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強國際耗時4年開發鞋底與鞋面一體成型射出技術(DI),可大幅節省人力,已獲NIKE採用。(志強國際提供)有別於寶成、豐泰等重量級前輩多是製鞋本業出身,貿易起家的陳維家以「跑龍套」自嘲,但他話鋒一轉:「誰能想到成龍早年也是替身,跑龍套只是入龍門的基礎,當跑到專精時,自然不會被埋沒。」正因是門外漢,陳維家反而能跳脫制式框架,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挑戰傳統鞋業不願投資的高技術門檻足球鞋市場。
陳維家(右)喜歡挑戰創新,靠著團隊強而有力的工藝技術,讓足球鞋兼顧功能與顏值。「很多人會覺得做OEM(代工生產)不好,我認為那是錯誤觀念,跟好的品牌做事,可以學到外國人想事情的方法與對產品要求的態度,當我們能做得比客人預期得更多,OEM也能和品牌並駕齊驅。」過去製鞋是重度勞力密集產業,看準自動化勢必掀起鞋業下一波革命浪潮,陳維家攜手NIKE,耗時4年共同開發鞋底與鞋面一體成型射出技術(DI),甚至因此被鞋業大老叫去訓話,暗示他別「假」。
陳維家有感而發地說:「亞洲人喜歡走捷徑、大量製造,以前去中國,現在走南向,將來難不成要搬去非洲?同樣的產業放在歐洲,人工貴又沒有聚落效應,人家1個月照樣可以生產5、60萬雙鞋,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原來恐龍沒有死,只是更進化、變成哥吉拉而已。」
靠著技術領先與彈性管理,志強國際囊括全球前三大足球鞋品牌的代工製造,不僅是愛迪達在越南的第一家代工鞋廠,還破天荒讓NIKE只面談16分鐘就決定合作,更替迪卡儂打開足球鞋江山。包括梅西、內馬爾等足球巨星鞋款,都出自陳維家之手,市售每5雙足球鞋,就有一雙是志強國際製造,去年營收達135億元,是名符其實的足球鞋王。
足球強將內馬爾專屬配色足球鞋款由志強國際製造生產。(約新台幣6,752元/雙)「不怕你們笑,我是被母親逐出家門,危機意識是支撐我創業的最大動力。」新北新莊出身的陳維家,其實是大漢建設第二代,父親過世那年他才24歲,因和家族長輩理念不合離開家族事業。曾在鞋店打工的他,帶著檳榔、長壽菸和茶葉,向製鞋師傅拜碼頭,「我跟技術團隊談的時候,很多老師傅都會覺得很奇怪,明明我就不懂鞋子,怎麼會跑來問這個?」
「在事業裡,人最怕的問題就是近親繁殖,當一個團隊出現一言堂,就是走向殞落的開始,只有Hybrid(混種)才有辦法迎接世紀的挑戰。」骨子裡帶有叛逆基因的他,1990年先從鞋業貿易做起,「剛創業沒錢,去世貿參展攤位還是跟同業合租,那時越南對歐洲零關稅,我去越南工廠找貨、進口帆布鞋,做工、價格都比中國大陸好,賣到德國的百貨公司和家樂福。」
志強國際為落實保密原則,會依品牌分廠區、產線生產。(志強國際提供)從貿易賺到第一桶金,但他在過程中發現,品牌、通路端更傾向直接找工廠,貿易商的角色與空間勢必日漸式微;2年後,和另外3位股東合夥在越南設廠,轉向製造。第一張訂單是義大利足球鞋品牌LOTTO的童鞋。
過去,台灣人對足球運動相對陌生,它卻是許多歐洲國家的國球,陳維家坦言:「LOTTO是啟蒙我們做足球鞋的第一步。」因應比賽場地不同,光鞋底就分為室內、半草地、半硬軟底及正式競賽用的軟釘鞋4大類,得適應3、40度高溫到負30度低溫,加上球員習慣穿著鞋子沖涼,鞋子必須防寒、耐潮溼,挑戰製鞋難度。
鞋業是勞力密集產業,志強國際在越南就有5個生產基地,圖為作業員車縫鞋底。(志強國際提供)「足球鞋被歸類為專業鞋,在日常生活中,你很少看到有人沒事穿著足球鞋在街上晃。」陳維家理性分析市場,全球運動鞋年產量約242億雙,足球鞋市占僅1億雙,占比不到0.5%,單價從1,500元至15,000元不等,他抓準大型鞋廠不願投入冷門小眾市場,讓後段班的志強國際找到先發制人的機會。
對足球運動情有獨鍾,陳維家位於台中七期總部的辦公室,骨董櫥櫃上擺放多顆足球。重裝投資設備幾乎燒光陳維家的銀彈,不得不回頭向母親借錢周轉。「我母親的個性像猶太媽媽,跟她借了六百多萬元,利息20%,1個月後我就趕緊還錢了。」花3年摸索,成為越南唯一生產足球鞋、美式橄欖球鞋和棒球鞋的製造廠;1995年,全球最大足球鞋品牌愛迪達為分散製造地,轉往越南找尋供應鏈,志強國際成了不二之選。
「當愛迪達確定和我們合作進階版足球鞋時,就要求購買德製機器,一台價格可買5台台製設備,還要花600萬元買走步機,測試不同路面的鞋底耐磨度,最不可思議的是要買冷凍庫。」原來品牌為了確保品質,會將鞋子冰入冷凍庫,再丟到40度高溫洗衣機內轉半小時,確認鞋底不會因溫度劇變導致脫膠或脆化。陳維家坦言,過去很多老鞋匠做鞋是憑經驗,不能接受科學化數字分析,「當然客人也不見得全都對,我必須平衡這二端,必要時把這些資深師傅藏好。」
