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顆大蘋果當謝禮 他快樂到通體舒暢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看盡生離死別與人情冷暖,郭志祥說自己還是怕死,但希望在有限的生命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看盡生離死別與人情冷暖,郭志祥說自己還是怕死,但希望在有限的生命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這是募人不募款。」郭志祥說,重點在於「參與」,志工必須親自走訪受助者,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與需求。也就是說,志工必須出人也出力,出錢倒是其次了。對於這套SOP,郭志祥隱隱有些驕傲:「可以這麼說。這就是『有畫面』。有畫面,就能把故事講出去。言教不如身教,行動勝於語言,助人者會把畫面傳遞出去,這是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的。」
為他人送行
每個人快樂的原因不一樣,幫助別人,真的會讓我快樂。
善願為弱勢者與無後者送行,起點是美國老太太貝蒂。1998年,79歲的貝蒂來台旅遊,因氣喘發作昏迷後過世。醫院將遺體保存在冰櫃逾1年,國際協尋未果,貝蒂成為無人認領的往生者。社工求助善願,志工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考量貝蒂相信輪迴,今生又信基督教,他們決定為貝蒂舉辦一場中西合併的喪禮,折了紙蓮花入棺,遺體覆蓋基督教袍。
當時善願運作近3年,郭志祥早有開辦免費殮葬的念頭,「我們訪視許多弱勢家庭,他們會說家裡什麼人往生,錢花很多,甚至跟錢莊借錢。當喪葬辦好後,這個家庭也失去重新出發的機會,這不會是往生者的願望。」
郭志祥是台南鹽水人,北上讀書,退伍後從事報刊雜誌廣告業務,那是紙媒的黃金年代,也是打拚就看得到成果的時代。業主一下廣告,公司就撥給他1/4佣金,為他累積出還不錯的小康生活。35歲那年,他自掏腰包50萬元租下小辦公室,開張做志工。起初只有幾個人響應,如今每週至少有70人參與,累積服務約17,000案。
每個週日,善願愛心協會都會在北市中山女中旁集合,分組出發訪視需要協助的案主(左), 善款與營養品都現場簽收。
怎麼35歲突發善心?郭志祥才笑說不是,他幼時體弱多病,夜裡氣喘發作,全家就緊張得睡不著覺。家中五兄弟,他自嘲自己最笨、最不會讀書,也沒自信,北上重考好不容易考上三專,邊上課邊跟建設公司承接派發傳單工作。郭志祥當年室友于庭正也記得,「他不缺錢,但就是想多做多看。而且他心很軟,會找清寒同學一起去發傳單。」
有天,同學突發胃穿孔送醫,經濟窘迫的同學母親因付不出2萬多元手術醫藥費,哭倒醫院。郭志祥於是號召同學發廣告傳單,「當時也3到5人一組,你發士林、我發中山,一天半就湊足醫藥費。」同學病癒後,悄悄請郭志祥到租屋處,拿出一顆大蘋果送給他,「媽媽叫我帶給你,我們沒辦法送你一盒,只能送你一顆,但這個很好吃喔!」
「真的太快樂了!」憶及當時,總是一本正經的郭志祥語氣明顯歡快起來,「那個快樂難以形容,就像那天發完傳單,滿身大汗,洗個澡後通體舒暢,覺得太快樂了。」是從小沒自信的郭志祥被滿足了嗎?他思忖一下又是傻笑:「我不知道,但這件事改變了我人生的價值觀。我想,每個人生活快樂的原因不一樣,幫助別人,真的會讓我快樂。」說也奇怪,那次之後,他的氣喘不再發作。真的嗎?郭志祥還是正經:「真的喔,很奇怪,但就沒再發作了。」相信好心有好報?「基本上是相信的,不是不報,有時候是時候未到。」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