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人生大海裡的浮木呀 盧廣仲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演過《花甲》之後,比較知道怎麼在鏡頭前演戲,盧廣仲笑:「我是一個很喜歡無中生有的人。」而他更發現,原來他一個造型的轉變,大家就有可能認不出他。
演過《花甲》之後,比較知道怎麼在鏡頭前演戲,盧廣仲笑:「我是一個很喜歡無中生有的人。」而他更發現,原來他一個造型的轉變,大家就有可能認不出他。
去年底,盧廣仲發行了
第六張個人專輯《勵志論》。
勵志是什麼?它可以是浮木,
浮木在你需要時出現,
甚至還可以是水上摩托車,
附載超強動力。
雖然亦可能是莊周夢蝶,
但我們畢竟在此間、在此刻,
實質感受著當下的真實。
分離不掉自我,
我們只能在一個又一個浪頭衝擊時,
學會替自己的心靈包紮的能力。
盧廣仲的人生大海求生指南,
是他實踐所得證的方法,
也或許,你可以從他的方法之中,
因而找到自己的方法。

心靈求生指南 盧廣仲

1985年7月15日生。大學因車禍撞斷腿開始彈吉他創作,首張專輯《100種生活》獲第20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和最佳作曲人獎。2017年首次主演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獲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新人獎。演唱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獲第57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及第32屆金曲獎年度歌曲。2021年12月發行第6張個人專輯《勵志論》。

或許因為我和盧廣仲同樣來自台南,那談話間的腔調與共鳴,讓我覺得很親近。不過,這種拉近距離的感覺,可能也因為這談話的內容吧,它的養分很潤澤人心。雞湯有很多口味,有罐頭雞湯式的,也有這樣盧廣仲個人式的。他真的想分享關於人生浮木的補帖。
對盧廣仲來說,太極拳是有力量的,「雖然它看起來是很慢,它可以給予心靈力量。」於是他為此創作了舉重若輕的〈輕輕〉這首歌。

每天一篇作文 驚奇描出自我輪廓

拿下三金的盧廣仲不是沒迷惘過。他想起,發行第一張專輯之後,他是那個穿著短褲的男孩,是那個愛吃早餐的男孩。然而,接下來第二張到第四張專輯,他所得聲量都不及第一張。
這樣的狀況讓他自我懷疑了好幾年。他說:「所以我才會在服役那時候有點迷惘,那我寫的歌是不是不太好聽,還是我已經江郎才盡。還是,我是不是不適合當歌手⋯」他面對的方法,是找一件事持續做。而且一直做就對了。
「那時看了非常多的書,一年接近一百本。另外,我每天做完替代役應該要做的事情後,我就會給自己一個題目,每天都寫一篇作文。主題式思辨,比如,主題是『沒有感覺』,到底沒有感覺是什麼樣子呢?我會去思考自己對這個題目的結論是什麼,」他頓了一下,強調:「我不想要用別人的結論來當成我的答案。」作文是一種方式,就如他在經歷低潮之時,從台北走回台南家中。這當中有可辨認的曲式,其目的,是為了解決自己某些卡關的狀況。而方法都是實作,經由身體行動、腦力訓練,感覺到前進,感覺到累積,又化為心理狀態的動力。
在自己很弱的的時候,每天窩在床上,也可以享受跟自己房間長期相處的樂趣。「要有意識地去享受每個狀態。」
道理很簡單,但就是得去做了,才能拆卸難關的盔甲。而這方式也像盧廣仲亮出一口白牙的招牌笑容一樣,他是直白的行動者。而他從一日又一日的作文練習當中,得到的是什麼呢?「透過作文,我知道自我的輪廓是什麼。」從小國文不好的他,曾經對運用文字是自卑的,但最後他對那個正在打著文章的自己感到驚奇,「哇!我好酷哦,我居然是這樣想的。」
那些文章在某一時合而為一,如他過去所經驗的際遇,在某一刻也合而為一。服役的某一天,他發現自己成長了。每天練習作文建立起他的自我成就感,「我是一個可以進行思考然後獲得結論的人了。一旦有這樣的能力,就比較不容易像牆頭草一樣,被言論或是輿論所影響。不會大家覺得你不好,那自己就想,我可能真的很不好⋯」所以現在他才能在很多時候堅持下去,「這就是我要做的,我管你們喜不喜歡!」

