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日深夜展開19小時的旋風訪台行程,不但拜會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還前往國家人權博物館,與監察院長陳菊、NGO工作者李明哲、中國民運人士吾爾開希、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等人談論人權議題,離台後並發表聲明強調:「中共阻撓台灣參與國際活動,但是無法阻止世界領導人訪問台灣。」
【全文】中國軍演報復裴洛西訪台 蔡政府聯手美日協同反制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旋風訪台19小時,中國祭出多項經濟、軍事手段報復,不但連續多日在台灣周邊海域大規模軍演,甚至發射11枚彈道飛彈。本刊掌握,我方早在裴洛西訪台前一週已密集沙盤推演各種劇本,對於中國軍演,台灣更與美、日2國協同作業反制,從三國掌握及共享的情報資訊可知,中國表面上以裴洛西訪台為藉口展開軍演,實則意圖對外擴張第一島鏈以西的軍事力量,並對內鞏固習近平的政治地位,但因誤判國際情勢,公然挑戰全球秩序,引發國際社會譴責,可謂得不償失。

中國逆風軍演 引國際譴責
台灣接待裴洛西訪台,中國大動作祭出多項手段恫嚇,更自4日起連續數日鎖定台灣周邊海域進行海空軍事演訓,首日向台灣周邊海域發射11枚東風系列彈道飛彈等,蔡英文總統4日晚間發表談話強調:「我們不會升高衝突,不會挑起爭端,但我們會堅定的捍衛主權和國家安全,堅守民主自由的防線。」預定演訓期程結束後,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按計畫繼續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

熟悉安全事務的人士指出,中國雖揚言要讓演習「常態化」,但實務上並不容易。他解釋,此次中國透過演習對外宣傳「模糊中線」「圍堵封鎖」「飛彈穿越」,欲以此改變區域戰略結構,然實質上因演習對印太自由航行的衝擊太大,第一時間就引起國際關注與譴責。
七大工業國組織(G7)外交部長與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3日發布聯合聲明,指中國沒有理由將美國官員造訪台灣當成藉口,在台灣海峽進行侵略性的軍事活動,呼籲中國不要以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而應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日也譴責中國在軍演期間於台灣周邊發射飛彈,是「影響我們國家安全和公民安全的嚴重問題」。美國白宮發言人6日也表示:「這些活動是中國改變現狀企圖的重大升級。他們意在挑釁且不負責任,(軍演)同時也增加了誤判風險。」

前述熟悉安全事務的人士指出,面對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中共解放軍原想定的三軍聯合作戰演訓,最後變成以飛彈為主,實務上沒有達成所謂的封鎖,飛彈飛越事實上也沒對台灣內部造成有效震懾,反而讓立場向來較傾中的政黨必須站出來譴責北京,無論在國際上或台灣內部,都沒有出現中國預期的效果,倒是重創中國的國際形象,若真的將軍演常態化,肯定會使中國在國際上持續「逆風」,實務上並不容易。
小英按時緊盯 掌控各劇本
該人士也指出,過去幾年,中國在台海區域的相關作為,本就是我方整體國防戰略設定的主要參考,包括不對稱戰力的形成、跟區域上同樣受威脅的各方訊息分享等,都逐漸成形。整體而言,以這次經驗為例,在海空應變上讓對方無法達成預期效果,對後續建軍備戰是很好的檢視。
為了因應中國對裴洛西訪台的可能作為,本刊掌握,包括總統府、國安會、外交部、國防部等相關國安高層,早自裴洛西訪台前一週就開始密集開會因應可能情勢,沙盤推演各種劇本,其中,總統蔡英文從7月30日起坐鎮總統府,寸步不離首都圈,以隨時聽取國安幕僚匯報最新的情勢,裴洛西實際抵台後,蔡英文更以小時為單位緊盯軍事動態,國防部長邱國正、參謀總長陳寶餘也持續回報軍情。

及至裴洛西離台,中國隨即宣布軍演,也不出我方預料。熟悉國安的高層人士透露,中方大動作實施軍演,狀況均在我方事前沙盤推演的劇本中,包括共軍演訓卻不慎擦槍走火,或飛彈軌跡「意外進入我國領空」,幸而最後並未發生,對此,我方與美情報系統均研判,攸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連任的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秋天在北京舉行,在此之前,中共應不致有「太出格」的舉動。

此外,台灣雖非五眼聯盟成員,但我與美方在安全事務上,一向保有部長級與祕書長層級的密切往來,這次美、日、台照例進行密切的三方聯合協防作業,並交換國安、軍事情報,解放軍所發射的彈道飛彈相關飛行數據,台、美、日由於觀測位置不同,3國也透過情報分享機制共享,「我與美方的國安、國防、外交管道原本就暢通,至於日本,主要透過外交系統聯繫,並由美方從中協助台、日聯繫,確保三方精準掌握情勢。」國安人士說。

中循北韓模式 小成本威懾
高層人士表示,我方透過與美、日情報交換所得分析認為,這次軍演是中國2016年宣布軍改後,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海空同步操演,中方軍委會原本建議的方案規模較小,主要考量台灣周邊區域是東亞最繁忙的航線,不只會引起國際強烈抗議,萬一擦槍走火或誤擊,後果難以收拾。

