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的第一份工】國小畢做女工 17歲當老闆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莊碧玉自幼家貧,養成她力爭上游,努力工作賺錢的個性,自創品牌蘿琳亞是國內量身訂製無彈性塑身衣龍頭。
莊碧玉自幼家貧,養成她力爭上游,努力工作賺錢的個性,自創品牌蘿琳亞是國內量身訂製無彈性塑身衣龍頭。
「我們台灣的技術人員很少,做工的已經不大有人願意做了,但其實所有技術都是從做工起家,我以前就是女工,女工上來才有技術。」蘿琳亞塑身衣創辦人莊碧玉從不避諱自己的出身,她自幼家貧,一心想改善家境,國小畢業就放棄升學,到三峽紡織廠學縫紉技術,17歲開代工廠當老闆,靠得全是學徒時期累積的紮實基本功。
莊碧玉出生基隆礦工家庭,在9名手足中排行老二,家中食指浩繁,她小學四年級就會跟爸爸上山做生意,「我們家開早餐店,我爸會帶著我跟弟弟去和平島村落叫賣,一整桶豆漿跟整籃包子、饅頭,以前部落沒有階梯可以走,小孩子總覺得石頭好大,但還是要想辦法爬上去,食物就用接力方式扛上去。」每次做完生意總是弄得全身髒兮兮。
英雄不怕出身低,蘿琳亞創辦人莊碧玉從不諱言自己是從技術女工起家。
基隆多雨,莊家房子破破爛爛,經常屋外下大雨屋內小下雨,每年颱風季更讓全家人又愛又恨,「只要颱風一來,我們家的鍋碗瓢盆都要拿去接水,但颱風過後我們可以去外頭撿被狂風驟雨打落的塑膠浪板,可以拿去賣錢,都不用成本,太棒了!」莊碧玉與父親感情好,她感慨地說:「父親這輩子從來沒有無業過,80歲過世前仍在做工。」
為了改善家計,莊碧玉不顧父親反對,國小畢業就跟著村裡的人跑到三峽去當紡織廠女工,她笑說:「爸爸很重視孩子的學業,反而是我媽比較重男輕女,她總覺得女生讀什麼書,遲早要嫁人的,我很賊就從媽媽那邊下手,其實我頭髮都剪好了準備要去讀國中(當年有髮禁)。」
莊碧玉17歲就開代工廠當老闆,還曾赴日本跑單幫,十足女強人模樣。(蘿琳亞提供)
像是要讓家人放心似地,莊碧玉直言:「當了女工之後,我發現我喜歡當女工,家裡是有一餐沒一餐,當女工是三餐都有得吃,還有床可以睡,以前擠通鋪冬天拉不到棉被,冷得要死。」更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生日時還可獨享一小塊蛋糕,讓兒時從沒過過生日的莊碧玉又驚又喜。
進入紡織後,機靈的莊碧玉很快就上手,還利用午休時間跟資深阿姨學平車,挑戰更高薪資的縫紉員職務,1個月薪水可有800元。「每個月5號發薪日,爸爸就會來工廠門口領錢,大部分薪水他都拿走,只留一點伙食費給我。」養家模式維持4年多,問莊碧玉可曾抗議?她一秒長姊模式上身:「那時候只要三餐不會餓肚子就好了,我會做就一直做,做得很高興,反正爸爸來拿錢也拿得很高興,大家都高興就好了。」
莊碧玉(左)與鄧民華(右)都是車縫技術工出身,能將蘿琳亞產品改良成更貼近消費者使用習慣,是品牌的靈魂人物。
儘管賺錢動機強烈,但過程中,莊碧玉也展現學習企圖心,「以前的縫紉機都很老舊,經常故障,一壞掉就要請師傅來修,別的女工趁機休息聊天,只有我是跟在師父屁股後面跑,看他怎麼修,到最後簡單的我也會修,其實你會修縫紉機後,你反而更懂得操作縫紉機,知道怎麼用能降低故障率。」
「所謂技術是你要做很多很多同樣的東西,從中去研發那才叫技術,並不是一開始做就能叫技術,那叫不純熟。」縫紉工是按件計酬,莊碧玉不願耽誤賺錢速度,不僅學會修縫紉機,也養成遇到問題立刻設法解決、不逃避心態。靠著紮實基本功,她17歲自立門戶開代工廠,父親標會23萬元助她添購7台縫紉她,她謙稱:「小女生哪懂什麼管裡,自己開工廠的好處是可以天天加班。」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