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走出巨塔的擺渡人 林靜儀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在政論節目侃侃而談的林靜儀,下筆寫作時聚焦診間病患的故事,並寫自己走過婚變的過程。
在政論節目侃侃而談的林靜儀,下筆寫作時聚焦診間病患的故事,並寫自己走過婚變的過程。
寫了兩本《診間裡的女人》,林靜儀的角色從婦產科醫生、政治工作者,一路轉換到作家身分。加上《診間裡的女人》已經決定改編為電視劇,切換各種職務的斜槓人生,顯然完全不會難倒她。

非典型醫者 / 林靜儀

1974年生,曾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第9屆全國不分區立委、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現職為婦產科醫師。著作《診間裡的女人》《診間裡的女人2》,並已由鏡文學籌備拍攝為影視作品。

「老實說,我授權《診間裡的女人》翻拍成電視劇的那一刻,我已經全心把這件事情交給未來的編劇跟劇組。」身為作者,林靜儀認為自己的責任在兩本書寫完就告終,「我想要傳遞的資訊,全在那兩本書裡面,這是我自己可以掌控的。」
連續寫了2本《診間裡的女人》,林靜儀希望未來改編成影視作品時,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解讀。(鏡文學提供)

受傷的人 影像伴渡幽暗

但林靜儀也非常期待製作團隊如何解讀自己寫作的故事,並在電視劇裡呈現,「有沒有可能我們一起思考看看,更勇敢的女性形象。在這些故事裡面,有非常多矛盾的、自責的、不快樂的女性,除了讓觀眾覺得『天啊,女人好可憐喔!』也希望看完這些故事之後,我們不要讓女性(一直)卡在這種處境或情緒裡面。回過頭來,不光是女性,包括男性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思考過,如何讓男女都能活得更自在一點。」
「活得更自在一點」,某個程度是林靜儀經歷過人生關卡後的體認,包括她選擇以書寫的方式回顧婚變的過程。「書寫的過程中,其實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反覆修改非常多次,翻攪了許久。」最後,她承諾編輯會把這段經歷寫出來,希望給其他在婚姻困境中的女性一些幫助,「總認為說,如果以我在社會裡面有一定聲量、大家認識我這個人,可以把所謂女性在婚姻或關係中的失敗,很正面地把它說完,讓更多身處其中的女性知道,其實再怎麼痛苦,走出來之後,好好過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過滿爽的。」
「而且我真的很討厭,以前每次有所謂像我們這種,叫做女強人,一旦婚姻失敗的時候,大家就說,看,妳們就是太強,難怪會怎樣怎樣。『我就是強悍,要不然怎樣!』」
最討厭被人指指點點「一定是個性太強,才會導致婚變。」林靜儀偏要說:「我就是強悍,要不然怎樣!」但其實當時自己是脆弱且難過的。

社會框架 侷限人生可能

一說完強悍,林靜儀也很快承認,當時婚變的過程中,自己身為醫生也不敢向外求助,「因為人家就會知道妳狀況不好了。咬著牙硬把它撐過,我總覺得不是好事,可是當時真的會陷在那個狀況裡面。」
書寫婚變的理由是,「當所謂婚姻失敗的女人把這些故事都說清楚,而且人生過得不錯的時候,或許能讓更多女生坦然面對。」
加上從小到大,她就是家庭所期望,乖乖的、好好念書的女生,充其量選擇當醫生只是聯考分數到了,所以就去念醫學,「這樣的事情(婚變)會讓從小認真讀書、當好女孩的女生,日後面對婚姻或感情有問題的時候,不斷修正、檢討自己哪裡錯了,而不是早早放棄,其實很多人因此過得很痛苦。」
以散文形式記錄看診時碰到的病人,而不是書寫在白色巨塔裡發生的各種權力鬥爭、辦公室政治,林靜儀說這是性別二分法下的結果,「權力鬥爭的基本元素就是男醫師,為什麼?因為女醫師在權力鬥爭的角色裡面,根本談不上。」她進一步解釋,從性別角色來看,女性從來沒有被訓練、鼓勵加入這類事物,「台灣女性從小的訓練裡面,就沒有鼓勵、支持或正面肯定女性參與爭取權利、地位這件事情。」

隱性歧視 箝制無所不在

「我也常講,這是男性醫師的悲哀。他們從小就被鼓勵,不斷地爭奪這一切,但那到底是不是他們要的?他們其實也只是想要平凡的下班、煮飯給孩子吃,當這樣子的醫生而已。」
林靜儀說,性別分流的界線需要被打破,讓更多醫療器械的設計,符合使用者的真正需求。
但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不光只發生在男女醫師的生涯規劃,林靜儀開始面對更年期時,又發現了另外一個需要被改革的議題,「你知道乳房攝影有多痛嗎?以前比較年輕,沒有機會做這種檢查。現在自己經歷這種檢查,就知道當初跟病人說『有點痛』,原來是『痛個半死』『超級宇宙的痛』!」
婦產科的醫療檢查環節中,其實有不少讓女性感到不舒服的器械。林靜儀說:「執業的過程裡,有所謂的性別分流。社會根本不曾鼓勵女性參與這些領域,包括醫療工程、技術與醫學科學。」
對於《診間裡的女人》未來改編為影視化作品,林靜儀希望不光是女性,「而是男性有沒有思考過,如何讓不論男女,都能活得更自在一點。」

介入參與 鬆動性別分工

但自己身為醫生,有沒有想過該如何改進這些器械?「這要更多性別分流的界線被打破、更多女性走進科學領域、醫療技術和醫療產業;同時男性也要走到另外一個領域,比方說照護關懷。盡快各自到另一個領域之後,才有機會用自己的經驗思考,怎麼設計(器械)才能讓跟自己一樣性別的使用者比較舒服。」
回顧兩本《診間裡的女人》的寫作,林靜儀希望這些故事裡提到的種種偏見,讓大家有機會面對,「一起認為這是不對的、慢慢來消除(偏見)。尤其我看到更多,可能比我更年輕的女生依然面對一樣的偏見,表示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被解決。」
過去大家所熟悉的,是在立法院問政的林靜儀(中)。(林靜儀提供)
「最重要的是,女性能不能擁有充分的自信、充分知道妳的抉擇就是妳的抉擇。身邊愛妳或支持妳的人,應該協助或陪伴、支持妳的抉擇。而不是要妳犧牲一切,滿足妳周邊的人,讓他們都覺得妳是一個好女生。」

場邊側記

拍照時,林靜儀頻頻反問,到底我們對她、40多歲的女人有什麼想像, 怎麼會想出這些拍照的情境。其實對每個人沒有預期的想像,有時候才會看到真正的自我。
造型:李詩文 化妝、髮型:趙毓偉 服裝提供:Boss(P.35、P.37、P.38)、Brook Brothers(P.36、P.39)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