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小鬼們出沒過溝!會員專區美食旅遊鬼月前夕,過溝建德宮的王爺降駕,趕鬼行動扣人心弦。文 牟迎馨攝影許維豪李明宜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08.27 17: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台灣旅遊宗教旅行旅行台灣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聽到我連夜在過溝攑火燈,「你撞鬼了嗎?」朋友問,「村子裡到處有小鬼出沒!」我故作鎮定,朋友的臉鐵青了起來,「吼,是人小鬼大的小孩啦!」我噗笑出聲。這群囝仔人小鬼大,揪伴攑火燈夜巡。說真的,這群小鬼不是省油的燈。第一夜站在過溝火燈夜巡現場,建德宮前火把飛晃,我很想模仿說鬼大師司馬中原的口吻:「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當下卻怎麼也吐不出口,囝仔穿梭身旁,手拿著火燈,天真笑說:「我要去趕鬼嘍!」小男孩踩著鐵馬,秀出剛做好的火燈。第二夜,天空還沒拉上黑幕,一群小孩已經迫不及待動手做火把,手臉沾滿泥巴,童言童語說騎單車追鬼比較快,一出發,腳底抹油似走得飛快,還有年輕爸媽推著小娃兒、攑火燈。陣頭也叫人看傻眼,小男孩扛著電音三太子神轎,小小轎班步伐不含糊,鑼鼓陣也很萌,孩童整齊列隊排開,連續三夜小鬼們成群出沒,東奔西竄,跟著王爺夜巡。小小電音三太子陣頭,在夜巡隊伍中相當醒目。「攑火燈是過溝囝仔的兒時記憶。」建德宮董事長陳國偉說,今年60歲的他從小學2年級到現在只中斷過一次,「人家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在我來看,攑火燈的孩子不會走歪。」他欣慰看著薪火代代相傳。這把火過去盛行於嘉義沿海村庄,百餘年來,隨著人口老化,火燈傳統逐漸熄滅,如今只在過溝完整保留了下來,隔壁的掌潭村僅可見零星火光。一手攑火燈,一手推娃娃車,全家總動員夜巡。過溝人口約莫2、3千人,走進村庄,用「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形容一點也不誇張,「目前過溝有10間廟宇,還不包括一些私人的宮壇,真的要計算的話,至少有2、30間以上。」地方文史工作者李昕哲指出,「廟宇是過溝囝仔的遊戲場。」他話才剛說完,眼前就出現小男孩把單車騎進大殿,神明和囝仔彷彿打成一片。少年家湊在大攆旁,盯著二王爺仔細瞧。建德宮是過溝人的信仰中心,正殿門神先後由國寶大師潘麗水、潘岳雄父子彩繪,和大龍峒保安宮和大甲鎮瀾宮師出同門,精湛木雕則出自名家黃玉瑤之手,剪粘、石雕、藻井華麗繁複,從廟宇細節的講究,看得出村民捨得捐錢蓋廟,以及打從心底對王爺的敬仰。建德宮是過溝信仰中心,廟宇建築很有看頭。「過溝囝仔 8、9成都是大王爺的義子。」李昕哲笑說和王爺是家人關係,「回來過溝,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廟裡拜拜,找義父,有點像回來讓長輩摸個頭。」原來,過溝不只是庄頭,還是一個大家庭,王爺信仰把一家人拉在一起,也豐富了村庄的文化養分。王爺座轎香煙裊裊,擺上兩柱火燈,等待夜間出巡。夜空下,火光和人影碰撞出迷幻,我的腦海浮起一位孩子王-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美國仔),好奇心想這個滿口恁娘、滿是赤子之心的過溝囝仔是否也曾攑火燈趕鬼,才因此創造膾炙人口的「巫頂」角色?這一刻不自覺喃喃自語,念起他的經典台詞:「我是一個巫婆,而且是一個有經驗的巫婆…… 。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