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專訪2】台灣無處不紅媒? 黎智英:有責任把《蘋果》保住會員專區人物黎智英在台灣《蘋果日報》辦公室內受訪,強調他多次站上街頭,並不是為了名譽,而是為了香港和家園。文 陳虹瑾攝影王漢順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9.10.15 06: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蘋果日報壹電視蘋果反送中壹週刊一鏡到底黎智英香港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我們和他的訪談約45分鐘,他提了超過20次「責任」,平均2分鐘就要提一次。他說自己現在的責任是「做我覺得應該做的事」,再問他所指為何,他才說:「就是把媒體搞好,尤其是香港的,站在市民的一邊,去對抗政府,這就是我的責任,做好我的工作。」 我們不是綠、不是紅、不是藍,但我們很中立。賣不出去之後,責任更重大了。「我在香港有個社會的責任,不能夠賣啊…在台灣,現在也愈來愈覺得,有一個責任,因為有很多紅媒啊…(如果)不是為了責任,我就可以賣啊。」他說當務之急是做好台灣的《蘋果日報》和網路。「假如我們走了…就一定變成紅媒,買的、有錢的人都是紅媒了,你這個國家除了自由(時報)。」言下之意,台灣無處不紅媒,「我覺得有責任把蘋果保住…我們不是綠、不是紅、不是藍,但我們很中立,我們是中間的,一定要守住。只我們一家,沒有了。」但照你的邏輯和定義,2012至2013年,當你要賣《蘋果日報》《壹週刊》時,市場上早有紅色媒體了不是嗎?對此他的說法是:「那個時候(紅色媒體)還不明顯。」「而且那個時候…」他停頓,「對我的壓逼太大。我來了幾年,(《壹電視》)上架上不到,我一賣給人(年代董事長練台生),下個月就馬上可以上架了。我在這樣的政治壓力下面,我不賣怎麼辦?蛤?我對著一個民主(政體),可以這樣打壓我…我只能夠走啊。」你覺得被誰打壓了?「那時候是國民黨啊。」黎智英(紅圈處)支持民主運動,今年夏天與港人一同身著黑衣,上街抗爭。(翻攝梁國雄臉書)他(黎智英)曾跟國民黨示好,但在關鍵時候…沒一個幫他忙。「這顯示出他確實有商人計算那一面。」前《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觀察,黎智英雖主張民主自由,但情感上較支持國民黨,其中一個因素在於他反台獨。黎智英不干預新聞運作,但曾對員工表態「絕對不能支持台獨而導致戰爭」。商人重利怕打仗,黎智英憂心的是,兩岸若是駁火,他將什麼生意也做不成。但卜大中也說,黎智英對台灣嚴重失望亦失算,「他曾跟國民黨示好,但在關鍵時候(《壹電視》要上架之際),國民黨那些傢伙在節骨眼上,沒一個幫他忙,還有人落井下石。」曾拍攝紀錄片《蘋果的滋味》的導演李惠仁觀察,黎智英的投資眼光精準,早就預見網媒是發展大勢。「如果當時黎智英175億元整個賣掉(按:2013年黎智英以175億元要賣掉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壹電視》《爽報》,最後破局),確實賣在最高點,他可能把錢投入網路。」2003年,黎智英創辦台灣《蘋果日報》,至今在台經營16年,今年決定推出會員訂閱制,盼透過數位經營,改革原本紙媒日益艱困的經營模式。圖為黎智英2003年在他的台北辦公室。(達志影像)9月中旬,香港壹傳媒官網宣布《蘋果動新聞》訂閱數超過74萬,《壹週刊》訂閱人數超過10萬。辦公室裡,有些過去被裁掉的港蘋同事回來上班了,福利變好了,前陣子,黎智英還和大家一起切燒豬慶祝。香港的這場亂世,竟替苟延殘喘的壹傳媒續了命,反建制的港媒亦一同迎來進帳,有香港媒體人五味雜陳,苦笑稱,這是一筆不想發的「國難財」。一顆蘋果兩樣情,在台灣,黎智英把台北內湖2棟辦公大樓以18億元賣掉,台灣《蘋果日報》於今年7月實施訂閱制,黎智英受訪時坦言成效不彰(《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表示,台蘋的付費訂戶約9.5萬人),「台灣是虧的啊,虧得很厲害的。但是還要留著啊,沒辦法。」問他虧損原因,他說台灣人比較保守,一直沒有付費閱讀的習慣,「你要他付費,他就比較保守。但是也會來的,慢慢會來的,這個我不擔心。」所以你對內容有信心?「有有有,你搞好內容和品質就好。」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