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台東慢生活 4位自然系女孩移居都蘭開創編織品牌「都興隆」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A-vi(左起)、伍拾、瑞玉、Spin來自台灣各地,最後不約而同選擇在都蘭 落腳,一起開創了「都興隆」。
A-vi(左起)、伍拾、瑞玉、Spin來自台灣各地,最後不約而同選擇在都蘭 落腳,一起開創了「都興隆」。
距離台東都蘭糖廠的大煙囪沒幾步路,就能來到「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這裡有4位喜愛大自然生活、陸續移居到都蘭的女性,她們各有專長,共同交集是對於纖維植物應用的喜愛,熱愛這種自然的色澤、味道與觸感。為了分享這份熱愛,共同創立了品牌「都興隆」。
位於都蘭新東糖廠旁的「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是體驗都興隆編織課程的地點之一。
「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外牆是美麗斑斕的塗鴉。
伍拾聊起4人的相遇,除了A-vi是從台東市區搬來,其他3人原先分別住在台北與台中,因為來台東度假,愛上了這裡,但真正移居到這裡時,才發現其實每天的生活都很忙碌,那種認真生活的忙碌感卻又跟城市裡完全不同。
店內展售各式各樣在地藝術家創作的商品。
架上擺放許多原住民音樂家的專輯。
既然移居台東,4人都希望能發展新的專長,於是從身邊容易取得的素材著手,藉由東部常見的月桃、林投,編織與創作日常生活用品。Spin就分享,看似簡單的林投編織杯墊,光是從野生採摘葉片到能夠被使用,就得花上很長時間;處理編織素材的過程既冗長又枯燥,林投葉的邊緣有刺,除刺之後還得不斷反覆水煮、日曬,但4個人在一起邊聊天邊做,很快就完成。
看似簡單的杯墊編織,初學者必須熟記編法,難度不小。
最基本的林投編織體驗從杯墊開始。
伍拾則分享瞭解植物習性的重要性,要將月桃葉製成細緻的撚線,不只需要複雜技巧,更要熟知植物的生長季節,比如要做編織,必須選擇開花結果前,如果要挑選柔嫩的部分,則要等開花結果後。
從採集原料到處理成能使用的素材,必須歷經冗長又枯燥的準備過程。
窗戶上掛著都興隆的各種編織創作。
不過,撚線技法光看就很難,適合我這種幼稚園等級的大概就是手抄紙DIY。使用月桃纖維與再生紙漿混合而成的原料,只要雙手輕輕慢慢將抄紙網以水平姿勢撈起紙漿,重複用抹布吸乾水分,再擺上自己喜歡的植物裝飾,就能完成獨一無二的明信片,不論是自己蒐藏或寄給朋友,都充滿親手製作的濃厚心意。
使用月桃葉的邊角,能搓出非常細緻的撚線。
利用月桃纖維與再生紙漿,也能做出纖維手抄紙。
在未乾的手抄紙上,排上喜歡的圖案,就是一張獨一無二的明信片。
完成的手抄紙可墊上餐巾紙,再夾入書中壓平,等待陰乾即可。

都興隆

體驗課程:

  • 有各種創作體驗可選,「月桃香香 植感再生手抄紙」約需1.5小時,體驗地點在都蘭「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大樹下或興昌「94雜貨鋪」,費用350元/人,每人可帶回5張手抄紙,3人以上開課。
  • 「林投纖維編杯墊」需時約1~1.5小時,地點在都蘭「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大樹下,費用250元/人,4人以上開課,建議12歲以上報名,每人可帶回2個杯墊。

臉書搜尋:都興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