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上品綜合工業位於彰濱工業區、占地近萬坪的廠區,廠內整齊堆放如小山高的鐵氟龍成品,從手掌大的內襯管件、轉接頭,到超過120立方公尺的巨型桶槽都有,董事長侯嘉生迫不及待領著記者換上無塵服,直擊首度在媒體曝光的生產現場。只見一工作樓層區,一次排開超過30台化學槽車正在進行鐵氟龍內襯加工,「整台槽車會接觸到溶劑的部分,都必須貼上一層鐵氟龍板,包括槽體、管線、接頭零件。」數量之多,還得用顏色區隔客戶。
【頭家開講】他靠忍字訣沉潛5年始接董座 領瀕危小廠征氟亞洲龍頭 上品綜合工業董事長侯嘉生專訪

侯嘉生39年前加入上品,從菜鳥業務做起,引進日本鐵氟龍內襯貼合成技術,因不純熟,第一張台塑大單就出包,他連夜登門道歉,憑藉著打不死的小強精神,及十年磨一劍自製板材專利,拿下台塑逾9成訂單,2000年切入電子級內襯槽桶,打入面板與半導體業。
2015年創辦人陳世祿癌逝,侯嘉生未入選決策核心,以「忍」字訣沉潛5年,卻未忘穿針引線推動IPO,盼圓創辦人遺願。3年前任董事長,積極擴廠增加產能,今年前3季營收26.97億元,營收、EPS皆創新高,讓上品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拚成亞洲鐵氟龍內襯設備冠軍。

上品綜合工業董事長 侯嘉生
- 出生:1956年(65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女
- 學歷:台北工專機械科
- 經歷:上品國際行銷部副總經理、恆祥龍實業業務
- 休閒:運動
- 座右銘:百折不撓、勇敢前進
- 經營心法:視員工為家人,與客戶、供應商共存共榮
一站服務 大廠愛
「台灣電子級化學品槽車75%出自上品,其餘才來自日本,我們從原料端開始把關,全程在無塵室生產。」見記者伸手想摸槽體,侯嘉生趕忙制止,擔心人體的粉塵可能造成汙染。一輛槽車體造價230萬至300萬元不等,今年上品已接單逾900輛,包括全球半導體大廠、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都是客戶,而用來裝盛運載強酸強鹼化學品的槽桶,出廠前得經密閉、火花、蒸氣、金屬離子測試,確保滴水不漏。

上品大量使用的關鍵材料—鐵氟龍,具不沾黏、耐高低溫、電絕緣性、抗強酸鹼與有機溶劑等特性,被廣泛用於航太、醫療、食品、電子、石化、紡織產業,但也因鐵氟龍的不沾黏特性,讓內襯加工難度大幅提高,早年不論材料或加工技術全仰賴日本進口。侯嘉生忍不住自嘲:「這行技術門檻高,大集團對這一年數十億元生意興趣不大,爺爺不疼姥姥不愛,我們踩在中間,才有呼吸的縫隙。」
「上品就是鐵氟龍界的7-ELEVEN。」以打帶跑擴充技術與產能,在彰化、大陸嘉興皆設廠,生產各式鐵氟龍應用材料、內襯設備及整合設備工程,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為台塑、長春、朋億、聯仕等化工、半導體集團的合作夥伴。
擴廠見效 衝龍頭

近年半導體產品需求量暴增,侯嘉生見機不可失,3年前積極主導購地擴廠,只花8個月蓋廠隨即投產,今年前三季營收26.97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營收,EPS已達9.85元,創歷史新高,台灣市占5成,中國7成,是亞洲鐵氟龍內襯設備龍頭大廠。
65歲的侯嘉生,並非上品的創辦人,從基層業務做起的他,3年前才當上董事長,和已故創辦人陳世祿有著堅強的革命情感。
侯嘉生出身嘉義農家,退伍後考上台北工專,在校就嶄露領導性格,「我讀書不太靈光,但喜歡公共事務,第二學期開始當起萬年班代、幹到學生會副會長,大小鳥事找我多半都能搞定。」自認性格適合挑戰業務,畢業後在恆祥龍實業賣工程塑膠,因業務往來結識陳世祿,9個月後跳槽上品。

