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想像力1】「愛自己」好難 曾沛慈還求助心理諮商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曾沛慈一直很想多了解自己,甚至還為此去看了心理諮商,「滿有效的,因為總比自己一個人鬼打牆亂想好。」
曾沛慈一直很想多了解自己,甚至還為此去看了心理諮商,「滿有效的,因為總比自己一個人鬼打牆亂想好。」
總覺得曾沛慈這次發新專輯有些不太一樣了。不只是髮型多了一些飄盪。當然,她也並不如同她所演紅的應思悅一角,總那麼事事維護著。
但演戲更多、遇見更多,她便多了一些對愛的想像力。愛之悲,最後總會跟你說些什麼,它並不等同是悲。而愛之喜,再喜,最後你可能想要的是自由。
這是以前愛得很黏、愛到要窒息的曾沛慈,所無法想像,關於愛的維度。那可能像地心的脈動,終究提醒著你,這日益浮動的世界有其瑰麗有其沉默,就算它依然是個謎。
比如,像穿著一件很貼身的衣服拍照,曾沛慈笑道:「最性感的都給你們了。」其實衣服包得很緊,並無任何胸器往外肉搏的程度,被浮現的是曲線。不過她沒有因此扭捏,對於這種未曾嘗試過的,表層之下的性感。
但如果是以前的曾沛慈,回到家之後可能會想,今天的衣服尺度是不是太過了,我穿起來真的好看嗎…不過現在的曾沛慈比較懂得放過自己。「過去愛找自己麻煩,我現在的練習是,完全把它反過來想。比如說以前工作結束,我會想,我剛講話會不會又沒講好,今天這個髮型是不是怎麼樣怎麼樣…」
曾沛慈說自己一直是玻璃心,「假裝堅強,但摔破時又會把人割傷。」那敏感而在乎的心緒,存在雷婷也存在應思悅裡。
她說,「我現在會全部反過來想,其實也沒有很不好耶,其實也沒有長得很不漂亮,到底有什麼好煩惱那麼多?我現在比較會喊停。我一直都覺得要愛自己。但這3個字,看得到,也會寫,但吃不進去,不知道為什麼。」她甚至曾去心理諮商過,只是為了想要多了解自己,「想說愛自己這麼難嗎?也太難了吧。」
〈愛之悲〉與〈愛之喜〉,是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寫的兩首小品,以a小調與C大調各自詮釋了精巧玲瓏的愛之悲喜與對稱性,雖然寫曲先後順序已不可考,但有著領略過悲的澄明心緒,那之後的喜,自然能帶有生命的盈缺與心靈的飽滿度,那是感受性的邏輯與必然。
而人的成長往往是,宇宙有沒有在你的眉間坦蕩蕩展示它的思維?曾沛慈的眉間,的確較之幾年前我訪問她時更不糾結了。她真的經歷了愛之悲。人的眼神懷憂懷懼被蒙上一層暗影,因此永遠無法同動物一樣明澄透澈,那是活在當下、亮晶晶的、不被愛與死糾結的眼神,動物因而令人解憂。
化妝:姚純美 髮型:Jacobs(ZOOM Hairstyling) 造型:李詩文
服裝提供:SANDRO、SPORTMAX 場地提供:Switch Space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