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經】龜毛藝術家的自家味 美好花生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9年前,從事藝術攝影的鍾順龍(右1),回到花蓮向母親學炒花生。
9年前,從事藝術攝影的鍾順龍(右1),回到花蓮向母親學炒花生。
位於花蓮市南方的鳳林鎮,有間販售自家栽種的鹽炒花生店。9年前,從事藝術攝影的鍾順龍因母親打算退休、不再炒花生,他放棄台北的工作,回家學炒花生。
從藝術家變農夫,鍾順龍骨子裡不願妥協的天性,讓他自己跳下去種花生,他挑花生既龜毛又堅持,為蓋實體店,負債2千萬元也不以為苦。一粒小小的花生米帶他回家,留住記憶中不變的自家味。

創業資料

  • 時間 ▶ 2009年5月
  • 原料 ▶ 0元(母親贈予)
  • 設備 ▶ 10萬元
  • 房租 ▶ 3千元
  • 人事 ▶ 0元
  • 合計 ▶ 10萬3千元

營收資料

  • 時間 ▶ 2018年11月
  • 進貨 ▶ 15萬元
  • 人事 ▶ 20萬元
  • 雜費 ▶ 2萬元
  • 營收 ▶ 60萬元
  • 利潤 ▶ 23萬元
  • 註:營收及利潤為記者估計
暖暖陽光灑落秋季的花東縱谷,花蓮鳳林美好花生的店狗吉利,懶洋洋地不知道已睡了幾輪,3、4位特地從北部前來造訪的客人,興奮地拿著手機不停拍照。另一頭,鍾順龍在空地上曬花生,拿著農具不斷翻攪,發出陣陣聲響。
蹲在地上仔細篩揀,每次收成,鍾順龍總要淘汰近1/3的花生,「花生殼一裂開、受潮,容易長黴菌,黃麴毒素就出來了。像這粒渾圓飽滿,屁股比較大,就很漂亮。」挑花生既龜毛又堅持,是鍾順龍骨子裡的藝術家天性。
↑玻璃瓶裝的鹽炒剝殼花生是美好花生的招牌產品。(80元/瓶)

母退休 偕妻接家業

今年44歲的鍾順龍,是土生土長的花蓮鳳林人,曾當過2年平面攝影記者,後來成為獨立藝術攝影師,曾獲台北美術獎、高雄美術獎。他也曾跑遍全台,歷時4年拍攝高鐵墩座,記錄台灣城市的南北距離,因交通工程帶來的轉變。
鍾順龍(前排右)的父親鍾煥年與母親劉秀霞經營農機行。(鍾順龍提供)
鍾順龍的父親鍾煥年、母親劉秀霞在鳳林開設農用機械行。2002年,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鼓勵農民休耕,沒人耕作,自然也沒了農機需求,閒下來的劉秀霞因而做起鹽炒花生的副業。
劉秀霞感慨地說:「以前每家每戶都會炒花生,一口飯、一口花生配著吃。我的孩子還知道這樣吃,但到我們孫子輩可能就不知道了,我想我有任務跟義務,把這個習慣傳給子孫。」
9年前,鍾順龍和太太梁郁倫,雙雙辭去台北的工作,回花蓮學做鹽炒花生。他們透過網路販售,並陸續推出花生油、花生醬等產品,直到2017年,美好花生有了實體店面,賣起梁郁倫一手研發的古早味花生湯。
鍾順龍說:「花生湯是我一直很愛的,花生醬是我太太喜歡的,炒花生則是從小吃到大的。我媽說她太累、不想做了,我就想,我們鳳林的小孩都很有成就,有沒有可能我們來做?」
鹽炒花生需要一只炒鍋、花生與鹽巴,看似簡單,卻需翻炒上千次才能入味,是耗體力的工程。劉秀霞說:「炒花生的起頭是一個願景,認為好的東西一定要傳承,後來客人越來越多,炒花生、剝花生做到手痛。有天我跟順龍說我不要再做了,他們居然說要回來,我當然歡喜,但我擱蓋懷疑。」
鹽炒花生的原料看似簡單,卻要翻炒上千次才能入味。
劉秀霞的懷疑不是沒有根據。黝黑瘦高的鍾順龍,從小對繁雜的農業不感興趣。鍾順龍說:「我爸開農機行,他沒怎麼念書,但對機械很有邏輯。我二個弟弟在旁邊玩,我是老大,就要幫我爸拆螺絲,所以我從小就怕,應該說(對農機)壓根是排斥的。」

