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革命浪漫改革顧人怨 陳菊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飽經歷練,陳菊一步步從「黨外小妹」晉升「菊姐」「高雄花媽」,這位「南霸天」幾個月前進入總統府擔任祕書長一職,逐步登上權力高峰。
飽經歷練,陳菊一步步從「黨外小妹」晉升「菊姐」「高雄花媽」,這位「南霸天」幾個月前進入總統府擔任祕書長一職,逐步登上權力高峰。
出身宜蘭農村的陳菊說,小時候家族重男輕女,自己最大願望是當個小學老師。可惜她成績不夠好,沒考上師專。
她去當省議員郭雨新的祕書,意外踏上政治路。隨著反對運動的成功,這位農村女孩從「黨外小妹」晉升成「菊姐」「花媽」,這幾年更被稱「南霸天」。她沒有耀眼的學歷、犀利的口才,如今卻是美麗島世代少數碩果僅存的政治明星。
宛如一場豬隊友的比賽。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為台北市候選人丁守中站台,激昂大喊:「擊潰丁守中!」鄉民笑到重播十多次還看不膩;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暗罵陳菊:「肥滋滋、走路像一隻大母豬。」藍營一身冷汗忙止血。
吳敦義暗諷陳菊是母豬。陳菊不慍不火地說:「這樣的糟蹋凌辱,是代表你自己內在的水平,我就不必評論了,社會自有公斷。」
總是不免有人恍神、有人大意。只有陳菊,幾乎不曾失言。被吳敦義羞辱,她只短短幾句感性回應:「我是台灣人的女兒,不是大母豬。」台下掌聲狂響,她頓了2、3秒後才又再說幾句:「我是有尊嚴有骨氣有志氣的台灣人的子孫,(吳敦義)毋通這樣給人家糟蹋…我要拜託所有的高雄人站出來!」語氣悲壯。有人就形容,同屬從政女性、同為美麗島受難者,這便是陳菊與呂秀蓮不同之處,同樣事情發生在呂秀蓮身上,呂肯定劈里啪啦尖銳回擊。

從小妹到南霸天 登頂峰

整座總統府像打烊後的博物館般典雅寂靜。祕書長與總統同一樓層,吳敦義失言的2天後,陳菊從她的辦公室走出來,見到我們採訪陣仗,微微一驚:「我以為是很輕鬆的採訪。」然後笑咪咪道:「不要問我太難的問題。」那語氣並非命令,是帶點撒嬌、示弱的請求,卻又暗藏一股說不出的強大氣場。她的招牌髮型打理妥當,這天還戴了一條佛像玉珮墜子的項鍊,打著橄欖綠花色的圍巾,妝容淡雅卻精緻,口紅顏色與領巾搭得極好。
高雄選戰焦頭爛額,卻不見她露出一絲焦躁。她先是說,現在主角應該是選舉的人,「我是助選、配角,我的心情與態度都是這樣。」又感嘆,照正常選舉方式,努力的人留下的政績是有用的,「(如果)沒有外在的風潮或勢力在操弄,這場選舉不應該選得這麼辛苦…對台灣很不容易爭取到的民主自由,是很大的威脅跟挑戰。」
1980年美麗島軍法大審上,才30歲的陳菊抬頭挺胸,一臉無懼。(聯合知識庫)
她說這話是鋪哏,但也確實有脈絡。68歲的總統府祕書長陳菊,是當今政壇少數碩果僅存的「美麗島世代」,她比辯護律師群如蘇貞昌、謝長廷還要小幾歲,卻是當年美麗島事件受難者之一,曾坐牢6年。革命的年代早已遠去,而今美麗島的英雄們不是凋零、就是一個個走下神壇,反倒當年被視為「小妹」的陳菊,這幾年逐步登上權力高峰,先是擔任高雄市長12年成了「南霸天」,幾個月前又進入總統府擔任蔡英文信任的左右手。
陳菊出身宜蘭三星鄉一個務農的大家族,5個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二,父親則是家族中的老三,整個家族三十多人一起住在傳統四合院,「從小我就必須跟這麼多堂兄弟姊妹一起成長。」所以從小特別細心嗎?「沒有刻意細心,不過會在相處之中注意別人的問題、感受等等,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
陳菊在少女時期受到著名黨外人士郭雨新啟蒙,此後一生為民主和人權努力不懈。圖為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時期。(陳菊提供)
當年許多宜蘭人的偶像是黨外的省議員郭雨新,陳菊家族也是,19歲陳菊進入世新專校就讀後由於學費貴,她利用假日打工,擔任郭雨新的祕書,自此懵懵懂懂參與黨外的反對運動。1979年10月,29歲的她擔任施明德籌辦的《美麗島雜誌》高雄服務處副主任,12月10日美麗島大遊行,3天後陳菊與黃信介等人被捕。

