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懷念的台式嘉年華 相揪來呷台灣尾牙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台灣現已少見的傳統尾牙場景,請到布袋戲與歌仔戲同時拚場。
台灣現已少見的傳統尾牙場景,請到布袋戲與歌仔戲同時拚場。
2019年1月20日,趕在農曆過年前,鹿港護聖宮玻璃媽祖廟前,迎來現今台灣好少見的「台灣尾牙」。此尾牙並非一般企業酬謝員工的年度尾牙,而是結合傳統技藝與菜餚,重組而成的一場「台式嘉年華」。
尾牙,指的是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在早期社會中,也稱之為「作牙」。拜請文創的「台灣尾牙」資料中提到,最早的牙其實是「互」字,古文接近牙字。歷史上軍隊旗幟以象牙為裝飾,稱為牙旗。每月祭拜2次,傳入民間為「作牙」。無論相互交流,或作牙感謝,都與「感謝天地」相差不遠。
彰化鹿港玻璃媽祖廟,夜間點燈後,格外有熱鬧氣氛。
很久沒有在廟埕前,參與像這樣的尾牙辦桌。有藝師、歌仔戲及布袋戲團,以及傳承古早手路菜的總鋪師們,甚至還能在「廟口攤位」見到傳統的糖葫蘆、狀元糕、龍鬚糖等攤位。
從下午開始,布袋戲與歌仔戲,就先進行由新藝芳歌仔戲與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王英峻布袋戲,進行「廟前尬戲」。兩個戲班各自端出聲光效果最強的招牌戲。從布袋戲與歌仔戲開場,然後由已經有260年的彰化梨春園北管接力演奏。這場酬神、歡聚的尾牙,隨之展開。
彰化梨春園北管演奏,作為開桌前的開場。
傳統的「台灣尾牙」,席開80桌。沒有華麗的上菜秀,全是廚房人員以推車將菜各自上桌。冷盤以香腸熟肉上桌,隨之有西魯肉、酥丸、蝦棗、蜈蚣紅蟳米糕、魷魚螺肉蒜、肉粽饅庫等,橫跨台灣南北菜系。
布袋戲台上突然竄出2隻龍,還一邊放煙火。
吃飯到一半,歌仔戲台上突然聲響大起,戲演到「火燒布景」,宴席人客紛紛拿起手機圍觀。下一刻,布袋戲一邊閃起火光,名為「世界第一等」的主角,在台上放起煙火來。歌仔戲火燒完沒隔多久,台上演員吊鋼絲騰空飛起。這場熱鬧十足的聲光秀,在酬神戲上的心思及精密度極高。滿桌的南北大菜,配上眼前好戲,令人直呼過癮。
感謝尾牙,感謝這塊土地,讓我們能都聚在一起。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