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恆河沙數也擺渡不了的鬱 張嘉佳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對張嘉佳來說,寫作是找到溫暖與傳遞溫暖的事,可以是如原子彈的出口,也可以是一分寧靜。
對張嘉佳來說,寫作是找到溫暖與傳遞溫暖的事,可以是如原子彈的出口,也可以是一分寧靜。
張嘉佳一冊《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中國大陸一年就銷了400萬本。
但在那之前的一年,張嘉佳人生卻是最低谷,離婚、酗酒、憂鬱症發作⋯讓他走紅的微博睡前故事,是邊哭邊寫成的。
後來的一年,他竟成為中國大陸最紅的作家,還成為《擺渡人》的導演。
如今張嘉佳吃胖了,笑嘻嘻的,眉眼好開朗,說起新書裡的親情與家鄉。
也許雲邊真有清朗,人的感情成分再多如恆河沙數、那些在恆河無法擺渡的,最後,終被時間給渡了。
張嘉佳是誰?他曾以《刀劍笑》入圍金馬獎最佳編劇獎,那時他還是一個小眾的作家,直到2013年,他發表的作品在微博上有4億人次閱讀,甚至有人取類似的書名入市讓讀者誤買,他也成為了名人,擁有了斜槓人生,是作家/導演/編劇/主持人。
身為流行作家,張嘉佳隨時做好過氣的準備,「因為不是我可以決定的,是由時代來決定。」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書,走紅到幾乎每個故事都賣出版權,大陸知名導演張一白拍出票房達新台幣37億元的同名電影。書中一個短篇,成為《擺渡人》的原型,張嘉佳首次當導演,王家衛是監製。但回想起來,張嘉佳說,不會再給自己找壓力那麼大的事了。

寫著溫暖字句的人 正在大哭

他還可以笑著回憶:「編劇的過程非常非常可怕。王導是這樣的,他會嘗試各種可能性。我們不論是寫小說或做劇本,比較忌諱的是去調節主線,我們把情節稱之為抽屜,抽屜是可以換的,但換主線,就等於整張桌子都換了,而王導可能是要你把整個房間都重新布置了。」
張嘉佳執導的《擺渡人》,由梁朝偉及金城武主演,對一部導演處女作來說,卡司驚人。(華納兄弟提供)
他和監製王家衛及主演的梁朝偉都是巨蟹座。「梁朝偉哪怕大家對他的印象是特別內向的人,或者覺得他跟這個世間不太會打交道,是個藝術家,但你跟他像朋友坐在一起聊天的話,很舒服,也會開小小的玩笑。而台灣人民心中的男神金城武,他很好笑,很像一個小朋友⋯」
讓他這麼成功的一本書,卻是在他最悲的時候寫出來的。我不禁想起,曾在暗夜公園裡看過滾黃邊的黑狗,待在沒有燈的草皮上,你要靠近才發現他的毛色究竟為何,事實上這不正是人生某種隱喻嗎,我們可能因為身處黑暗誤判了實相,只是你當下相信哪一味的真實。
最苦澀的,是7年前他活在低谷的最深。「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我自己也是一個渴求溫暖的人,整個工作、生活,甚至感情完全被摧毁的時候,回過頭來看,也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就好像人生走一條黑暗的隧道,然後沒有光的,我就跟自己講說,除非你自己心裡面有光,不然就沒有辦法往下走,就寫了那本書。」
知道人生多變,張嘉佳說「可以變,但千萬不要再往痛苦去。」如果必須要痛苦才寫得出偉大的作品,那他寧願沒有。
讀者最常說張嘉佳寫出一本療癒的書,其中金句「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更成為當年新婚夫妻交換誓詞時最常用的句子。也有人討論張嘉佳那種溫暖太矯情,但當時他不得不寫,每晚在微博丟出一個睡前故事。「我有一個好朋友說,連看一篇他都無法承受,他看每個字都像被刀捅一樣。我朋友說他只看到一個嚎啕大哭的人,因為是我自己在療傷。」
傳說那一年喝了400瓶伏特加⋯「沒那麼多,但2、300瓶的確是有,不喝醉就很難度過。」「那是我人生第2次得抑鬱症(憂鬱症),第一次是吃藥解決,第二次就隨便啦,破罐子破摔,命運給你怎麼樣的安排就接受,垂死也不掙扎。」