當時上品甫成軍2年,以特殊塗裝起家,除了幫紡織、染整、石化廠所需化學儲存槽塗裝,也是日本虎牌保溫瓶、烤盤鐵氟龍塗層代工廠,侯嘉生加入時,員工人數才10人,月營收僅50萬元。他回憶:「陳董邀我入股,那時我身上沒錢,想說先做看看。因鐵氟龍管件塗裝得和時間賽跑,所有人都是校長兼撞鐘,每年歲修就是我們的大旺季,好多年除夕夜我都是忙到半夜才搭客運回嘉義,到家剛好過初一。」
「我常開玩笑虧陳創辦人有大頭症,公司成立第3年我們從新莊搬到桃園,我們只有2個小貨櫃貨量,他卻租了上千坪廠房,有同業擔心我們會活不下去,但我卻被他的野心和格局吸引。」半年後,侯嘉生向開塑膠射出廠的二哥借款100萬元,加上存款與標會另籌30萬元入股上品。
「鐵氟龍噴塗在厚度上有極限,耐酸鹼的使用效率差,用不到一星期就壞掉,早年我們常被客戶叫去罰站,要幫客人維修又常收不到錢,創辦人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拎著皮箱跑去日本看別人到底是怎麼做。」因國內鐵氟龍噴塗市場規模過小,生意難做大,陳世祿發現日本大廠NCI(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握有鐵氟龍內襯貼合成型技術,可切入工業應用市場。
為突破現狀,上品透過技轉合作,成全台第一家引進鐵氟龍板材業者,侯嘉生直呼:「我們除了付技轉費,還得向NCI購買板材,完全是天價,板材種類、交期、價格都受制於人。」此舉逼得公司研發團隊土法煉鋼,花12年始成功開發自有鐵氟龍玻璃纖維板材。
耕耘4年 攏台塑

更換儲存槽管路的400萬元大單,侯嘉生記憶猶新說:「台塑化早年都是直接從日本進口,聽說上品有能力自製,總經理王文潮還派特助來訪廠。」沒想到第一筆訂單上品就凸槌,良率太低導致無法交貨,「我們的技術不夠純熟,未經驗證就急著接單,站在業務立場,當然會希望確認好再去接單,但創辦人認為,沒有機會哪有弄好的一天?」
出包後,上品一度被台塑集團列為黑名單,負責業務的侯嘉生連夜登門道歉,「我們錯在先,我的態度是:只要不叫我去死,要我做什麼彌補我都願意。」身段柔軟又有打不死小強精神的他,靠著平日耕耘的人脈,終於在4年後台塑六輕建廠時成功破冰,爭取到6,000萬元管路訂單,讓公司業績成長2成。
「我很重視人際關係經營,舉凡員工、客戶的婚喪喜慶,我一定禮到人也到。」為了經營客戶關係,侯嘉生每週五背著高爾夫球具,南下高雄陪台塑高層球敘,隔天一早再陪奇美實業客戶爬山,他笑說:「我每天忙到半夜回家,隔天早上6點就出門,太太曾有朋友來我家作客,3天都沒看到我的人影,忍不住問我到底有沒有回家?」