不過,中共軍委會小規模操演的建議未獲習近平採納,美方研判,應是習近平在20大前中共的內部角力所致,亦即習拍板七大海空域聯合作戰演練的目的,是要展現自己的決策高度優於軍委會;此外,這次軍演最大的「主秀」是東風長程飛彈對目標區的攻擊,美、日、台都研判,這是習近平所採取的「金正恩模式」,即比照2017年北韓試射飛彈穿過日本北海道領空,希望以「最小成本」達成「最大威懾」,並儘速從國際譴責聲中退場。

何謂最小成本、最大威懾?知情高層進一步分析,中國這次軍演針對我國東北角、靠近日本沖繩海域進行的試射,就是針對《美日安保條約》範圍所發動的第一擊試射,就日方掌握,早在裴洛西確定訪台前,中方從6月就在該區域繞島,「此一模式的攻擊,就是要演練對美日安保的點穴戰略」。
該名高層人士說,這次演練也顯示中方一旦發動對台攻擊,不排除對駐守在日本沖繩的美軍也展開同步攻擊,或封鎖其出海,因此,中方對台作戰,日方很難不被牽連,這也是為何日本政壇安倍派向來主張「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進一步討論美日安保要如何納入台海的背景。

對於中方在裴洛西來台後的軍事行動,一名熟悉國安事務的高層分析,裴洛西訪台只是中國為了落實近年來在區域間戰略意圖的藉口,其主要目的還是擴張第一島鏈以西的軍事壓制力量。
欲擴軍事版圖 卻犯兩錯誤
該名高層人士說,中國去年2月實施《海警法》以來,最近進一步主張台海非國際水域,甚至軍艦繞行日本一圈、與俄艦一同穿越津輕海峽等,已造成周邊國家沉重的安全壓力,這也是過去兩年來國安單位對應的重點,「中國在區域間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擴張行徑,早就是北京原本的企圖,這次以裴洛西訪台為名實施軍演,看來就只是藉口!」

熟悉國安事務的高層人士並分析,這次中國軍演目的,「不只是為了攻擊、恫嚇台灣」,從劃設7個演習區的位置分布及演習科目來看,台灣周邊舉凡日本西南諸島、可能在太平洋巡弋的美日船艦、穿越巴士海峽的各國船隻、南海的多國島嶼及防衛陣地,都是中國預想的攻擊目標,這也是為何中國飛彈射擊會引起日方強烈抗議,且當日方向中國「表達重大憂慮」,中國會增劃離日本較遠的第7個演習區的原因。

不過,中國此次進行大規模海空操演,也犯下2個致命錯誤。熟悉國安事務的高層人士指出,第一個錯誤是在全球最繁忙的航道大規模軍演,等於公然挑釁全球秩序。二是暴露出中國領導核心圈與國際常識脫鉤,至今仍搞不清楚美國政府權力分立,行政部門須節制權力,不可能干涉民意部門首長來台訪問;中方起初過度升高情勢,證明他們的想定有問題,就算是為了20大要向內鞏固,反應仍屬過當。
對裴洛西訪台,高層直言,民主國家間的交流天經地義,也非常自然,尤其民意部門首長的訪問,相對上也沒有行政官員代表的正式外交意涵,若台灣因中國的威脅而主動拒絕,無異是自劃新紅線,「把自己關入北京的牢籠」,邏輯根本不通;如今,台灣一如其他國家接待裴洛西訪問團,在國際政治上的另一個效果是,可讓中國原先想造成「減少與台灣交流」的寒蟬效應不會發生。

自我防衛增進 國人心不驚
比起發生在1996年的台海危機,一名熟悉國安事務的人士表示,在內部沙盤推演過程中,「我們從來不曾使用『危機』2字」,另一名黨政高層也反駁,當年台海危機一度造成台灣股市震盪,甚至有房屋拋售潮、移民潮,但26年來,台灣致力於投資自我防衛,發展不對稱戰力,國內民主發展也增強國人信心與韌性,兩相比較,這次威脅雖比上次升高,但國內局勢卻相較穩定。

該名黨政高層表示,中國對裴洛西訪台祭出複合式報復,集過去所有施壓手段之大成,包括軍演、商戰、資訊戰、點名台獨分子等,但這也有助台灣總體檢,查驗破綻,例如這次台鐵、超商電子看板遭駭,就是因廣告系統使用中國軟體,資安觀念薄弱所致;在整體安全局勢上,可以預期的劇本就是中方將逐步升高周邊軍事壓力,無論海空兵力聯合作戰演練,或透過繞島、遠航騷擾周邊國家,都是正在發展的狀況,也是過去兩年國安單位對應的重點。

樂山雷達站 掌握東風飛彈動向功臣
此次中國軍演,國防部掌握共軍共發射11枚「東風」系列彈道飛彈,背後功臣就是新竹的樂山長程預警雷達。1996年台海危機後,政府向美國採購先進的雷達裝備,建置樂山雷達站,連結北部、東部的2座飛彈預警中心。樂山雷達站位於新竹五峰鄉海拔2,620公尺的深山內,部署美國「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2012年啟用。根據國防部2013年向立法院提出的報告指出,樂山雷達站的雷達具360度近外太空偵追戰術彈道飛彈能力,偵測距離達3,300公里。也就是說,對中國的偵測最遠可涵蓋內蒙古、青海、甘肅一帶。
報告也指出,雷達可精確推算戰術彈道飛彈發射點、追蹤軌跡及預測彈著點,爭取5分鐘以上預警反應時間,供軍、民防單位發放警報,使全國民眾採取疏散、掩蔽等防護措施。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