文章像發射原子彈 不說會死

憂鬱症第1次發作時是16年前。「跟幾個朋友去印度,在恆河時,看到河流裡飄有屍體,和朋友都覺得應該讓他入土為安,我們喝醉了嘛,還猜拳,一個朋友輸了,我們在旁邊看,給他加油,結果警察就來了。」極度不真實的場景下,根本是什麼都不在乎的麻木。
在一年之間,生出許多白髮,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中國大陸最大眾的作者。張嘉佳的眉眼並不銳利,但人生起落很大。
「當時已經吃藥吃了大半年。之前整整半年,我在北京的公寓裡面,沒有下樓,電視機永遠在放同一部電影。不是不快樂,而是對一切都不感興趣,包括吃飯睡覺都不行,真的覺得自己快死了,北京下大雪,站在陽台上面,覺得跳下去算了,到那個程度。」
劉若英(左)出席張嘉佳的新書活動,說以前看張嘉佳的作品時,曾被感動到在沙發上痛哭。(蕭志傑攝)
10幾年間,是肉體與心理的顛沛流離,最後他必須要寫。「不說會死,覺得那些感情那些故事那些人,他們要跳出來。」「文章出來是像原子彈式的,每天哭每天寫。」張嘉佳內心柔軟,在軟中保留了細膩,世界終究還是鮮濃的暖色調。「朋友跟我說,如果還想寫一本更濃烈的,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得了愛滋病。」
有些小說本身的內容就在要求著它的讀者,彷彿說著,去吧,多點人間歷練再來讀懂我。張嘉佳的這個進程卻是關乎他自身的,睡前故事是好入口的小說,但文字不乏打磨。等到他生活較安定了,他收起鋒銳寫了《雲邊有個小賣部》,以自己的外婆為原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的成長史。那時我沒有外務,沒有貪戀,特別安寧去寫那個小說。」

應該戀家的巨蟹座 特別愛浪

如今他看來不像是被憂鬱折磨的人了。彷彿下過了雨,氣味為之一變,雲邊風裡傳來的清朗,即使帶有土地和鮮草的水氣,那應該都不是淚水了。
他說自己收著寫,但金句仍偶爾一閃,「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那收著寫的,仍是光與晶瑩的。
四年多前,張嘉佳是中國作家富豪榜的首富。他卻說,「有些寫作同行,收入真的很高,但我自己名下仍然沒有房子,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卡上一直沒有餘額,我錢都花很快。或許真沒有掙到大家覺得花不完的數目吧。」
《擺渡人》是張嘉佳首次跨界當導演,是因為被他的偶像王家衛(右)給說動。(東方IC)
該信還是不信呢?張嘉佳於是說了一個小故事,上海拍完《擺渡人》,他收了行李要回北京,臨時要買個新台幣1萬多元的行李箱,提款機卻領不出錢,原來餘額不夠。「我沒有理財,掙多少花多少。我覺得跟以前最大的區別是,以前我特別喜歡吃四川的火鍋,我會想盡一切辦法坐速度很慢的火車,或搭人家的便車去成都吃火鍋,現在經濟稍微寬鬆,我就會坐飛機去吃。但終極目標是一樣的。」
寫出帶來台北的新書前,他曾打了1年電玩,最後他打開自己的銀行帳戶,才告訴自己,該是把書寫完的時候了。「我就希望自己活得很開心,活得很用功,就可以了,自己重視的東西都在身邊,最快樂。」
寫作多來自朋友與自身的經驗,所以張嘉佳書裡的情感也特別接地氣。但他說「前女友在我書裡都死光了⋯」有他的調皮。
他說「朋友、親人,特別特別重要。一直以來大家可能覺得我是個浪子的形象,沒有房子,永遠在不同的城市,有記者問『巨蟹座不是很居家嗎?』我回『對啊,四海為家!』但除了特別愛浪之外,我其實還是滿巨蟹的。」這浪,其實也是一陣把自己淹了後回歸如靜的、溫暖的浪。

場邊側記

張嘉佳的成名很突然,這3年他選擇低調,不再參加電視及視頻類的活動,他看過太多明星,知道自己不是明星。

曾有4年的時間,他走到哪裡都會被認出來。「最誇張的一次,跟朋友一起吃飯,那天腸胃不舒服,吃到一半想上廁所,包廂到廁所大概只有30公尺,半個小時都沒走完。因為一直遇到人要合照。最後我求饒,說我肚子真的很痛⋯」

斜槓作家導演 張嘉佳

1980年6月22日出生於江蘇,為中國大陸當代作家、電影編劇和導演。2014年,張嘉佳在微博上發表33篇睡前小故事,被轉發超過200萬次,超過4億人次閱讀。同年這些故事結集成書籍《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中國大陸銷量超過400萬本,他亦成為第9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2015年,張嘉佳擔任電影《擺渡人》的編劇和導演。2019年,在台發行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

  •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