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神童 一支球桿打垮黨政軍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因國小曾是棒球校隊投手,陳宏棟15歲首度打高爾夫球,便打出低於標準桿的好成績,高球也成了他最熱衷的運動。
因國小曾是棒球校隊投手,陳宏棟15歲首度打高爾夫球,便打出低於標準桿的好成績,高球也成了他最熱衷的運動。
為躲避賭債,陳宏棟全家連夜搬到高雄,父親在市場租了攤位賣魚,「我那時國小四年級,可以說親眼見證我家家道中落。」
搬到南部後,所幸舅媽一家與台南紡織關係密切,陳元生習得成衣加工技術後,在三重創立合元實業,生產衣領、門襟與袖口,「當時全世界做領子都用人工裁剪,剪好還得修邊,我爸找人研發機械刀,一個模具印下去,不管你做50片或100片,大小都是一樣的。」
陳宏棟的父親陳元生(右1)創立的合元實業,一度是台灣不織布大戶。(陳宏棟提供)
合元最高紀錄一天可生產1000萬片領子,成了全台前幾大不織布大戶,陳元生再度致富,開始熱衷打高爾夫球。
15歲那年,為了去球場喚打球的父親回家,陳宏棟接觸到高爾夫球,「我爸叫我別說話先打球,我國小當棒球投手,比較有力、都打得到球,人生第一次摸高爾夫,就在林口球場的第8洞打了一個博蒂(低於標準桿一桿)。」
陳宏棟出身五股望族,排行家中第二。(陳宏棟提供)
因兄弟對高爾夫球都沒興趣,唯獨他在父親有計畫的栽培下,一天得練打5百顆球,讓陳宏棟迄今看到練習場就厭惡。陳宏棟的友人說:「他球打得好是基本功紮實,因為他爸說,不認真練球,就不准下場。」
50年代,打高爾夫交際者多為達官顯貴,小小年紀的陳宏棟成了家族另類的外交官,結交不少重量級球友,如時任國防部長的宋長志都喊陳宏棟為「小陳老師」,每次打球三軍總司令都在一旁陪同。
因高爾夫球打得好,陳宏棟時常與父親出入球場,年輕時便駕駛BMW2002跑車。(陳宏棟提供)
「我會撒嬌、嘴巴甜是關鍵,另外還有球打得好。」現在仍維持70幾桿好成績的陳宏棟,講起打球眉飛色舞:「我打球認識了各色各樣的人,大家都說,我一支球桿就能打垮黨政軍。」
從小看大人們送往迎來,練出陳宏棟觀察人的本事,「我不應酬,但我喜歡把朋友帶去球場,打高爾夫就像打麻將一樣,可以看出人的性格,一開始他會裝、會做作,但打完18洞是裝不了的,打一場球好像認識了他18年。」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