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美中貿易戰中場休息 股市狹幅盤整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上週美中貿易談判協議其實有限,包括美國對於華為等科技公司的制裁還在持續當中。(東方IC)
上週美中貿易談判協議其實有限,包括美國對於華為等科技公司的制裁還在持續當中。(東方IC)
眾所期待的美中貿易談判在上週五落幕。就川普的說法,雙方在大綱上達成一致,或許會在下個月就簽署協定。對的,截至目前為止,雙方其實都還沒有簽署任何正式文件。
就目前的公開訊息來看,中國將會增加對美國農產品的購買,同意部分金融服務與貨幣相關的減讓措施,而美國則是決定將中國從貨幣操縱國名單中除名,並且推遲原本要在10月15日上調的關稅。
雖說原本就預期這會是一個有限的協議,但這個限縮的範圍似乎遠小於之前所傳出的任何版本。
首先,中國近期本來就開始在採購美國農產品,而這也是他們需要的商品;另外,金融服務業也持續開放當中。相對的,美國取消了中國的貨幣操縱國指控,但中國本來就不符合美國匯率貨幣操縱國定義,而這件事的懲罰措施更是需要超過1年以上的時間。

關稅未降 制裁依舊

簡單來說,雙方所放寬的條件都未觸及貿易談判的真正核心。更重要的是,雙方在過去所加徵的關稅並沒有取消,而美國對於華為等科技公司的制裁也還在持續當中。
與其說這是雙方協議的開始,我更認為這只是雙方貿易戰的中場休息。
因為中美雙方都有各自的政治事件需要處理,包括川普的「烏克蘭門」、中國的香港問題等。而從實體經濟來看,雙方也在衰退邊緣或甚至是已經陷入衰退。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其實雙方都經不起另一次的加徵關稅,或是資本市場大跌。那麼暫時做出一些無關緊要的退讓,為下週的加徵關稅找個台階下,就成了雙方心照不宣的祕密。
這也是為什麼股市會陷入狹幅盤整的原因。因為只要經濟狀況惡化,雙方就會更積極的促成協議,就算只是做做表面功夫也足以支撐市場信心。反過來說,當經濟數據好轉,可能就會有其中一方轉為強硬,而讓股市下滑。
但實體經濟經得起多少次的「狼來了」?這樣的協議內容,有辦法重振企業信心擴大投資嗎?我想,接下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