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抱好險1】廣達女員工染疫民眾上緊發條 保單防疫這樣安排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隔離治療費雖有政府買單,買對醫療險也能補償期間損失。
隔離治療費雖有政府買單,買對醫療險也能補償期間損失。
確診新冠病毒的紐西蘭籍機師(案765),因為沒有遵守防疫規定,導致一同出遊的廣達集團女員工(案771)也染疫,讓台灣連續253天無本土案例的紀錄中止,連帶也拉高國內民眾的防疫警覺心。
「1個土本案例出現,立刻匡列了176個接觸者,好驚人!」家庭主婦莊小姐說,光想到匡列名單需要檢疫隔離,就覺得非同小可,更別提萬一染疫該如何是好!
截至12月25日止,台灣確診病例數780人(境外移入685例)、解除隔離640人、死亡人數7人,累計送檢數多達12萬餘件,「雖然台灣目前確診案例少,但不代表沒有感染風險,我最近連健身房都不敢去了,先撐過這2週再說,希望本土案例不要擴散。」育嬰留停的王太太擔心不慎把病毒帶回家。
近期南非、歐洲出現變種病毒案例,傳染力更強,除了讓防疫漸趨鬆懈的國人又戴緊口罩,也有人眼看國際疫情升溫,趁著年末一併檢視自己的保險保障。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表示,「COVID-19是法定傳染病,隔離治療者的醫療費用和膳食費、門急診診療費用,會由疾管署支應,所以個人費用負擔不大,不過,住院期間額外的費用損失,部分醫療險能提供額度補償。」
彭金隆表示,早期在1997年以前投保的醫療險,原本針對法定傳染病是除外不保,但這次COVID-19理賠,金管會保險局指示各保險公司,基於有利於被保險人的考量,採取給付慰問金或其他從寬方式處理,因此多數保險公司都是從新從優或不主張除外責任處理。
另外,多數壽險公司也將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治療比照加護病房理賠。「我的同事就有客戶是疑似案例,住進了負壓隔離病房,還好後來檢查不是新冠肺炎,但是公司依舊比照加護病房給付項目從寬理賠,讓客戶在養病期間安心。」一名業務員透露,以往如果不是確診認定,保險給付很難下來。
公勝保經區經理鄭三龍建議,「面對疫情,規劃好基本的醫療保障是首要,例如住院日額型醫療險,可以做為請病假的薪水補貼,如果自己還是很擔心,則可以再花1、2千元預算加保保障囊括多類法定傳染病的防疫保單。」
「手上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有理賠擇高的選擇權最好,如此一來,被保險人可以自行選擇出具收據理賠,或選擇轉換為按日計算的日額給付,挑自己最有利的方案。」鄭三龍表示,如果保戶日後因為確診新冠而遺留後遺症、出現失能情況,此時重大傷病和失能險也能派上用場,若萬一不幸身故,基本的壽險也能留給家人。總歸一句話,不管疫情後續如何,基本保障都該備。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