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除了幫許多業者代工,台灣康匠也推出自家品牌「友你」「匠心」「天天防護」,因材質、效果、舒適度不同,價格分三階,陳勇志用買車做比喻,「出社會第一台車買TOYOTA,幾年後可能想換LEXUS,再過一段時間若有機會開賓利,也會想開。」怎麼讓口罩從入門款變高階款?一條龍企業的優勢這時就顯現出來,上游原料廠幫忙協助研發,加入HEPA高效濾材,隔絕灰塵、病菌的效果更好,耳掛帶設計也能更舒適。
【國旗口罩他做的5】反送中買不到中國口罩 港人轉向台灣下訂

因為吃過虧,創業初始陳勇志就立下「有疫情不漲價、不接新單」的規則,年前接的單都凍漲,口罩網購價平均一個6元,台灣康匠維持跟政府售價一樣的5元,坦言撐得滿辛苦的,「之後看狀況再考慮調整。」

進公司5年的台灣康匠廠長許仁賢,願意追隨陳勇志就是因為他常升級,「總經理是很有企圖心的人,常要研發、創新東西。」例如讓台灣康匠打出名號的兒童立體3D口罩就是陳勇志一筆一畫畫出設計圖。
畢業於汽修科,陳勇志對設計有些研究,「一開始是為了我的孩子設計的,開壞好幾組模具,一組幾十萬元耶!」初時市場不買單,拍攝影片到校園推廣,也送給學童試用,「口罩就是要讓人體驗才知道好用。」慢慢推廣到有人買了,也有人開始仿冒了,「後來都申請專利,現在已經有20多樣。」

研發出各種的口罩,但現在仍在徵收階段,產能的44%得交政府,其他產線都在趕年前訂單,民眾想買也買不到。「很多同事從去年12月到現在都沒放假。」香港反送中運動後,中國不讓港人蒙面,拒賣口罩,香港人紛紛向台灣下訂,台灣康匠當時接單到4月,沒料到武漢肺炎亂入攪局,貨出不去,現在只能加快腳步還債。
「以前外銷都是亞洲,例如日、韓、中、泰,最近很多歐美客戶想要買台灣口罩,我們名字上就有台灣2個字,他們問一下就直接來找,定單排到8月,最近還加買5台機器。」疫情期間不管政府是否有徵收、原料市場波動多大,台灣康匠堅持不漲價、不斷貨,總會吸引許多新客戶上門,「我們一定先交貨給舊客戶,所以都是疫情後才賺錢。」看來這次也不會例外。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