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九龍漫步】5間老店翻轉傳統技藝 將時代感玩出新樂趣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香港旅遊局推出西九龍漫步路線,住進由老式酒家改造的藝術精品酒店「東南樓」,可以盡情感受香港鬧市中的心靈綠洲。(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香港旅遊局推出西九龍漫步路線,住進由老式酒家改造的藝術精品酒店「東南樓」,可以盡情感受香港鬧市中的心靈綠洲。(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每次聊起香港,最讓我難以往懷的,大概就是在茶餐廳喝到一杯茶濃奶醇的絲襪奶茶,或是到天后站電氣道尋覓清湯腩老店,還有仍推著點心車叫賣的老派茶樓。
一場新冠疫情改變人們對旅行的需求,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調查,越來越多民眾對於疫後旅遊的嚮往,是更注重深度及在地文化體驗,近期港旅局也公布全新的西九龍玩法,對於已造訪好幾次香港的旅人,這條集結藝術、歷史、人文與美食的漫步路線,絕對值得蒐藏在你的疫後旅遊清單中。
已被評定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舊油麻地警署」古典優雅並重。(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西九龍」範圍覆蓋油麻地、佐敦和西九文化區一帶,從古典優雅的歷史建築、玩出新意的老字號工藝,到富有時尚氣息的世界級藝文特區,當全世界因著疫情,面臨近兩年遊客銳減的困境,香港超前部署將西九龍翻轉成另一番新面貌。
走進「美都餐室」彷彿穿越至50年代的香港。(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提起油麻地和佐敦,很多台灣人第一個會聯想到「廟街」,這裡是許多人體驗香港庶民文化的首選路線,不僅有已被評定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時常出現在港片裡的取景重地「舊油麻地警署」,還有位於天后廟旁,仍保留懷舊吊扇、地磚及卡座的港式茶餐廳「美都餐室」。
西九龍也是眾多香港傳統工藝的發源地,少數還能看到瀕臨失傳的匠人手藝的聚集地。近年許多隱藏於巷弄裡的在地百年老店,紛紛將傳統職人手藝重新注入年輕創意,成為在地人和旅客愛不釋手的文創商品,讓承載歷史記憶的香港傳統工藝得以更好延續。
薪火相傳三代的「廖孖記」腐乳,是眾多香港人心中的好味道。(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旅途中想要體驗百年不變的香港好味道,一定不能錯過傳承四代的「廖孖記」,他們以自製招牌腐乳與秘製醬料聞名,加上堅持手工製作的匠人精神,是許多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美味,而這項超過百年傳統的滋味,也因時代變遷而研發新吃法,例如「蒜蓉腐乳醬」,以腐乳代替起司,用新創意煮成「豆腐乳義大利麵」,特殊口味受到不少好評。
「冠南華」以一針一線手工縫製的圖樣,立體生動把刺繡裙褂變成一門藝術,受到廣大好評。(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同樣是香港老字號的「冠南華」,創立於1920年代,專做中式傳統婚服,創意多元的東方文化圖騰設計,把刺繡裙褂變成一門藝術,十分受到中西方年輕人喜愛。此外,店家的霓虹燈招牌也是香港為數不多的老式霓虹燈牌之一,成為許多遊客及攝影愛好者造訪原因。
「先達繡花鞋」第三代繼承人王嘉琳融合現代思維,以新式鞋型乘載傳統刺繡打造全新繡花鞋。(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刺繡愛好者同樣不能錯過的「先達繡花鞋」,已傳承至三代,其鞋面的精緻刺繡,曾經代表著尊貴身分,第三代傳承人王嘉琳打破傳統思維,以年輕人對時尚的視角引入西式設計,更積極開設體驗班,讓更多遊客能親身體驗刺繡文化。
「油麻地書院」內有廟街麵檔模型提供旅客拍照。(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另一個隱藏版景點,是由天后廟私塾打造,2020年才剛完工的「油麻地書院」。遊客可利用自助買書機,購買歷史書籍及文創產品,店內還有模型擺設供拍照,有香港常見的廟街麵檔擺設、天井放有中式陶瓷桌椅,及早期居民聚集的榕樹頭擺設,重現天后廟外昔日氣氛,既懷舊且文青感十足。
「東南樓」時常舉辦各種工作坊體驗。(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
除了傳統老店注入現代思維,喜愛復古主題的遊客,還能造訪由老式酒家改造的藝術精品酒店「東南樓」,從空間裡保留的獨特香港懷舊裝飾,樓梯間及走廊隨處可見的本土藝術家創作,不定期邀請藝術家主持的工作坊及策展,讓住客透過不同課程進行五感體驗。想了解更多西九龍旅遊資訊,可上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查詢。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