從階下囚到官場 一路闖

不少老一輩台灣人至今記得,當時年紀輕輕的陳菊站在法庭上,抬頭挺胸一臉無懼。入獄後她與呂秀蓮關在同一間牢房,呂秀蓮打毛衣、她唱歌,尤其愛唱〈孤女的願望〉〈黃昏的故鄉〉,如此熬過漫漫苦牢歲月,6年後陳菊才假釋出獄。
出獄後她參與民進黨組黨、幾年後當選國大代表,1994年底,當年美麗島的辯護律師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邀陳菊擔任社會局長,自此開啟陳菊公職之路,她從北市社會局長、高雄市社會局長,一路當到勞委會主委。
1994年至1998年,陳菊成為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期的社會局長,這是她踏入公職的開始。(中央社)
她的施政滿意度多半名列前茅,但勞委會主委任內,2005年8月,高雄捷運爆發泰勞暴動案,陳菊為此請辭。不久她決定投入隔年的高雄市長選舉,這卻打亂了民進黨原本的布局。陳水扁原本屬意曾代理高雄市長的陳其邁參選,謝長廷則支持葉菊蘭。歷經一番黨內激烈競爭,陳菊意外贏得黨內初選。那年選舉,陳菊僅險勝對手黃俊英一千多票。

從世運到氣爆 自檢討

2009年高雄世運的成功,將陳菊的聲勢拉上最高峰,隔年她順利連任高雄縣市合併後的首任市長。2014年底,她更成為那年得票數最高的地方首長。當年的「黨外小妹」一步步成了「菊姐」,然後人稱「高雄花媽」。這些年,幾乎陳菊就等於高雄、高雄等於陳菊。
2010年,陳菊(左)出馬競選合併後的高雄市首任市長,大勝退出民進黨自行參選的楊秋興(中)和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右)。(中央社)
市長12年,她至今最遺憾也最掛心,是2014年的高雄氣爆案。這場採訪中她沒多談政績,倒是主動花了許久的時間詳述當時狀況:「台北市的地下,充滿各種捷運系統,高雄城市的地下,充滿各種不同的石化管線,我們對於一個重工業城市還是不夠理解。我曾說過,我不知道我的不知道,我不知道高雄所有的地下管線。」她說,那是人生至今最大衝擊。
最後數字是,32人死亡,2百多人輕重傷。「我檢討,為什麼會在我任內發生,後來我要求中油必須講清楚高雄市有多少石化管線,管線圖全部交出來!要不然就剪掉!」陳菊說話始終不疾不徐,只在此時語氣加重,也只在她說這2句話時展露不怒而威的氣勢,我們終於感受到傳說中「南霸天」施政霸氣的一面。
但能當到南霸天,自然不會只是霸氣,氣爆案數年後,她得知其中一位受害者因外型改變,始終走不出來,她親自打電話邀這位受害者至市府喝咖啡、鼓勵他。
高雄氣爆事件是陳菊從政生涯至今最遺憾也最掛心的一件事。氣爆2週年紀念會上,她與傷者徐晏祥擁抱致意。(陳菊提供)
陳菊待人細膩周到,不少人都印象深刻。政治評論家蔡其達回憶,2014年2月他在《想想》論壇任職時,某次《想想》在高雄駁二特區舉辦活動,「蔡英文還沒到,陳菊就已經在那邊等,整場活動她從頭坐到尾沒離開,結束後等蔡英文坐上車,她才走。那時蔡英文已經不是黨主席。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後來蔡英文很放心用她,她忠心耿耿。」蔡英文與陳菊的好交情,從蔡英文生日會邀陳菊共度便知。
蔡英文(右)與陳菊(左)私交甚好,今年4月陳菊接任總統府祕書長,成為蔡英文最重要左右手。(總統府提供)

從新潮流到菊系 都周到

也曾有1名陳菊認識但並不熟的支持者,特地畫了一幅陳菊的畫像,送到陳菊辦公室,2天後,陳菊不僅親自打電話道謝,還派祕書送了一盒水果回禮。
政治叢林複雜凶險,沒有幾樣本事哪能待得久、爬得高。陳菊細膩、周到,自然也細心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擔任各種重要職務。陳菊隸屬民進黨新潮流系,但在高雄這些年,人們都說,陳菊人馬幾乎已自成一系:菊系。
去年12月,民進黨進行高雄市長提名人黨內初選前,一本專訪陳菊的書熱騰騰出爐:《花媽心內話》,書中從當年陳菊為何辭去勞委會主委、如何參選高雄市長、競選連任…,大爆陳菊與黨內同志的各種恩怨情仇。可惜最後,陳菊力挺的劉世芳退出初選,陳其邁出線。

