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鴻海減資 該買還是該賣會員專區財經理財鴻海減資,市場都在討論,股價會不會如國巨一樣向前衝?文 王伯達攝影吳貞慧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5.15 06: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減資鴻海股價達觀股市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獲利停滯 股價攀升不易掛牌中國 台灣恐轉控股國巨股價14日站上900元,而這家公司一再被當作現金減資的成功案例。因此,鴻海在上週宣布現金減資計畫後,也開始有許多機構預測,鴻海股價接下來可能會有不錯表現。獲利停滯 股價攀升不易為什麼這些大型公司都要辦理現金減資呢?其實現金減資對大股東來說是較為有利的。因為大股東如果想要把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合法換成現金放進自己口袋裡,除了現金減資以外,就是發放現金股利或是乾脆賣掉股票。但相較於現金減資來說,現金股利則有稅負問題。而大股東若想要用股票換現金,賣掉1/3股票跟現金減資1/3股本會有不同的結果。前者不僅有交易稅,還必須申報交易,同時降低自己股權比重,後者的效果等於是所有股東一起減持,所以沒有這個問題。上述的利益,小股東能夠獲益的有限,所以小股東該思考的是,如果一家公司有持續成長的可能性,為什麼大股東要把現金從這家公司拿出來呢?一種可能是這家企業不需要那麼多的現金,也能維持良好營運;另一種可能是,這個行業已經失去了長期成長的動能。所以,現金減資與股價長期走勢並沒有一定關係。我們從第一家辦理現金減資的公司-晶華酒店的長期發展來看,或許就可以略知一二。晶華酒店在2002年、2006年與2007年分別辦理現金減資,而股價在2008年6月出現歷史高點738元,上週五收盤則只剩153.5元。回到國巨跟鴻海2家公司,前者近期的漲幅很明顯是因為被動元件產業自身的因素,而非現金減資的關係。反觀鴻海部分,近年來營收成長已經趨緩,獲利更是停滯不前,所以我們不應預期鴻海股價會像國巨一樣持續攀升。掛牌中國 台灣恐轉控股但短期來說,現金減資後,確實股價會獲得一定激勵。因為上週五中國證監會通過富士康互聯網股份上市申請,時機點上也很巧合。未來,鴻海在中國掛牌的部分可以享有高本益比,股權資金成本較低,此可能是主要成長的動能;而台灣的母公司則是可能轉為控股公司,股價的長期發展也會出現不同走勢。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