愛藝術 赴英國深造

其實,不想接手農機行,也是因為鍾順龍從小對藝術感興趣,「國中時去了台北市立美術館,意識到有個東西叫藝術,後來我想念復興美工,可是我爸認為學藝術沒飯吃。」
高職資訊科畢業後,鍾順龍在同學的介紹下,北上到大眾電腦當品管作業員,也在北部念書的弟弟正好在上攝影課,鍾順龍便出資買相機,翻雜誌、土法煉鋼學拍照。
1993年的台灣流行拍紀念照,「我剛到台北,西門町、東區都有人拍寫真集,我覺得我學攝影可以做這個。」找了個不會餓死的理由說服父母,鍾順龍不當作業員,改到攝影教室上課,後來暗房老師帶他進裱褙公司上班,就此改變他的攝影路。
鍾順龍(右1)與梁郁倫(左1)回家工作,母親劉秀霞(右2)既開心又不捨。
「我一進去就做雲門舞集的巡迴,接觸的是偏藝術領域的攝影,和劉振祥、張照堂、杜可風這些殿堂級攝影大師,也因為這樣,我對商業攝影就淡了。」後來台灣發生921地震,「那時又世紀末,我想我人生就這樣30歲了,我很徬徨,後來跟我媽說,我想出國念書。」
隔年,鍾順龍申請上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父母抵押農機,貸款300萬元讓他赴英求學。2年後,他畢業回台,進入剛在台灣創刊的《蘋果日報》,「我去媒體是因為我必須賺錢、還錢,加上我爸也很care,怎麼念到研究所卻沒有工作?」
但長年接觸藝術攝影,進入分秒必爭的媒體業,鍾順龍水土不服。「我到現場看大家搶成一團,難道不能等一下嗎?有次阿扁到陽明山走春,大家都在等他跌倒,好死不死,他滑了一跤,我沒拍到,我就想,不能用別的方式講新聞嗎?我好像突然不會拍照了。」
在《蘋果日報》待了2年,算是對父親有個交代,鍾順龍離開媒體業投身藝術創作,他使用大型相機和8x10吋的大底片拍攝,放慢緊繃的節奏。「影像製造的節奏很快,我想改變我的習慣,但大底片一張300元,加上沖洗,做一次展覽,隨便都要30萬元。」
2007年,他與在英國留學時相識,從事藝術工作的女友梁郁倫結婚,2人在新北市永和租了間小套房。「我們當時想買房子,可是看來看去都要上千萬元,一個月要繳3、4萬元,底片錢怎麼辦?買房子就不能買底片,我就不用拍照了,這絕對不行。」
2000年,鍾順龍(左)赴英留學,認識妻子梁郁倫(右)。(鍾順龍提供)
進退兩難之際,2009年某天晚上,母親劉秀霞在電話中說起不打算再炒花生,鍾順龍和梁郁倫便決定搬回花蓮接手。「2個人都想回去,沒有說誰先提。」育有一子一女的梁郁倫,目前是全職媽媽,店務由鍾順龍一手打理,她在廚房邊煮飯邊受訪,忙得團團轉。

不後悔 回花蓮尋根

娘家在南投的梁郁倫回憶:「那時我們對工作都有點倦怠。台北是有我們的好朋友,但我們關心的家人離我們好遠。」然而決定辭職學炒花生,還要搬回花蓮跟婆婆同住,梁郁倫的朋友也傻眼,「他們說我頭殼壞去了,有沒有搞錯?」
位於花蓮鳳林鎮上的美好花生,吸引不少遊客專程造訪。
其實,梁郁倫從小生長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對她而言,與長輩相處不是難事。鍾順龍則認為:「我們都在做比較前衛、開創的當代藝術,可是回頭看,怎麼都是空的、沒有根?我去英國之後,發現別人在煮他的西班牙海鮮飯,我卻連滷肉飯也不會做,我才想起我的根,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回來。」
但2人想搬回花蓮,父親鍾煥年卻持反對意見。「我爸覺得最好不要回來,像我弟當老師最好。我離開《蘋果日報》後有在台藝大兼課,他覺得如果能變成正職,是祖上光榮。」
母親劉秀霞雖開心卻也不捨,「一開始我們跟原住民買花生,我帶郁倫一起去,坐在貨車上,山路很險,車一直晃,她也很疲勞,拿著斗笠就睡著了,我看了很捨不得。我跟她說:『這不是妳做的工作,妳再回去台北。』結果她說決定的事絕對不會後悔,我就買了20萬元的花生送她,讓她當本錢。」
除日曬外,美好花生也使用烘乾機保持花生乾燥。
拿著母親送的花生,炒花生的事業就這麼交過手。起初,他們清洗從薑母鴨店買來的回收米酒瓶裝花生,鍾順龍說:「我太太每天洗瓶子,洗到都富貴手,手都是破的、爛的,比男生還粗。」

