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邊大型「怪獸」出沒! 海洋廢棄物創作的異想世界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馬公市東衛石雕公園有神祕怪獸現身。(唐采伶提供)
馬公市東衛石雕公園有神祕怪獸現身。(唐采伶提供)
澎湖馬公市東衛石雕公園近日出現數個巨型的「怪獸」,牠們的身上有的布滿塑膠碎片、有的纏繞上漁網,連輪胎也是軀幹的一部份,如此特殊的景象吸引路過的民眾駐足拍照,很好奇這些到底是什麼東西?
東衛石雕公園座落於海灣內,可眺望中、西衛,周圍有著綠茵草地,也由於澎湖群島地質為玄武岩,在公園內本來就有四件大型的石雕作品。從4月中開始,公園內可見4組團隊、10位藝術家,正在展開現地創作,而使用的素材全是「海洋廢棄物」。
海漂實驗室團隊的藝術家戴碩毅和海漂藝工隊的作品《海盒機械獸》,是由海廢塑膠籃筐、浮球、各式海廢塑膠垃圾所組成。(唐采伶提供)
這是即將登場的「澎湖海廢地景藝術節-怪獸遊樂園」,主辦單位為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負責召集藝術家的正是海廢創作者─唐采伶。移居澎湖已經7年的唐小三,是知名的海洋廢棄物創作者,也投身參與本次的地景藝術節。
章魚的每一節「觸角」都是一個藝術作品。圖為《沉默的弧線》,由藝術家林暐翔創作,傳遞承受人為製造大量的海廢卻無限包容的海洋,持續孕育著海中生命,擺盪的鞦韆寓意海洋的「子宮」。(唐采伶提供)
唐采伶表示,東衛石雕公園鄰近海洋,主軸便設定為一隻沉浮在海陸的大章魚,而草地就是海平線,將大章魚塑造成一隻台灣海峽深海裡的怪獸,在夏天的時刻上岸來玩耍,殊不知要回家時卻被海洋垃圾給包圍、困住了回家的路,希望給觀賞者反思:「那我們該怎麼讓怪獸回家呢?就是把海底的垃圾清乾淨。」因此這次的所有創作,都是用海洋垃圾去打造。
本次的地景藝術節由台灣藝術家和團隊集合創作,有O2 Lab海漂實驗室團隊、小島家團隊、垃圾治療團團隊及藝術家林暐翔等共10人。所有的作品集合起來整體外觀是一隻八爪大章魚,但是每一個章魚觸角都有兩節是露在海平面(草地)上,而每一節觸角都有一位藝術家去進行創作,每一件作品都是一隻怪獸,都有獨立的個性,藝術家們透過自己發想的怪獸形式和他們挑選的海廢材質去傳達想要告訴觀賞者的想法。
由海漂實驗室團隊林兆苓和海漂藝工隊創作的《和樂融龍》則是以大量的塑膠廢片,呈現吃飽了海底的塑膠碎片的恐龍。(唐采伶提供)
今年3月底起,唐采伶和藝術家們便開始蒐集需要的素材,而這些素材全部都是從澎湖海邊撿來的海洋垃圾,短短兩個月時間拾得難以估計的垃圾量,就能支撐起這次的大型創作,光是浙江漂來的浮球就有超過5,000個,還有數以萬計色彩繽紛的塑膠垃圾、漁網等等,其中大部分的垃圾都是在冬季受東北季風的影響下海漂而來到澎湖的,不得不讓人驚訝於人類製造的垃圾之多,而海洋卻如同一位具有強大包容力的母親,將這些尖銳的、難以吞嚥的廢棄物全都「收下」。
作品《角》則是由海漂實驗室團隊唐采伶和海漂藝工隊創作的,闡述一隻有角(有腳)的怪獸,個性卻溫柔的沒有角也沒有腳。被人類欺負了,不衝撞也不逃跑。(唐采伶提供)
唐采伶表示,目前藝術家每日早上開始趕工至太陽下山,作品進度約已完成7成,預計6月20日將全數完工。屆時展覽期間,除了有藝術品可欣賞外,還將有品牌市集、跳蚤市集、一人書店活動、怪獸大舞台、實驗廚房活動及淨灘野餐等等,主要是希望展覽期間不僅有創作、有減廢、有音樂、有閱讀,還有大家的歡笑聲。
作品裡也運用大量的浮球,有台灣、中國浙江和香港的浮球,都是海漂垃圾。圖為海廢創作者唐采伶。(唐采伶提供)

澎湖海廢地景藝術節-怪獸遊樂園

  • 展期:2022年7月2日(週六)~2022年8月31日(週三)
  • 地點:澎湖馬公市東衛石雕公園
  • 官網:o2lab.me/OBfeae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