擺攤。「對我來說,老房子是一種回憶。」老家在新竹香山的曾秀寶說,「石店子的街屋很有生活感,要慢慢欣賞,才能看見它的美。」她緩緩說,「一走進這屋子,我就知道這是我要的空間。」女主人曾秀寶(右)的染布作品和工作室都是一派質樸。這間老屋荒廢多時,曾經是豬肉鋪,人去樓空,老榕樹的氣根鑽進屋牆,不動聲色壓垮了後院屋瓦,別人眼裡的殘缺,在曾秀寶手下有了美感新生命。染布教室灑進天光,彷彿會吸呼。第二進院落少了牆面,她改造為開放式手染教室,天井留下的老灶,正好拿來煮染布。閣樓倉庫塵封不少老東西,她爬上樓梯挖寶,舊木門板成了有味道的工作台,老式竹編菜罩搖身為復古燈罩,滿屋子的老玩意兒搭配手染作品,像是天生一對。牆角的枯木和綠蕨,嗅得到老屋新生。走進後院,日常和非日常,引人玩味。死去的老榕樹根糾結在土牆,細縫冒出綠蕨,看在曾秀寶眼裡,這是一面最有故事的植生牆,她順著感覺放上盆栽,角落的自然風景很迷人。年輕女孩體驗手染布DIY。染布手法也很日常,「染料來自隨手可的植物。」她拿出一把早上現採的鞍葉,「這是在我家附近的竹南科園區旁採集的。」她一面指導玩家綑染手法,一面閒話家常,「前幾天,我拿薯榔染布,鄰家阿婆開心跟我說,早年她們就是這樣染褲子。」這不只是一堂染布體驗課,也是一堂自在生活的心靈課程,你說,是不是?一件件手染圍巾為屋梁披上新衣。大自在工作室地址:新竹縣關西鎮中正路73號電話:0926-980-715營業時間:10:30~18:00,週一公休。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