然而光投資設備還不夠,早在2003年,歐美品牌就興起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要求代工製造廠跟上腳步,出資改善勞工環境,「以前做鞋像灌香腸,走大量製造,但現在客人不要,要求我們分線、拆單生產,所有機器、投資設備都必須翻倍。」以志強國際當時的生產條件來看,要做到分線生產,必須投入30億元購入設備與翻新產線。
陳維家怎麼也沒料到,一項又一項改革,竟種下和股東分道揚鑣的起點。「原本業界都很羨慕我能找到這3位夥伴,我們來自不同背景,各司其職配合得很好。」他開玩笑說,3位股東的最大共通點就是一毛不拔,「三十幾年來,他們請過我吃幾次飯我都還記得,他們捨不得花錢買高爾夫球桿,我就用掃把教大家打,為了讓夥伴開心,我常一打三PK高爾夫,偏偏他們又很難贏我,為了一頓飯誰要請客拌嘴。」外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凡事正面思考的陳維家反而認為,讓有這種特質的合夥人負責管理工廠,才能做到滴水不浪費。
受疫情衝擊,許多大型賽事停辦,陳維家緊急調整策略,拉高休閒鞋代工占比。「從生產面來看,不必花這些設備投資,一樣可以生產足額的鞋,本來1年賺幾億元可以大家分,現在突然要花這麼多錢投資,還要連續幾年不能分潤,把這些錢放在自己的口袋多好?這是一般人很難突破的地方。」有別於一般鞋廠投資者的制式思維,陳維家不把ESG當作額外成本,而是藉此證明公司有能力與實力,和品牌站在同一陣線,但回想股東們相繼求去的低潮,他的神情仍難掩一絲落寞。
跟著愛迪達的腳步一同成長,陳維家把所有資金投入擴廠、購買設備升級,他阿Q地說:「傳統鞋業是60到90天交貨,我們導入精實管理,可以做到30天,但客戶付錢速度追不上周轉率,看你用什麼角度解讀啦!往好處想,滾石不生苔,基本上我沒多餘的錢可以亂花。」全盛時期,愛迪達超過50%足球鞋訂單都交由志強國際代工。
志強國際替愛迪達代工製造迪士尼暢銷休閒鞋款。2011年,NIKE欲擴張足球鞋事業體,同樣找上陳維家。「在鞋業,大家都說『能做NIKE訂單是上輩子有福氣』,品牌知道我們有很強的足球鞋DNA,而且持續在設備、製鞋工藝上做投資,我記得那趟在NIKE美國總部只談了16分鐘,品牌就請我們到隔壁Showroom等待簽約,聽說這是他們找供應商最快有結論的一次。」
NIKE希望志強國際盡快投入生產,「我們邊蓋廠,邊利用現有小廠做試產,了解品牌文化,8個月後鞋子做出來,客戶很滿意,所有人員訓練也都到位,新廠一蓋好就直接複製。」以打帶跑爭取時間,陳維家將設廠時程,硬是從1年半縮短至8個月。
為和品牌直接對話,陳維家用人十分大膽,挖角愛迪達、New Balance、UA等品牌技術工程師,「我不像一般人找老外是來搶訂單的,那種老外哪裡好就往哪裡去,難有忠誠度,但工程技術人員不一樣,一旦氣味相投,他會跟著你一起打天下。」喜歡挑戰創新的他,最愛和技術人員腦力激盪,從科幻電影中擷取靈感,以七彩電鍍、漸層噴漆電鍍、冷轉印及3D印刷搶攻高階足球鞋訂單,甚至借鏡拳擊手纏繞繃帶概念,開發熱銷繃帶足球鞋款。
借鏡拳擊手纏繞繃帶概念,與愛迪達共同開發特別版Nemeziz 19+足球鞋。(約新台幣9,438元/雙)三十多年來,陳維家堅持站在第一線,7年前越南爆發513排華暴動,所有員工連夜撤離,只剩他死守工廠。「我完全沒時間陪孩子,都放牛吃草自生自滅,有事打打電話,一眨眼孩子就長大了。」長年漂泊在海外的孤鳥,也和妻子離異,他淡淡地說:「人生有得有失,決定了就別後悔。」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型運動賽事停辦,志強國際去年營收衰退21.5%,他轉而拉高NIKE、愛迪達的運動休閒鞋代工比重,填補產能度小月,靈活調整,加上年初訂單回溫,產能已恢復昔日水準,法人預估,今年約有5元獲利空間。公司按原計畫掛牌上市,盼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等待明年卡達世界盃春燕來襲,引爆足球熱潮。
後記 恩客變情人
陳維家身為百億俱樂部董仔,卻熱愛結交市井小民。「我最好的朋友都是菜市場攤販,買魚送蔥薑蒜,請我吃水果,比有錢人更實際。」他對朋友兩肋插刀,辦公室擺放不少骨董,其實都是欠債的抵押品。
有建築底子的他,也因買房,和璞園建築團隊董事長李忠恕變成莫逆之交。「我想殺價,結果殺不下來,李董約我見面聊,我欣賞他對建築的理解和概念,不打不相識,從恩客變情人。」2人都對運動充滿熱忱,他不囉嗦贊助璞園、領航猿籃球隊,出錢出力挺到底。
今年61歲的陳維家(左)依舊熱愛運動,他出資贊助領航猿籃球隊,右為歸化戰將戴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