2000年上品成功開發鐵氟龍PTFE板材,切入電子級內襯槽桶,打入奇美電面板化學槽供應鏈。侯嘉生解釋:「為克服鐵氟龍不沾黏特性,我們有二種做法,一種是採蝕刻破壞它的表面,一種是貼上玻璃纖維布,使其可加工上膠。」隔年推出TEFPASS自有品牌,2004年更獨家開發全球最大2米寬鐵氟龍板材,逆勢賣給早年技轉的日本NCI公司。
風暴瀕危 遇錢關
工廠處處是技術專利,在承諾關掉攝影機後,侯嘉生才讓我們瞄一眼鐵氟龍大圓棒製程。重達750公斤的大圓棒,得先將鐵氟龍粉末充填至模具,經400度高溫燒解10至12天,才能揭曉成敗,「513全台大停電,燒解中的圓棒全部報銷,一公斤材料成本就要35至40美元。」脫模後的大圓棒再切削成板材,自用之餘也可外銷,在成本控制與售價上更具競爭優勢。
好景不常,2008年爆發金融風暴,光是奇美電的未收款項就超過當年上品的資本額,訂單取消更不計其數,侯嘉生坦言:「月營收從1.1億元掉到剩4,000萬元,銀行每月來拜訪,說好聽是拜訪,其實是看你還活著嗎?」
身為股東之一的侯嘉生,勸陳世祿當機立斷辦理現金增資,「股東們抵押房子的抵押房子、借錢的借錢,大家分頭找錢度難關,不然頭都洗一半了,要怎麼辦呢?」
沉潛5年 接董座
好不容易熬過危機,2014年陳世祿被檢查出罹患肝癌,才一年多就過世,臨走前召集核心幹部交代遺囑,希望將上品推向上市。然而曾是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侯嘉生,怎麼也沒料到,昔日戰友過世後,自己卻迎來職涯最大低潮,他未獲董事會青睞,反而由後進何建智接下代理董事長,只得黯然轉任國際行銷部副總經理。

談起這段長達5年失去舞台的日子,侯嘉生不諱言曾失落半年,「以前的我很衝,可以24小時不眠不休,從桃園殺到高雄搞定辦事處,有人猜測是功高震主,但陳董做這決定,到底有什麼考量,我也只能推測,無法獲得證實。我告訴自己必須忍,這些都是人生的過程,沒有誰對誰錯,只能說到底怎麼做才是對客戶、對公司、對所有員工都是最好,而不是對我個人。」
在求穩與衝刺的天秤二端,或許董事會希望先穩住大局,但侯嘉生卻未曾忘懷創辦人遺願,他積極穿梭兩岸協尋合適輔導券商,過程中一度被全球冷媒龍頭巨化相中,有意併購,「對方二度追來台灣,價格隨便我們開,但我研判這行是精緻產業,人才與技術必須親力親為、長期培養,大集團不可能管到那麼細,合併對我們的前途未必是加分。」3年前董事會改推派他出任董事長。
槽車訂單 增9倍
侯嘉生上任後,積極擴建彰濱廠,大肆搶進化學槽車內襯供應鏈,他分析:「台灣不少化學品公司技術了得,很多國外半導體廠跟我們買槽桶,在國內裝填化學溶劑後直接出口,今年光槽車訂單就成長9倍。」年初新廠啟用後隨即迎來產能大爆發,「客人的態度是,只要上品吞得下就通通塞給我們,無形中也幫我們拉開和同業的距離。」
上品順勢搭上半導體擴產順風車,今年營收、EPS皆創新高,侯嘉生不忘叮囑團隊守住品質,「早年大家只相信日本品質,我要帶領上品證明,台灣貨絕對不會輸!」說到做到的他,不枉股東支持,繳出亮眼成績單。

後記 激不得的六塊肌
侯嘉生不僅管理公司了得,對身材管理也有一套。他自爆:「年輕時應酬多,一度胖到76公斤,有次客戶來拜訪,提到我的代名詞竟然是你們公司那位胖胖業務!」嚥不下這口氣的他,從此展開減脂增肌健身之路,天天量體重、上健身房操肌,連出差住飯店也不忘健身,長達20年體重維持在70±1公斤,臉不紅氣不喘舉起80公斤槓鈴,汗水沁濕T恤,超完美六塊腹肌若隱若現,證明士可殺不可辱。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