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暹粒市布縣渡船頭搭木船出發,船艇在烈日曝曬下前行3個小時後,進入安隆達悟村時,湖面出現草原般的綠色奇景,泥色的湖水轉變成翠綠色,像在漠地突然出現的綠洲。
【台灣助柬埔寨淨水】洞里薩湖綠洲奇景 鳴唱環境哀歌

生活在湖水上,卻沒有潔淨的水可用,這是柬埔寨洞里薩湖村民的生命困境。跟著「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的淨水團隊進到湖區紀錄採訪濾水工程,在烈日、汙水和蚊蟲包圍的日子裡,我每個時刻都強烈渴望潔淨的水-原來我們習以為常有乾淨用水這樣基本的事,在世界的許多角落並不容易。
眼前綠洲般的景觀其實是一片布袋蓮的聚集。大面積的水生植物延伸進水上人家的浮屋下,布袋蓮約半個人高,我們的船隻在綠色植物之間鑽行,船隻越深入村子,四面八方來襲的綠浪像是要把工作團隊給包圍。
外來者第一眼看到這樣的景觀充滿驚奇,但在這樣的環境生活二天以上,身心的痛苦指數會急遽攀升。




奇景裡其實是困境。船隻只要行駛到布袋蓮聚集地區時就寸步難行,船的螺旋槳不斷被植物的莖、水面下的魚網、塑膠繩給纏住,來幫忙開船的村民、和尚和船家的小孩,都要很吃力地撐槳,在每一段航程裡,船夫會有好幾次都要爬掛在船邊,拿刀割斷絞住螺旋槳的異物。
肥厚巨大的布袋蓮原來是湖水的優養化汙染的環境指標。同行的水資源博士沈宏文指出:「水上人家取用湖水,生活廢水也直接排進湖裡,而廢水裡包括了洗滌用的家庭清潔品及化學劑,其中含氮、磷的物質會造成藻類、浮游生物及布袋蓮等大量繁殖。」
村民駕船出入時,發動機的螺旋槳打碎莖枝部位,植物碎片阻塞河道水流,河水為了分解生質物體,會消耗更多的溶氧,導致水中厭氧,造成湖水惡臭及汙染。



村民就用汙染的湖水過生活,浮屋裡的廁所規劃在屋子後方,廁所沒有門,腳就踏在二片木板上,尿液糞便直接排入水裡;廁所的另一邊是廚房,舀上來洗菜洗魚洗肉的,也是這片湖水。
我跟淨水工作團隊在湖區的工作站就駐紮在安隆達悟村的大廟裡,洗澡的水當然是從湖裡來的。
第一天我們傍晚抵達工作站,在黑麻麻的廁所推開窗戶取天光洗澡,用的自然是湖水,天亮後,我才看清楚汽油桶裡的水是黃綠色的,混濁不見桶底,到了第三天,身體除了被蚊蟲叮咬的很多腫包,還冒出成片的疹子,不只是我,整支濾水團隊和採訪團隊成員全數淪陷。


劣質湖水影響生活衛生,還像夢魘般造成村民出入家門的困難。每天工作團隊的小船光是從岸邊駛入水道,船夫得使勁撐槳、不斷撥除剛推開又飄回來擋路的布袋蓮,有時20至30公尺的水路得花上30分鐘排除阻塞。
接著,好不容易進入水道,途中也一定遇到好幾次螺旋槳纏到垃圾而停擺的窘境,我們困坐船上時,常有一種不知故障船隻何時才會啟動的無力感。


淨水工作團隊只在湖區感受8個生活不便的日子,洞里薩湖村民卻在這裡度過一生。這是當代的原始村落要面對的汙染困境,當塑膠製品、清潔劑等用品隨全球化消費還是進入了村落,但是在地的公共衛生建設、垃圾回收、水力及電力發展還來不及建置,今天為了便利使用的物品,明天成了家門口的垃圾。環境汙染在傳統村落裡反撲得很快,把村民的單純生活推往糟糕之境。
被布袋蓮圍困的水上人家,是人類生活的借鏡。在許多國家,用水是基礎建設,現代化城市建置了汙水處理系統和垃圾焚化及回收機制,在城市裡生活時,我們看不到自行製造的大量垃圾,汙水排放入河川海洋,垃圾堆積成山,清潔劑、藥品汙染等都被現代化遮掩。
從汙染的湖區回到「文明」,柬埔寨洞里薩湖低鳴著又熱又渴的美麗綠色哀歌一直在我腦海響起。
我們即刻能做的,是減少使用吸管、塑膠袋和一次性的物品,選擇用天然的洗潔方式,在生活很方便時,要記得這個世界有些地方已經賠上生態的代價,被汙染給吞噬。




「2019柬埔寨洞里薩湖淨水系統建置計劃」
說明:「2019柬埔寨洞里薩湖淨水系統建置計劃」由「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台北永平扶輪社」和「柬埔寨金邊首都扶輪社」協力規劃,結合「卡爾岡碳素公司」水質博士沈宏文、「三星淨化科技」執行副總駱業勳及「旭威能源科技」董事長邱佳發等淨水和太陽能技術,共同前進湖區的安隆達悟村、臭魚岸小學、克旺村、獅頭村、賓薩瑪、溝及維泱等村落執行淨水工程。
淨水計劃工作人員於2019年6月份及7月份,分二批次前進柬埔寨洞里薩湖區村落安裝超濾膜濾水系統,協助多個村落可獲乾淨用水,預計受益人數可達數萬人。工作團隊目前已在7月底完成8大區域、共16套淨水系統的建置服務,水質經測試,在安裝一個月後未檢出細菌及大腸桿菌等數值。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