從冬瓜菊到母豬 逆轉勝

原本,陳其邁贏得初選後也差不多可以躺著選,誰知近2個月情勢大逆轉,「韓流」異軍突起。說起韓國瑜,陳菊自己都這麼說:「從9月底開始,好像不支持這樣的人就不夠時髦。」她形容韓國瑜有一種符合高雄人口味的「兄弟氣」,「非常親切,平易近人,才3分鐘就差點要跟你結拜。」說到陳其邁,則形容「不是很熱情那種,比較內斂。」又感慨,自己12年的努力,竟被對手說得一文不值。
選情緊繃,陳菊受訪也格外謹慎,只偶爾露出輕鬆神情。
卻又忽然,韓國瑜冒出豬隊友,暗諷陳菊是母豬。我們問起這事,陳菊依舊不慍不火,好像吳敦義諷刺的不是她:「這樣的糟蹋凌辱,是代表你自己內在的水平,我就不必評論了,社會自有公斷,我只是有點意外,怎麼會講這樣的話。」
因身形而遭嘲諷,早已不是第一次,但陳菊每次都恰能抓住機會反擊,成功化劣勢為優勢。例如12年前與黃俊英的那場選舉,黃俊英原本冷處理,陳菊陣營苦無機會炒熱選戰,直到豬隊友謝龍介在台上一時忘形,冒出「冬瓜菊」,終於讓陳菊陣營抓住機會猛烈反擊,加上走路工事件發酵,最後陳菊意外險勝。
對手失分,自己就是得分。因為明白失言的嚴重性,在選舉場子總是激昂又感性的陳菊,其實說話一直十分謹慎,也常提醒身旁的人不能失言。
1名認識陳菊多年的社運人士觀察,陳菊在從政過程幾乎不曾自己搞砸過什麼事,也沒放任親信妄為,甚至幾乎沒有講錯什麼話,「我印象中比較大的失言只有一次,十幾年前她還是勞委會主委時,當時只有基本工資,沒有基本時薪。」勞運團體要求訂出基本時薪,勞委會便以基本工資除以30天、再除以8小時計算,等於沒有假日。勞團抨擊算法有問題,陳菊竟回:「No work, no pay.」但在勞團抨擊下,陳菊隔天立刻改口。
但,大概也就十幾二十年前那麼一次了。這天採訪,我們也見識到她受訪之小心翼翼,宛如全身籠罩一層金鐘罩護體,連絲毫不涉選舉的家常話題,她也不敢率性回答,杜絕一絲被過度解讀的可能。

從浪漫到顧人怨 還在拚

例如她提到,小時候並非聽話、品學兼優的孩子,愛看課外讀物。我們想起她早年曾說初中時愛看瓊瑤小說,於是順口問:「會看瓊瑤小說?」談瓊瑤小說比政治有趣多了。誰知她依然小心答:「也看。」緊接著便說是喜歡跟著堂兄看柏楊、李敖等政論書籍。據說小時候愛看瓊瑤、房間還會放蕾絲物品的陳菊,到了如今這身分地位,連僅存的一絲少女心都只能小心藏妥。
當年的偶像,古巴革命英雄格瓦拉(Che Guevara),如今我們問起,她也不再多談了。曾經,她的屋子蒐集許多格瓦拉的海報、紀念小物,連錢包都放了一枚有著格瓦拉俊美肖像浮雕的古巴鎳幣,宛如瘋狂粉絲。
陳菊的偶像是古巴革命英雄格瓦拉,她蒐藏了不少格瓦拉的海報、紀念小物。(翻攝自《花媽心內話》)
不是喪失理想。她強調:「那是年輕的時候,比較浪漫。革命是非常絕對、非常浪漫、美好,但改革十分艱難,一步一腳印,不可能絕對、馬上完成。改革就是顧人怨,一點都不浪漫。」再問她,可有新的人生典範?她只答,現在比較務實了。
格瓦拉年紀輕輕就遭槍殺,維持了永恆的英雄形象。當年,格瓦拉在寫給革命夥伴卡斯楚的告別信上就感嘆,不少革命者後來都在豪華汽車裡、在漂亮女祕書的懷抱裡,慢慢喪失理想。
當年美麗島時代的革命者,多少人也步上格瓦拉信中描述的後塵。陳菊始終小心翼翼。但政壇像是不歸路,越走到頂端越不由己,很多事早已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光是從前她常說退休後要去種菜的想望,而今也只能這樣說:「可能很老的時候就是欣賞別人種菜,自己有沒有力氣種菜我不知道,不過那是我嚮往的退休生活。」至於何時退休,她只說,不會太久吧。但放眼她周遭同輩夥伴,個個七十多歲了還在選、還在拚。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