建立核心盔甲 更加敢踏出舒適圈

是一個讓蟹建立核心盔甲的同時,也拆掉前面關卡盔甲的過程,這讓人更加意識到,人要怎麼活著,是何等精巧的選擇與裝置。若是以前,會接《花甲男孩轉大人》嗎?盧廣仲笑了:「年輕的時候不會,因為我是一個很害怕踏出舒適圈的巨蟹座。所以像演戲這種東西我不會去做,我很害怕失敗,那就不要開始。」
盧廣仲說吉他是很好的存在,人際關係並不一定如人所願,但不管在人生的那一點彈了吉他,它一定有聲音回饋給你。
而什麼又是舒適圈呢?當你一直待在舒適圈,待在原地的時日一久,再舒適也等同冒險了。所以,當盧廣仲以《花甲》一劇同時拿下金鐘獎最佳男主角跟新演員時,你以為正在冒險,正喘著氣攀登,可是停下來凝視風景時,那又舒適了。「要相信過程。」他強調。
在演出《花甲》時,盧廣仲找回很多他與阿嬤相處的記憶。他以為不復存在的記憶,其實都在角落,經由演戲拂塵,這些記憶得以重現晶瑩。他想起,小時候阿嬤接家庭代工,一家人戴塑膠手套剝蒜頭,曾經家門口有一卡車的蒜頭。他承認:「當下很無聊,就賺零用錢,但長大後回想起來,那個時刻其實是非常珍貴的。」而演戲,就是他把以前一些覺得沒有意義的事,重新賦予意義的過程。更珍貴的是,他發現自己並未遺忘這些事,都成為他的養分,「可以透過創作,把那些生命片段轉化成靈感,我是非常幸運的。」

莊子和蠶絲被 教他度過人生的坎

以蘇東坡爬山爬到半山腰就回家的故事來詮釋,盧廣仲說:「100分很好。但50分沒有不好,我也不會死掉。」是非典型的勵志論。
他喜歡讀道家思想,練太極拳跟氣功。莊子善以故事來傳達哲思,對盧廣仲來說,莊子的說法很活潑,容易想像、投射進入自己的生活。他說,像人在生活中突然溺水了,雖然愛人、朋友或家人都可能拉你一把,但在盧廣仲的救命箱裡,莊子是很重要的一寶。對此他有生動的形容,「太極拳或哲學思想像是浮木,有機會把你拉上去海平面,獲得重新呼吸的機會。而莊子是水上摩托車。自從我認識他之後,發現原來我這一生不只是可以這樣游泳,我還可以騎水上摩托車,騎去我想去的地方。」
有一陣子他因為蠶絲被很滑,就常常滑下床。因為莊子,激發他想到,「是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缺少一條蠶絲被 ,以至於我們才會在很多過不去的難關之前,覺得好痛苦哦,放不下,我一定要怎麼樣。但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擁有一條心靈的蠶絲被,那是不是這一切都會不一樣?」是生活的種種隱喻都有了它的意義。
我們同時也討論人的軟弱與強壯。盧廣仲提供另一種思考的出路,軟弱時,除了提供人變強的空間之外,他更說:「你在軟弱的時候,才穿得下看起來很潮的衣服。因為很時尚的衣服都很fit,常去健身房的人穿起衣服不會看起來很潮⋯」
盧廣仲在MV中拿掉眼鏡,這是他挑戰自己原本框架的方式。(添翼創越提供)
去找到一件事有意義的部分,就是一種勵志吧。所以,他說的強壯,不只是肉體的強壯而已,也包括心靈的強壯。「我有道家的支持、我有太極拳、我又會彈吉他,這會造就一個人讓他變得強壯。就像道家講的,他們最後追求的境界就是『勝物而不傷』,你可以很自然、很健康的去瀏覽萬物,所有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事物,而且你可以無傷。」他說,「這個應該是我追求的境界。」好!就喝下這碗雞湯,找到明天的氣力!

場邊側記

盧廣仲對《勵志論》中的MV很要求,從一開始他就釋放出自己對影像的想法。〈自我的介紹〉由億萬導演殷振豪執導,MV中他演亡命打手,脫下眼鏡搏鬥演出,許多歌迷是看到最後才認出原來這是盧廣仲。3次練習格鬥武打,拍攝過程也很累,到了最後,盧廣仲忍不住跟殷振豪說了,「下次有打戲的時候,我在旁邊唱得很投入對嘴就好了。」

造型:陳慧明 服裝提供:LOUIS VUITTON(MONOGRAM 色塊剪裁牛仔布外套、斜紋長褲)、Prada(黑色珠片西裝外套)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