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遭送中實錄2】他們偷渡被逮遭高規格監禁 中國官派律師不知是神是魔?

mm-logo會員專區文化
遭拘留的港人李子賢的父親(圖)支持兒子參與抗爭的行動,他說抗爭是「香港人的合法權益,是很正當去做,要求自己本身有的東西(權利)。」
遭拘留的港人李子賢的父親(圖)支持兒子參與抗爭的行動,他說抗爭是「香港人的合法權益,是很正當去做,要求自己本身有的東西(權利)。」
不少參加反修例的示威者以包括偷渡等方式逃到台灣,《紐約時報》去年12月率先披露,有祕密網絡組成逃亡通道,甚至有漁民會將示威者偷運過境。美國自由亞洲電台也引述消息報導,今年7月已有二批年輕人循不同路線坐船逃亡至台灣,一批由香港直達高雄,另一批則先前往距離香港300公里的東沙島,再安排到台灣,但報導同時指出,這些路線已被堵死。也有台灣社運人士公開表示自己曾經協助這樣的偷渡行動。
綜合報導及官方資料,這一波逃亡的12人,因颱風關係提前出發,在8月23日早上7時許在西貢布袋澳碼頭登上一艘快艇,鄧棨然負責開船,目的地是台灣,惟在9時許於中國管轄海域內被海警截獲。
布袋澳原是一條位於香港東南面的漁村,三面環山,出海口狹窄像布袋,因而得名。記者日前到訪,多名居民皆表示,布袋澳近年發展成為旅遊區,不時有陌生旅客出入,部分人甚至連夜攜著露營帳篷席地而睡,清晨開始已有遊人釣魚、潛水,根本無法辨別各人身分及出海目的。對於離港12人的蹤影,他們無甚印象。
12名意圖偷渡到台灣而遭逮捕的香港民眾,據報導就是從香港西貢布袋澳(圖)港口登船出海。
在12個家庭之中,也沒有人預先得知出逃計畫。直至家人失蹤,遍尋不獲,警察上門的一刻才驟然驚醒。有少年人離開家門之前,只透露出發去釣魚了。有中年男子出門到警署報到,聲稱「稍後歸來」,豈料一去不返,其媽媽及妻子才發現對方擱在書房的信 —「很抱歉。」「原諒我自私。」
鄧棨然的媽媽搜索枯腸,也忘了最後一次見到兒子的確實情境,倒記得失蹤前2個月的畫面。60多歲的她患有糖尿病,每天也要測試血糖,鄧棨然突然為她買了一台簇新的血糖測試儀器,還備著極大量的試紙。鄧母回憶說:「事件發生後,我在想,他可能早有準備?他是否真的這樣想,我也不知。」
鄧檗然的弟弟為防止遭網民起底,出入都戴上墨鏡,並且將自己包得密不透風。

委託律師 被拒絕會面

鄧棨然家人接獲拘留通知後,彷徨失措,「第一日,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好像當機了。」鄧宏這樣說,但還是按著信函的聯繫方式,逐一交涉。深圳鹽田看守所的莊姓「經辦人」以無法證明來電者與被扣留者的家屬關係,拒絕回應;香港入境處、駐粵經貿辦事處等部門推說,不知道、不清楚,唯一提供的協助是向大陸機構轉交信件。
當時,在立法會民主派初選勝出的本土派政治工作者鄒家成亦接獲家屬求助,輾轉之下成功聯繫各個家庭,成立「12港人關注組」,成員還包括時任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涂謹申、律師及義工等。鄒家成說,家屬們擔心任何舉動或會觸怒中國政府,起初大多數傾向低調處理,懷著「或者有機會見到他們,甚至可以釋放」的想法,嘗試先走一回中國官方所謂的「法律程序」。
一路走來,卻是波折重重。一般而言,在案件有判決之前,並不會允許家屬到看守所探望,他們隨即委託律師。有的自行上網找律師,但對方聽罷是12港人案件,即時回絕。有律師來到看守所門前,卻被質疑代理資格,要求提交「公證書」證明。「公證書」是指由中國司法部認可的香港律師事務所辦理的授權文件。據悉,有律師行不願意辦理,也有的坐地起價,將辦理公證書的價錢由原來的幾千至一萬元,大幅提升至幾萬元。
後來,公證書到手,家屬委託的律師已經就位,多人被當局約談施壓,甚至要退出案件。留下來的律師繼續跟進,但仍然被拒絕安排會面。這次的官方理由是,當事人已自行委託律師,但卻沒有披露對方的身分及資料。這批律師的名單由中國當局提供,又有名「官派律師」,至今未曾聯繫任何家屬。
12名遭中國官方拘留的港人目前關押在位於深圳鹽田的一處看守所。翻攝網路
李父說,按其理解,子賢並無回鄉證(按:香港人往返大陸的證件),與內地鮮有聯繫,不相信他會自行找到官方律師。在旁的子賢表哥說,「完全不相信他們所做的事,去年才會有這個(反修例)運動出現。」
鄧媽媽詰問來得更直接:「我們自己找到的律師,不讓人見。為何要用你指定的律師?我怎知道你的律師是什麼人?是幫你們(中國政府)那邊的人,還是幫助這群(被扣留的)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