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 感受「米粑流」的美好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20年前,花蓮石梯坪有著豐濱鄉面積最大及最完整的梯田,如今漸漸消失。(節點共創提供)
20年前,花蓮石梯坪有著豐濱鄉面積最大及最完整的梯田,如今漸漸消失。(節點共創提供)
阿美族語「米粑流」,有著「互助而後美好」的意思,於8月26日開幕的「2018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將以藝術家與在地居民的創作、志工參與水圳修復…等在地生活體驗,深入花蓮豐濱鄉磯崎、新社、復興以及港口共4個部落。
「2018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於8月26日揭開序幕,活動將在石梯坪水梯田進行,從下午4點的「Misalama部落市集」開始,現場展售年度豐收的農產品與在地特色手作外,接下來由部落婦女偕青少年和孩童共同演出的「Itini Kami東海岸環境劇場」,以文化為軸,素人演員們演繹部落生活中的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與並融。
時近晚餐時間,最適合品嘗在地的原味美食,早期部落男子外出工作時帶的Tafo便當,開幕當天也請4個部落媽媽們展現6道部落料理,現採竹筒盛裝的豪華版、限量Tafo便當:白斬雞刺蔥沾醬、鹽烤豬肉、馬告豆干…等,可事先開放遊客預購,另外還有運用原住民食材做成的紅糯米洛神爆米花與馬告豆干伴手禮。
最後,以海面月光為背景,在收割後的梯田上,原住民創作團體Savulu & Laway、Paliulius、陳永龍等人,將讓現場民眾以最舒適的氛圍享受愉悅的夏夜。
部落媽媽們以在地食材展現手藝的限量「Tafo便當」。(節點共創提供)
20年以前,石梯坪曾是花蓮豐濱鄉面積最大也最完整的梯田,但是隨著休耕政策、年輕族人外移、灌溉水路傾頹失修,許多土地出售變成水泥建築,自然生態與生活文化和諧共存不復存在。
由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主辦的「2018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以阿美族語「米粑流」文化(意即「互助而後美好」)為精神,進一步思考「森、川、里、海」的自然諧和關係,海岸山脈孕育潔淨水源,透過溪流一路奔流入海,途中流經部落,澆灌水梯田、供給聚落民生用水,最後進入海洋,由野生生物、珊瑚礁來檢視沿途累積的物質。
駐村藝術家施永德DJ Hatfield在海河交接處,以部落常見的捕魚工具三角網進行創作。(節點共創提供)
這次展覽邀請國內外13位藝術家,以「流Undercurrent」為題,一方面回應濕地復耕找回潛伏已久的水流,同時檢視過往自然界的反撲與人為破壞。作品將分別於豐濱鄉轄區內的磯崎(Kaluluan)、新社(Paterongan)、復興(Dipit)以及港口(Makotaay)共4個部落駐村一個月;還有4梯次的「水圳修復志工假期」,讓志工學習傳統砌石工法之外,也讓部落水圳得以不再因為颱風或大水等因素而不斷遭受崩塌。
活動中也歡迎到部落當志工,以傳統砌石工法修復部落水圳。(節點共創提供)

2018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

  • 展覽期間:2018年8月26日至2019年3月31日
  • 展覽地點:台11線花蓮豐濱鄉磯崎、新社、復興以及港口等4個部落
  • 開幕活動:8月26日(週日) 16:00~20:30,於石梯坪水梯田(台11線64K)進行
  • 官網:https://www.mipaliwlandart.com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