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縮表將我們帶回到2018年會員專區財經理財美國聯準會上週公布12月的會議紀要後,引發市場大幅波動。(東方IC)文 王伯達發布時間 2022.01.11 05: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升息縮表股票債券黃金達觀股市比特幣聯準會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縮表加升息 衝擊流動性股市恐受挫 危及加密幣聯準會加速縮減購債,並於2022年啟動升息循環,這些是我們在2021年底的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中,就已經得知的訊息,然而聯準會上週公布了12月的會議紀要後,卻引發市場大幅波動,為什麼會如此呢?最主要原因在於,在這次的會議紀要中有很大的篇幅,在討論「縮減資產負債表」這件事。縮表加升息 衝擊流動性所謂的縮表,與目前正在進行的縮減購債不同。縮表是指聯準會可能透過出售他們在量化寬鬆期間購買的債券,或是等債券到期後不再投入市場的方法,來降低資產負債表規模,也等於是向市場回收流動性。過去,聯準會曾經在2017年10月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而他們當時所採取的就是到期後停止再投資,讓流動性逐漸回收。當時的聯準會不僅持續升息,還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這也讓流動性緊縮進一步加劇。而美國經濟在2018年的表現雖然相當亮眼,失業率也持續創下新低,但當年美國S&P500指數卻出現了5.3%的虧損,是自2008年後唯一出現的年度虧損紀錄。而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在這一年也出現4.8%的虧損,結束了連續2年的正報酬紀錄。股市恐受挫 危及加密幣實際上,當年幾乎是所有資產都出現下跌的一年,包括股票、債券、黃金皆如此,加密貨幣市場更是出現嚴重崩盤,比特幣在2018年一整年的跌幅高達70%。而這些就是市場為什麼會對這次會議紀要中,大篇幅討論「縮減資產負債表」這件事,這麼敏感的原因了。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升息加縮表將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沉重的壓力,而上一輪首次升息與縮表之間,相隔了長達2年之久,但是這一次可能只會間隔6個月到9個月的時間,速度遠快於過去經驗。然而近期市場反應的是對於聯準會會議紀要的預期,但聯準會可能要等到3月的會議紀要,才會公布具體縮債政策。這段期間可能就會在市場預期與實際政策之間做擺盪,投資人應留意市場可能出現的劇烈波動。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