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釀酒學問大 鹿兒島芋燒酎是這樣來的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鹿兒島人對燒酎的愛,看貨架上的商品種類就知道。
鹿兒島人對燒酎的愛,看貨架上的商品種類就知道。
西方有伏特加、威士忌,東方有白乾、高粱酒,不分東洋西洋,用糧食釀出的蒸餾酒,是在地風土的最高結晶。我在秋收時節踏上「芋燒酎」的本家鹿兒島縣,看看薩摩的後裔如何用地瓜釀出他們的靈魂之水。
日文的「芋」,可以指各種薯類,舊稱「薩摩」的鹿兒島縣自古盛產地瓜,地瓜的日文「さつまいも」寫成漢字就是「薩摩芋」。地瓜是糧食,吃不完更可以拿來釀酒,16世紀蒸餾技術自暹羅傳入日本,鹿兒島人把加了地瓜的酒醪拿來蒸餾,芋燒酎自此成了地瓜的專利。
用來釀酒的地瓜是高澱粉品種,蒸熟後乾鬆無味。
很多人分不清日本清酒和燒酎的差異,其實很簡單,前者是釀造酒,後者則是蒸餾酒,就像葡萄酒與白蘭地的關係。鹿兒島少見清酒,因為本州人用來釀清酒的黃麴,到了溫暖的九州就水土不服,釀造過程容易被雜菌汙染,只有會產生檸檬酸自保的黑麴能生存,但也因此酒醪偏酸,不適合直接飲用,只能蒸餾成燒酎,沖繩著名的泡盛,用的就是黑麴。
黑麴釀的酒個性強烈,帶有厚重泥土氣息,鹿兒島製麴人從黑麴中發現變種白麴並分離菌株,發現釀出的酒更加圓融,自此白麴在各地酒造開枝散葉,成了九州燒酎最大的特色。
麴分黑黃白,黑麴釀泡盛,黃麴釀清酒,白麴釀燒酎。
釀酒靠酵母的無氧發酵,把醣類轉化成酒精,穀類、根莖類作物雖含豐富澱粉,酵母卻啃不動,得先設法把澱粉轉為醣類,酵母才能上工。東西方釀酒略有不同,西方人釀穀物酒,靠的是發芽大麥的糖化酵素,先分解澱粉再發酵,東方人則靠麴。麴是黴菌和酵母的混合物,養麴就是刻意讓穀物發黴,利用黴菌的澱粉酶製造醣類,酵母再接手釀酒,屬於邊糖化邊發酵的方法。
把麴接在米上叫米麴,接在麥上叫麥麴,接在豆上,就是釀醬油用的豆麴。芋燒酎冠個「芋」字,但地瓜麴培育不易,多半還是得靠米麴做引。
「製麴」就是在蒸熟的白米上散布種麴,在恆溫環境下培養2天。
麴菌是活的,對溫度很敏感,太熱會被燙死,太冷又不活躍,酒造把米洗淨蒸熟後,得先放涼至和人體溫度相當的37度左右,撒上種麴不斷拌鬆,讓孢子均勻附著在米粒表面,再放入控溫控濕的「麴室」培養2天,讓麴菌長滿米粒表面,菌絲侵入米心,就可以倒入水中作「酒母」了。
「製酒母」又稱為「一次仕込み」,將米麴放入水中增殖,以幫助分解地瓜澱粉。
顧名思義,酒母就是讓麴菌大量增殖,提高糖化效率,讓酵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不過釀芋燒酎時,米麴份量僅占地瓜的1/5,充其量只是輔助,對酒味影響不大,不像日本酒必須使用專門的酒米,我們平常吃的粳米也能拿來製麴,有些酒造更喜歡用鬆散不粘的泰國米,據說製麴時操作更方便。
使用「黃金千貫」等澱粉豐富的品種,洗淨蒸熟磨碎後加入酒母中,地瓜與米麴比例約為5:1。
「酒母」發酵6天後,才加入主角地瓜,這時品種就有講究,首選是皮白肉黃的「黃金千貫」品種,因為富含澱粉,發酵後又帶濃郁薯香,最適合用來做芋燒酎。蒸熟磨碎的薯泥加入酒母,經過9天發酵後,就成了可以蒸餾的酒醪。如今在鹿兒島的「無双藏」和「大山酒造」,都可以看到堅守古法釀造的杜氏身影。
澱粉被麴菌分解為醣類,酵母接手開始製造酒精,過程約需9天。
蒸餾的原理,是利用攝氏78度的蒸氣加熱,讓沸點低於水的酒精和香氣物質氣化,通過冷卻管重新冷凝成酒液,又依照蒸餾槽內的氣壓,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法,前者充分保留複雜的香氣,後者則較為清淡,通常用於米、麥燒酎,適合初嘗燒酎的入門者。
芋燒酎最傳統的熟成法是放陶甕,陶土能吸取雜味,並散發泥土清香。
剛蒸餾完成的原酒,酒精濃度高達38度左右,卻不見芋燒酎常見的花香,反而有如硫磺、堅果、薯類的大雜燴,原來發酵過程中,微生物會製造硫化物和各種脂肪酸,這些影響風味的雜質也跟著一起被蒸餾,得經過至少數個月的儲藏,讓雜味物質揮發,也讓酒精分子與水融合,最後加水勾兌成適當濃度,喝來才醇美順口。
大山酒造是家庭式的小規模酒廠,釀出的「伊佐大泉」卻勇奪今年日本春季酒類大賞第一名。(1,938日圓/瓶,約NT$518)
芋燒酒單喝個性強烈,愛它者一日不可無此君,怕它者聽到就蹙眉,鹿兒島人最愛用熱水兌它喚醒香氣,我則喜愛加冰塊的「ロック」喝法,但無論冷熱,搭上油脂豐美的鹿兒島黑豚、地雞都是絕配,當真是「原酒化原食」。

無双藏

  • 地址: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七ツ島1-1-17
  • 電話:+81-120-606-069
  • 營業時間:09:00~17:00,全年無休。
  • 無双藏官網

大山酒造

  • 地址:日本鹿兒島縣伊佐市菱刈荒田3476
  • 電話:+81-995-26-0055
  • 營業時間:08:00~17:00,週末及國定假日公休。
  • 大山酒造官網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

wine-warning-icon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