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孩的鶯歌野餐 一次包辦慢生活會員專區美食旅遊鶯歌懶人野餐活動中,「鶯歌長怎樣便當」雙人三層日式便當,有社區媽媽手作壽司、傳統手工豆皮雞卷、在地韭菜卷等餐飲。文 林春旭攝影何宗昇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9.02 13:3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野餐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兩位在地長大的女孩,4月起,開始一連串在鶯歌陶瓷博物館裡的野餐活動,這次十分特別的「懶人野餐」活動,有專人幫你打理好所有野餐道具及美食,人到現場,立刻就能拍出美美的野餐IG照,接著舒服地坐在草地,和好友們享受溫暖春陽。陶瓷博物館後方的藝術園區,擁有大片綠地和多件大型裝置藝術品,是很棒的野餐地點。由「向象行動」所企劃的「走!一起到鶯歌野餐吧!」,主辦人方雅萱和黃慈暉是道地的鶯歌小孩,高中時期的好姐妹,畢業後一位從事廣告業、一位是空姐,平時有空也愛聚在一起野餐。然而,她們卻發現許多年輕人和她們一樣總是得離鄉背井工作,鶯歌除了製陶業,其實應該存在其他的可能性。於是,她們成立向象行動工作室,透過每場懶人野餐活動,幫遊客準備好的日式餐盒「鶯歌長怎樣便當」裡,有在地鮮採韭菜做成的韭菜卷、社區媽媽做得美味壽司、鶯歌傳承一甲子手工豆皮做成的美味雞捲和脆梅,希望透過活動讓更多人認識不一樣的鶯歌。今年梅甕《青鶯樂》,外型如一隻站立的鳥兒。像是每到青梅收成時,許多遊客造訪「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是為了醃脆梅DIY及梅甕而來,這項為了推廣在地陶瓷活動,陶博館「甕藏春梅」活動已邁向第17個年頭,每年設計不同造型的梅甕都十分受歡迎。這回《青鶯樂》外型像是站立的鳥兒,象徵著鶯歌石,跟著老師將青梅以鹽搓揉、打碎、再放進甕中帶回家處理,待脆梅食用完,它不只是梅甕,還能當注水壺及茶壺使用。對雅萱和慈暉兩人來說,長達半年的野餐活動,不只是一場野餐活動,她們希望透過活動有更多觀光客造訪鶯歌,不只是逛逛陶藝老街,鶯歌還有許多適合大人小孩遊玩的公園綠地,沿著大漢溪河畔自行車道騎乘腳踏車兜風同樣舒服暢快,或是跟著導覽老師走入巷弄,聆聽鶯歌前世今生的故事。「在地觀光發達了,鶯歌小孩回鄉工作的機會或許也會隨之變多吧!」她們衷心地期待著。外觀如飛龍的「三鶯龍窯橋」,騎過橋身猶如穿過一段時光隧道。走!一起到鶯歌野餐吧!位置: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藝術園區「火廣場」 時間:即日起~10月底,每週五、六、日、一。備註:報名請上「向象行動」臉書官網www.facebook.com/HsiangAction,點選「搶先預約」,有「鶯歌長怎樣便當」及「好輕好輕輕食野餐」兩款,單人份300元,雙人份600元。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地址:新北市立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電話:02-8677-2727時間:平日09:30~17:00、假日09:30~18:00,每月第一個週一公休。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