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篇】烏龜投資學年賺15% 基金經理人42歲退休術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何文賢42歲時離開金融圈,靠著投資專業過著無憂的退休生活。
何文賢42歲時離開金融圈,靠著投資專業過著無憂的退休生活。
國內第1代基金經理人何文賢,在42歲那年,當2名女兒還在念小學時,選擇提早離開職場。16年來,靠著價值型選股的標準買進成長股,每年穩穩獲利15%,連金融海嘯期間也沒打亂布局,完成養育女兒的任務。如今,他仍紀律研究股票,閒暇時則當投資傳教士,並從事地方文史工作,過著無憂的退休生活。

何文賢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60年(58歲)
  • 現職:專業投資人、金融研訓院特約講師
  • 學歷:台大商學研究所碩士
  • 經歷:光華證券投顧董事長、荷銀光華投信副總
  • 操作心法:用價值型的股價買成長股,以年報酬15%為目標,5年獲利翻1倍
年過40歲就能退休、達到財富自由,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國內第一代基金經理人何文賢做到了!42歲那年,何文賢靠投資專業累積到8位數身價,毅然從金融圈離職,當起專業投資人,「當時,2名女兒都還在念小學,如今都念完研究所,踏入職場了。」

選績優股 不懼股災

雖然當到投顧董座,但何文賢卻不留戀地選擇退休,主因是「不想再被基金績效追著跑,而且投資是我的本業,不可能自己做不來。」當時他打的算盤是,手上若有2千萬元做投資,先不看資本利得,光領5%股息,1年至少有100萬元生活費。
即使金融海嘯時,手上股票被套牢,他也不惶恐,原因是選對績優股,公司每年都會獲利,有配股配息,「如果公司過去的殖利率有5%,就算股票跌價,仍有現金流入。」
強調穩中求勝的何文賢比喻,投資就像龜免賽跑,只要照著自己的腳步一直前進,最後烏龜會贏。
16年歲月匆匆過,因為年年有股子、股孫報到,他從未因離開職場而手頭捉襟見肘,「投資沒有不勞而獲的。想形成自己一套投資系統,一定要花時間去研究、累積經驗,找到最適合的方法,才可以慢慢用一輩子來累積財富。」他打趣地說:「很多人買股票比衛生紙還快,你去全聯買衛生紙還會比價,看哪一包比較便宜,可是買股票卻聽到明牌就買。」
何文賢一直在金融研訓院擔任特約講師,一季開一次課。「像我們這種一般家庭背景出身的人,也沒有過人之處,但因為社會環境、經濟成長、股市繁榮帶給我們機會。我願意把心得分享給大家。」這是他的理想。

穩中求勝 買成長股

何文賢的學生、壽險業務員陳文一表示,過去投資都聽明牌,賺錢靠運氣,「後來上了何老師的課程,投資較穩當,至少不會亂賠錢。」企管碩士畢業的陳文一形容,何文賢講究方法論,像一本「歷久不衰的投資教科書」。
「股市裡沒有神,都是凡人,重點是方法。」強調穩中求勝的何文賢,最近悟出一個道理,「龜免賽跑,用在投資上也是對的。」他形容:「兔子一路蹦蹦跳跳,烏龜一直慢慢爬,可是烏龜也不管別人,就照著自己的腳步一直前進,最後故事告訴我們,烏龜會贏。股市基本的道理也是如此。」
台股站穩萬點,何文賢分析,今年股市應該還是屬於「花會繼續開」的狀態,聯準會縮表效應將在2019年顯現。
這套烏龜投資哲學,表現在何文賢的選股理念上。一般來說,價值型投資人會找出公司未來獲利能力相對被低估的好股票,而由於成長股具有成長潛能,往往價格較高,很難切合價值型投資人的要求。
但何文賢卻可以二者混搭,他總用價值型嚴苛的股價標準,買到有成長性的股票,他說:「有些成長股沒人理它,因為沒人去炒作,它就癱在那裡,就看你有沒有去發掘,要不要放較長的時間去等待。我專門在找這種便宜的業績成長股,反正股價最終一定會反應它的本質啊!」
5年多前,何文賢發現胎壓檢測器龍頭為升1年每股賺6元,股價才70多元,而且公司體質佳、產品具有專利和高市占率,正是他口中的低價、但有成長潛力的公司,當時他還和營業員分享「這檔股票放個2、3年,會漲到200元,再放長一點,會到3、400元。」果然,當車用電子題材發酵時,為升開始受到外資矚目,1年後漲到300多元。
除了挑選績優股外,何文賢強調自己不做融資,做為風險控管的第二層保護網,「若你融資,股價跌下來,就會被迫斷頭,像發生金融海嘯,你就什麼都沒有了啊。」

長線布局 不限產業

不做融資,投資時謹慎評估,手上股票自然可以放久,等待開花結果。何文賢經常檢視的財報指標包括:單季每股純益成長率超過30%、單季營業利益率大於10%、負債比低於40%等,「除非它的基本面跟我預期的有差異,要不然我不會隨便賣股票,一直到它反應價值才會賣。」
何文賢不會去追逐市場的題材,且產業不設限,上海商銀是他長線布局的股票之一。
何文賢手上約有5到10檔股票,奉行長線布局,不會追逐市場題材,且產業不設限,例如上海商銀,「我在26、27元買,淨值30元,賺3元,每年配1.5元,殖利率5%,現在漲到35、36元,我也還沒賣,因為覺得還不夠高。」
投資資歷達20年的金融從業人員陳冠達就提到,上過何文賢的課之後,「除了能找出低估的好股,更重要是知道股票真正的價值,買了之後,股價盤整時能忍耐、起漲時抱得住。」
何文賢退休16年來,經常出國旅行,在冰島彩虹瀑布前留下美好回憶。(何文賢提供)
談起現在的投資大環境,何文賢分析,2018年股市應該還是屬於「花會繼續開」的狀態,「至於資金派對何時散場?5年前就有人講要散場了,但到現在還是沒散場啊!不過,總是會有結束的一天,目前看來比較有可能是在2019年。」但他補充:「不過,當大家都看2019年時,搞不好它提前半年就發生了。」
即使何文賢退出職場16年,他仍維持每天7點起床開始「作戰」的紀律,做投資功課達8個小時。除了講授投資課外,閒暇時也做地方文史工作,「賺錢不是唯一,還是要做別的事。」

搞懂5大指標 挑體質佳的成長股

「想投資股票,一定要用功,至少看得懂一些技術面的趨勢、看得懂基本面的營收資訊,看得懂股票的評價是否太貴。」以下是何文賢提出的5大指標,建議投資人在買股票前要先搞懂,才能穩中求勝。

指標1:單季每股純益(EPS)成長率

單季每股純益能維持正數,代表企業具有不錯的獲利能力,且單季成長率超過30%,就算是大幅成長。

指標2:單季營業利益率成長率

在半年報公布後,業績表現佳的企業,若7月營收繼續成長超過5%,代表下半年業績成長的機率高。

指標3:半年報結束後,隔月營收數字持續成長

在半年報公布後,業績表現佳的企業,若7月營收繼續成長超過5%,代表下半年業績成長的機率高。

指標4:負債比小於40%

負債比可看出企業財務結構是否安全。負債比過高,表示企業靠舉債籌資,容易因景氣與營運不佳而增加風險。另外,企業負債比要與同業相較,若明顯高於同業,且1年內即將到期的負債或公司債金額又高,有面臨倒閉風險。

指標5:速動比大於100%

速動比是評估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公司速動比若大於100%,表示公司具有較佳的資金調度能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