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美國經濟趨緩 亞洲出口蒙難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企業累積大量庫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卻下滑,美國經濟明顯趨緩。(Walmart提供)
企業累積大量庫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卻下滑,美國經濟明顯趨緩。(Walmart提供)
美國在上週公布了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為負1.4%,遠低於預期的1.1%;週五公布的3月個人核心消費物價指數(PCE Index)年增率為5.3%,雖然較前期下降,但仍遠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

物價高漲 削弱購買力

如果單純以上述這樣的數據來看,美國似乎正在走入停滯性通膨,而這對於接下來資本市場,並不是一個正面的發展。
從美國第一季的國內生產毛額結構來看,拖累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庫存與淨出口,這2個項目大約讓美國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下滑了4%。而去年第四季高達6.9%的經濟成長率,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企業庫存累積所貢獻的。
為什麼這2個季度之間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最主要原因可能是,疫情爆發以來的供應鏈瓶頸,讓企業被迫要增加備料以因應不時之需,所以大部分企業在去年開始累積了大量的庫存。但相對來說,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則是開始下滑,不僅財政刺激補貼已經大幅減少,日趨高漲的物價也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
而從第一季的國內生產毛額結構來看,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已經從商品轉向服務。服務消費對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1.86%,商品支出則是停滯不前。企業或許也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轉變,加上去年已經累積了大量庫存,因此在今年第一季累積庫存的速度便大幅放緩。
從這樣的結構來看,企業庫存或許是接下來最應該擔心的問題。而這對於亞洲的出口國家來說,將會首當其衝受影響。

亞幣群貶 外資續流出

此外,我在上週提到日圓貶值帶動的亞洲貨幣貶值潮越演越烈。日本央行上週決定繼續寬鬆政策,讓日圓貶破一美元兌130日圓,連帶帶動了人民幣與新台幣持續探底,外資提款資金外流的趨勢,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改變。
也因此,在這樣的發展之下,投資人應該盡可能避開那些有大額存貨,而且商品價格正在下滑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將會是經濟發展趨緩之下的最主要受害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