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留意亞洲貨幣競相貶值潮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美元續強,日圓兌美元貶破了140元,創下1998年以來新低。(資料照片)
美元續強,日圓兌美元貶破了140元,創下1998年以來新低。(資料照片)
在上週的專欄中提到,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央行年會的演講中,決定打消市場錯誤的期待,堅定地以抑制通膨為首要目標。讓市場過去1、2個月以來的樂觀期望落空,股市因而出現大幅修正。而這樣的修正,很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時間,投資人宜適度減碼觀望。

緊縮不轉向 美元指數新高

在過去的這一週,全球股市也確實持續地出現修正。
由於聯準會的說法相當明確,因此在今年內,應該都不會見到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出現轉向。即便一些重要經濟數據,例如非農就業人數或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公布後仍然會引起短暫波動,但整體來看,應不至於改變緊縮貨幣的方向。這就會使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更顯強勢,並引導國際資金流動。
美元指數在上週已經來到109.98的20年新高;日圓兌美元則是貶破了140元,創下1998年以來新低;韓圜兌美元也來到了1,358元,創下13年來新低;歐元兌美元則是維持在1元附近,創下了歷史新低。
上述地區之所以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除了他們的貨幣緊縮程度不如美國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這些地區在近期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貿易逆差。

外銷負成長 難擋匯率走弱

舉例來說,日本7月的貿易逆差創下歷史新高,而且是連續14個月出現逆差;韓國8月分的貿易逆差也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另外在歐元區的出口與製造大國—德國,也在今年5月分出現了睽違30多年來首度的貿易逆差。
這是因為能源價格高漲,導致這些地區進口金額大幅上升,但另一方面,出口金額則因為全球經濟趨緩而下滑,這一來一往之間,就讓過去的貿易順差逆轉成為貿易逆差。
以台灣來看,今年前7個月仍是貿易順差,所以新台幣的貶值幅度相對較小,但要注意的是,貿易順差規模已經較去年減少了12.2%,而經濟部預估8月分外銷訂單仍為負成長。如果這樣的趨勢沒有改變,外資可能會繼續賣股提款,股匯雙殺的狀況恐怕還會延續下去。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