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中國醫藥大學已經3個人確診,醫院方面並沒有公開,還說散播出去的人要罰300萬元…」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社群媒體上流竄著這類未經查證、後證實是謠言的假訊息,疫情嚴峻的香港也同樣面臨假訊息危機。香港「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醫師受訪時強調,社交、通訊軟體上快速流傳虛假、「半真半假」的消息,不僅對防疫構成極大的壓力,甚至決定了防疫成敗。
【全文】【香港直擊】疫情謠言後的政治危機 背水疫戰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各式各樣的「防疫訊息」藉著通訊軟體四處散布。這些訊息不管真假,經常是有心人指尖下一動,就光速傳播到幾十、甚至上百人的手機裡。香港防疫專家直言,這是以往SARS或其他疫病流行時從未見到的新課題,管理得好不好,更是防疫的成敗關鍵。但更進一步,這些「謠言」的背後,也反映了2019年下半年以來,香港社會在「反送中」抗議後,對特區政府的不信任。

網路擴散快速 謠言難清
港島東醫院聯網負責整合香港島東部以及離島長洲共6家醫院的醫療資源管理,主理聯網的陸志聰身處防疫第一線。就在他接受訪問的前一天,香港確診第57例病患,進入東區醫院收治。人才入院,通訊軟體上隨即流傳:「東區醫院因隔離設施已經不足,所以第57例沒有被隔離救治。」
陸志聰說,病患的隔離與否有標準的分級作業,這位病患的分級還不到隔離的級數,絕對不是因為設施已經不足。事實上,現今東區醫院的隔離設施才用掉3、4成。

陸志聰曾經歷2003年SARS防疫作戰,當年官方每天一次記者會,發布官方權威資訊,澄清錯誤,大概就能夠處理九成的資訊真實性問題。如今,政府依舊每天一次記者會,但作用已天差地別,因為過去24小時之內,網上已有無數資訊傳播,「一條消息可能瞬間就可以傳給一、二百萬人。」即便政府澄清,效果也極低。
光澄清資訊就占掉陸志聰一部分工作時間,受訪前二個工作天,陸志聰一共工作36小時,其中就有十多個小時在和假訊息奮戰。
社交媒體運用 關乎成敗
為了加強溝通,陸志聰對內招募了一支「文宣組」,成員包括醫師、護士,文宣組透過圖片、寫首小詩或一段打氣的話給同事;有時也會用簡單的文字解釋艱澀的醫學概念,例如武漢肺炎的病毒會不會「空氣傳染」,文宣組一位劉俊穎醫師就寫道:「這類病毒是飛沫傳播的,或可經aerosol(霧化)傳開…用地道的話講,它要騎著重重的水點先可以飛行,不能自己單拖四圍(四處)飛。」
有了正確的資訊,還要能夠發送出去,陸志聰思考:「社交媒體、KOL(網路意見領袖),以前不敢用,怕他講錯。但現在不能這樣想,防疫必須用上這些。」陸志聰甚至主張,醫療體系該培養自己的KOL,「我們聯網體系裡五、六千個醫護專業人士,找不出一個KOL?」

陸志聰直言,從這一次武漢肺炎流行的例子裡,可以看到在防疫上「社交媒體的運用,應該列為公共衛生政策的主要部分,甚至是決定成敗的主要因素。」
強硬設隔離營 不理民意
疫情之下的謠言泛濫,除了反映出真實資訊的稀缺,更多是對政府的不信任。陸志聰受訪時也同意,一部分香港民眾現今對政府的不信任,確實造成恐慌和謠言快速傳播,甚至在專業醫護人員間,也充滿了對政府質疑,導致溝通成本增加。且港府至今許多強硬防疫措施,更增加官民間的分歧。
2月16日下午5點多,一場名為「保護火炭」的集會,冒雨在10度低溫下舉行,一百多人聚集在這個位於新界中部的市鎮上。

主因是一座名為「駿洋邨」的公共屋邨 (平價出租國宅 ) 原本即將在火炭完工啟用。但2月8日,特首林鄭月娥突宣布徵用這處公屋做為檢疫隔離中心,引發當地民眾和原本已經獲得入住權利的民眾集會抗議。
有人質疑,火炭鄰近有許多食品工廠,一旦在這裡設置隔離營,恐怕影響工廠的運作和生意。人稱「長毛」的立法會前議員梁國雄說,香港有很多更適合作隔離營的地方,包括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或者,為什麼不使用解放軍軍營?
一位到場抗議的陳先生說,自己原本去年12月初已經被通知辦理入住手續,都準備領鑰匙了,竟然看電視才知道「新家」成了隔離營,他卻完全沒有接到通知,「沒有通知的!香港官場就是這樣。只在媒體上說會給予(政府預計發放)港幣6,000元的補助。」
陳先生目前房租每月港幣8,000元(折合新台幣32,000元),原本寄望今年搬進公屋,如今入厝遙遙無期,政府補助還連一個月房租都不夠付。
問他是否向政府查問過情況?「問也沒有用。原本你政府房屋處應該要正式書面通知我們的…但香港政府不管民意,他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是狗屁官來的!」
集會隔天,林鄭月娥強調,駿洋邨做隔離營是「唯一選擇」,沒有其他後備方案。20日,從「鑽石公主號」上接回的香港旅客住進了駿洋邨。

更早之前,不信任的種子也已經埋下。2019下半年的「反修例抗爭」,狠狠撕裂港府與港民,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李立峯在《明報》發表的一篇評論認為,過去幾個月的抗爭,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達至極低點。龐大的社會運動後緊接著是肺炎疫情,「在這情況下,政府就算有能力做出適當的應對,都會事倍功半…進一步說,在低信任的環境中,連澄清事實和提供可靠資訊都會變得非常困難,亦直接導致了謠言的廣泛傳播。」
2019下半年的反修例抗爭和武漢肺炎,共同激發什麼樣的政治效應?
「如今林鄭月娥仍然處在『止暴制亂』的思維下」,知名政論家劉細良認為林鄭月娥仍以「對抗性的思維」看待民間防疫的要求,例如區議會通過撥款買口罩,但行政部門就是不執行,因為18個區議會中,有17個都掌握在反對派手上。「香港政府已經無法動員社會團結對抗疫情。公務員和政府部門更是從農曆年假之後就幾乎停擺。」劉細良引述一篇評論的標題:香港已經是「失敗的國家」(failed state)。
開設口罩工廠 公民自救
在這股「不信任政府」的情緒下,處處可看到「公民自救」的嘗試。像是劉細良正試著以3D列印機列印出可適合旋進防毐面具濾毒罐接口的中空塑膠塊,中間再填上不織布或奈米布,就是一個另類的「口罩」。另一方面,香港老牌建制派政黨「工聯會」和香港電視網絡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維基,也都設立了口罩工廠。
「香港人是被逼得,一步一步地去做一些過去根本沒想過的事。這是過去7、8個月香港人的經歷。」劉細良說。

至截稿為止,香港確診個案已經高達79例,週日(23日)更是一口氣增5例,武漢肺炎的疫情何時能夠控制,尚在未定之天。但可以確定的是,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對防疫不力的不滿正在快速累積,未來會不會與2019年下半「反送中」的力量相互銜接、激盪,產生更大的政治動能,非常值得密切關注。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