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騎車必須順著呼吸踩踏,做價差交易也不能感受到有壓力,一急就會犯錯。」眼前這位喜愛騎自行車、身高近180公分的陽光男孩馬文,很難想像他曾因投資失利而得過憂鬱症。
【8年級投資術】22歲賺千萬卻賠光 陽光男緊盯華爾街大咖搏翻身

擅長短線價差交易的馬文,雖然年僅26歲,但投資資歷已達7年,22歲曾靠投資賺進千萬元,卻在2年內一夕賠光。走過這堂千萬元的投資課,馬文砍掉重練,以一套結合籌碼、成交量及技術分析的通道理論,重新累積400萬元資產。
馬文曾一夕慘賠千萬,爾後自創「通道理論」翻身,累積400萬資產。市場流傳一句話:「新手看線,老手看量,高手看籌碼。」他結合籌碼、成交量及技術分析的判斷,透過解讀大額交易者的交易模式,搭配技術分析輔助,尋找進出場點位,進行短線價差交易。

「不管一間公司財報多麼漂亮,資金如果沒有流入,是絕對不可能出現漲幅。」因此,馬文會密切觀察華爾街對沖基金的籌碼變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網站可找到資訊),看他們在何時開始從做多轉向放空,或者由空轉多,作為預測行情的依據。
接著是從成交量和技術線型抓進場點。「任何行情走勢都能分為推動浪、修正浪,兩個推動浪之間的轉折處會出現修正浪。修正浪通常會上下震盪,可以用兩個相對低點以及高點,畫出兩條較為平坦的趨勢線,稱為『通道』。」
馬文指出,推動浪是主角,修正浪是配角,一齣多頭行情的戲碼,推動浪的上漲時間一定要比修正浪來得長,且成交量也要比修正浪來得大。「如果配角比主角還搶戲,也就是修正時間長,修正浪的成交量又放大,表示上漲行情無法延續,是出場或放空時點。」
現年26歲的馬文,投資資歷已達7年。「19歲那年,媽媽提供約25,000美金讓我學投資,別人買台股,我買美股及外匯保證金。」當時市場多頭,他亂買也賺。
大學畢業時,大家忙著找工作,馬文卻已靠投資累積千萬身價。但沒想到2017年在英國念碩士的他慘賠千萬元,「當時戶頭只剩300多美元、約1萬台幣要撐3個月,每天只能吃蛋炒飯,還得憂鬱症。」後來朋友電匯2萬美元救援,他才脫離難關,重新學習投資。
「槓桿是魔鬼,即使方向看對,也會因為貪婪或不甘心停損而慘敗。」走過1堂1,000萬的投資課,馬文自我反省,「我從自負變回一個正常人,盡量控制不賠錢,其實賺錢有時還需要一點運氣。」
馬文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93年(26歲)
- 現職:專職投資人、Moneybar理財網站專欄作者
- 學歷: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永續能源研究所、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系
- 經歷:港商投資公司主管
- 投資心法:自創通道理論,解讀大額交易者的交易模式,搭配技術分析尋找進出場點位,進行短線價差交易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