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那場暴動,全家在村長庇護下倖存,「後來我爸媽每年過年都送禮給村長。」只是,當年會提著菜刀護女兒的父親,這幾年卻不時把塑膠壺放在瓦斯爐上燒,或喝水桶裡的雨水。父親失智了。
【莫愛芳專訪三】印象停留在20年前 失智父以為愛女是鬼

這幾年,莫愛芳不時在臉書貼出回印尼與家人團聚的照片,常有人留言表示羨慕,卻也偶有酸言酸語說她一直出去玩,她從不多解釋。
自責 盼常伴病父
「我沒回家,他就問弟弟說大姊怎麼還沒回家,他的印象停留在我10歲時。」但,每當莫愛芳回印尼,替父親打掃房間、換床單,父親卻認不出這位心愛的大女兒,會對兒子說:「我們家好像來了1個女鬼,很奇怪一天到晚進我房間,是不是要偷東西?對喔,我不見了1千多萬。」

莫愛芳氣極敗壞找父親理論:「誰是女鬼?我是你女兒,你忘了嗎!還有喔,你不要說我偷你的錢,你的錢都是我給你的!」只是,罵完轉過頭她幾乎落淚,「我照顧婆婆3年、公公9年,可是我自己的爸媽呢?以前爸爸辛苦養我們,如果我沒嫁這麼遠,就可以好好照顧他們的晚年。」
回印尼時,她會帶著女兒。「女兒2歲,我就開始存機票錢。」她說,當年在台灣還沒結婚時,某天與印尼姊妹一起去接她的小孩,「小孩遠遠看到媽媽,很開心,但旁邊同學不懂事童言童語,問說:『那是你媽媽嗎?好黑喔。』小孩子馬上說不是,是家中外勞。我朋友眼淚快掉下來。」
「我好心痛,後來自己有女兒,會想如果我的小孩不肯承認我是她媽媽,怎麼辦?怎麼樣讓女兒覺得有這個媽媽是驕傲的事?我就每年存一點錢帶她回印尼,讓她自己去看,媽媽的家庭背景沒什麼好丟臉的,我弟弟妹妹還會帶她逛街吃東西,她就很開心。」女兒10歲,已去過印尼17次。
她教女兒中文、印尼文、簡單英文,還教一些樂器。「我要讓她知道,媽媽雖然是印尼人,但不是沒用的人。」唯獨沒告訴女兒,媽媽還是個演電視、電影的明星,她說:「我女兒是長大後才知道。」

她的夢想是蛋糕的訂購穩定,能開一間蛋糕店,若有好的戲約才拍片。人們艷羨的五光十色演藝圈,她看得極淡,沒興趣的戲便不想為了錢而拍,但,「好的戲,即使是學生拍片,我也願意演,不用錢!」
祈願 此生沒白活
儘管拍戲後收入增加,她始終節儉,「我1千塊可以用1個禮拜,夠了。」一身衣鞋多在夜市買。有的人節儉卻不介意慷他人之慨,她不是,某天我們邀她錄影,問她要點咖啡還是花果茶,可報公帳,她答:「我喝水就好,你們不要花錢。」體貼入微。
淡出演藝圈數年,今年她才又接3部戲,1部是藍正龍導演的電影,「藍正龍第1次當導演,我很喜歡跟第1次創作的人合作,他們會對作品要求很高、很有想法,跟他們學習會進步。我第1次演戲是《娘惹滋味》,那個導演也是第一次拍片,好認真。」另一部戲她演1名遭性侵的看護,她說,終於有個她沒演過、有挑戰性的角色了。
躲過暴動,異鄉求生,脾氣磨平了,個性與膽識還在。她說,只盼此生沒白活,想留下的不是財富,是子孫看得到的各種作品,「讓他們驕傲,他們的媽媽、阿嬤是很努力的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