做中學 親種護品質

「回娘家我媽摸我的手粗粗的,哭著說她很捨不得,問我快樂嗎?」梁郁倫說:「我告訴她我很快樂,我爸媽給我很大的自由,也是很有智慧的人,我媽聽完就沒有再說什麼了,捨不得也不會說出來。」
透過網路口碑相傳,美好花生逐漸打響知名度,考量衛生問題,改以玻璃瓶裝花生,但因契作的花生品質參差不齊,2人不願囿於現實有所妥協,回鄉第3年,鍾順龍種起油脂飽滿、味道濃郁的台南選九號花生,成本不斷增加。
因為喜歡吃花生醬,梁郁倫推出顆粒、滑順等4款花生醬。(250元/罐)
「我覺得今天12點會起風,下午就會起霧,現在有陽光,可能等一下就強降雨。」停下手中工作,回鄉務農9年的鍾順龍看了看天色,儼然成了氣象專家,這一切都經過了無數次的教訓。
「天氣是最困難的,因為不在我掌握的範圍內,最讓我無助。」鍾順龍笑說:「有次剛曬完花生,突然強降雨,我太太和媽媽全都腎上腺素激發,扛著花生跑…人家說務農的人會謙卑,其實是會搞到你很自卑,變化太快,你真的被玩弄於股掌之間。」
從後現代藝術走進接地氣的農村,鍾順龍還得面對農村許多不成文的默契,比如每家花生田採收時,機器沒收到的花生都要開放鄉民免費撿。鍾順龍無奈地說:「免費的大家都會搶,像百貨公司週年慶,有些人年長、重聽或速度比較慢,跟在機器後面其實很危險,我去趕,大家就說你吝嗇。」
鍾順龍舉債2千多萬元買地蓋店面。

開店面 樂觀度難關

此時母親的智慧派上用場,劉秀霞建議,反正農村缺工問題向來嚴重,不如不要趕了,「你進來就算是幫我工作,撿了多少一半給我,一舉兩得。我媽很樂觀、包容性很大,我回來後遇到低潮,都靠家人間互相勉勵。」
油安風暴後,美好花生百分百天然的花生油頗受歡迎。(350元/瓶)
在媒體工作的經驗也幫了不少忙,「以前我做藝術,你講的東西人家都聽不懂。去了媒體,溝通、做事比較大眾化,不會那麼絕對,認為『恁爸就是要這樣做,看不懂是你家的事!』」
不過,鍾順龍與梁郁倫的個性不重視錢,開店做生意,投資機器設備,加上2年前為了讓客人能有坐下來喝花生湯的地方,他們蓋房子、開實體店面,至今負債2千多萬元,錢成了最沉重的壓力。
「我太太生第一胎的時候,貸款過不了,說要換她的名字,那時她剛剖腹都還爬不起來,只能硬把她挖起來簽名,要趕快借錢。」說起太太,鍾順龍有些不捨。
沒有人力和金錢的壓力不小,未來看似困難重重,鍾順龍倒是樂觀看待。「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沒得選。當初念書,我沒得選,可我後來選了攝影,滿投入的,沒有懷疑,也一直都很喜歡。」
「我36歲回來,爸媽還有體力,可以教我一些東西,這幾年我沒有後悔。」鍾順龍比喻:「就跟玩大富翁一樣,機會來的時候要把握,當機會被其他人拿完,你錯過了,就只剩下命運。如果做什麼事情都很簡單,那你的替代性一定很高。」
去年美好花生開始販售梁郁倫研發的古早味花生湯。(50元/碗)
問他接下來還想開發什麼新產品?鍾順龍聳聳肩,龜毛個性犯了,「如果有一天我要做花生糖,可能就是我要自己種麥芽的時候。」

顧客這麼說 天然古早味

台北,陳姓夫婦
我們昨天從台北到花蓮玩3天,在網路上查到這間店,今天特別從花蓮市開車過來鳳林。他們家的花生湯很特別,上面浮了一層天然花生油,煮法很古早味,不像外面在賣的花生湯,很多都用罐頭煮,我們很喜歡。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