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家道中落睡菜市場 為養家他拚成全台最大塑膠射出機董座 富強鑫集團董事長王伯壎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王伯壎48年前與2個弟弟一起創立車床工廠,後來轉型製造塑膠射出成型機,至今富強鑫已是台灣最大塑膠射出機業者。
王伯壎48年前與2個弟弟一起創立車床工廠,後來轉型製造塑膠射出成型機,至今富強鑫已是台灣最大塑膠射出機業者。
藏身台南關廟的富強鑫集團,是台灣最大、全球排名第23名的塑膠射出機製造商。日常生活小至鈕釦、牙籤刷,大至汽車車燈殼、保險桿,幾乎都會接觸到由富強鑫機台製造的產品,包括TOYOTA、比亞迪、敏實集團等都是他們的客戶,累計賣出超過4萬台機具。
董事長王伯壎少時家道中落,父親生意失敗後,他一度以菜市場為家,拚盡全力掙錢讓弟弟們吃飯、念書。靠著出色的工業設計能力,從車床起家,後轉型為塑膠射出機大廠,領先眾多業者開發出雙色射出、水平轉盤射出等技術,差異化、客製化服務讓老牌子企業永遠處在領先群。2年前他取得博士學位,即使已經76歲,依舊活力滿滿,繼續在業界走跳。
廠房裡以藍色為基底的機台整齊排列,因產品體積過於龐大,最長甚至達20公尺,富強鑫總部廠內不採軌道、流水線生產方式,也不見制式化動作的作業員,多是領有甲級電匠資格的師傅,拎著工具箱、推著工具車一站一站完成配電、配管等工作。

王伯壎小檔案

  • 出生:1946年(76歲)
  • 家庭:已婚,育有2子
  • 學歷:台南高工、高雄科大工業工程管理博士
  • 經歷:新三東繪圖員、添發工業廠長
  • 休閒:氣功
  • 座右銘:你認為你將來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是什麼樣人
  • 經營心法:新、速、實、簡

產品層面廣 涵蓋食衣住行

今年76歲的董事長王伯壎指著不遠處的堆高機,微蹲、帶動作地跟次子、富強鑫執行長王俊賢重現初創業時的艱辛畫面,「以前都用人力扛、搬,還要爬樓梯,現在你們好命多了!」王伯壎說他已1、2個月沒進廠房,王俊賢卻透露:「他每天進公司,不工作受不了,這就是他喜歡的事,看現場會開心,所以才有辦法做那麼久。」
富強鑫21年前就切入汽配業,生產製造汽車車燈殼的機具,隨著電動車市場興起,營收也創新高。
1974年王伯壎與弟弟王伯祥、王伯豊一起創立富強鑫前身「富強鐵工所」,當時是車床工廠,1978年轉型製造塑膠射出成型機,至今已是台灣最大。小至鈕釦、牙籤刷,大至汽車車燈殼、保險桿,食衣住行育樂幾乎都會接觸到由富強鑫機台製造的產品。在中國也是業界台商中規模最大,車燈殼市占逾6成,今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銷售冠軍的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即是其客戶,直接購買機器生產。
走進王伯壎辦公室,桌上擺的職務立牌,朝外那面職稱不是董事長,而是工學博士,那是他2年前拿到的學位,「我覺得對庫存管理有不足,才想再去念書。」並非洗學歷,古稀之年認真到校上課修學分、寫論文,標準活到老學到老。

家貧睡攤位 7年直升廠長

王伯壎從小成績優異,但因少時家道中落,放棄念高中、考大學,「17歲之前家裡還不錯,在市場賣豬肉、醬油,租好幾個攤位。後來阮老爸做生意失敗,厝被拍賣,我們四兄弟就在市場裡面,人家沒做生意的空攤位,榻榻米鋪了就睡。彼陣讀台南高工,想說畢業就可以上班。」
父親負債累累,不時有人上門討錢。王伯壎寒暑假搬運又重又燙的瀝青,賺取一天30元的工資,才付得起學費,「第2年,同學看我們過得比較辛苦,就介紹去幫人家畫操作說明書,或是有人買引擎、抽水機,裡面有那種幫零件編號的『爆炸圖』,把東西抱回來,整台拆,一個人分幾樣零件畫,一張10元。」反覆拆解組裝,王伯壎賺到錢也學到許多老師沒教到的事。
熱愛工作的王伯壎(右)雖然已76歲,仍然每天上班,巡視廠房是他最開心的事。
以第一名畢業,進入大公司新三東,因是等待服役的過渡期,只能做著泡茶、蒸便當、曬圖等雜事,生性積極的王伯壎不浪費時間,「曬完的圖要做成幾本書分送各單位,我送書就故意繞大圈一點,看大家在幹嘛,時間久了,怎麼翻砂、加工都知道。那時候公司要跟YAMAHA合作做機車,晚上會開日文課,就學到一些日文。」
走過的路都沒浪費。王伯壎退伍後,在朋友引薦下,進入台南頗具知名度的塑膠射出機添發工業做設計員,錢領得跟3年資歷的同事一樣多。「他們很不服,頭家說『他什麼都懂啊』。我懂一點日文,那時候泵浦都日本進口,我會去了解,供應商請日本人來授課,我也參加,後來就學會設計油路板。」7年間,王伯壎從設計員一路直升廠長,月薪逾3千元,翻了快1倍。

祭出小心機 靠玩具站穩腳

「我最大的弟弟念台南一中夜間部,那時候他白天做車床,一個月賺1千多元,後來我標會買一台8千元的二手車床讓他在家裡加工,第一個月就賺3千元,所以另一個弟弟畢業以後也加入。」3人一個月掙逾萬元,當時公務員月薪不過700元。
王伯壎30歲那年,2個弟弟接到兵單,衡量過後,他決定辭職回家接手。「我進來就不一樣了!開始多樣化。」過去為了掙錢養家,什麼都做已成本能,推車的輪子車床加工後,他組裝、賣整個活動輪,甚至幫人搭戲棚、做水溝蓋,能賺錢的都做,一個月營業額衝上14萬元。後來廠房從租來的2層樓房遷至台南富強路的小型工業區,周圍不少做塑膠的業者,機器壞掉遲遲修不好,發現王伯壎曾是添發的廠長,便向他求援。
王伯壎喜歡學習新知、了解趨勢,70歲報考高雄科技大學博士班,花了5年取得學位。
王伯壎三兩下就解決問題,開始有人勸進他研發機器,甚至願意先出買料的錢,2個月後富強鑫第一台塑膠射出機交貨,這也吸引到一位老同事注意。「以前他是做業務的,他請乾爸跟我買機器,告訴對方我是跟他合作。」售價30萬元,王伯壎只拿到9萬元,其他都入了老同事口袋。原以為只能認賠,沒料到事後竟有轉機,「對方看我滿古意的,就跟我再買3台,也因為這個老闆牽成,就開始做。」
可以越做越大,是時機,也是實力。富強鑫轉型做塑膠射出機,剛好是在「家庭即工廠」的70、80年代,許多塑膠品都是台灣出口,讓富強鑫站穩的竟是玩具。「當時有一家『大洋玩具』,他們供應商用的機器原本一分鐘只能做三模,我改良可以做五模,大洋就來問『還有誰用你們的機器啊?我請他們代工。』」
不好意思地坦承自己當時有些小聰明,王伯壎登報徵代工,使用富強鑫的機器就能拿到訂單,有些人買不起,詢問是否有中古機,他又自己登報「高價徵富強鑫二手機」,一時間人人都在問富強鑫怎麼這麼搶手?中古機都有人搶著要。加上讓顧客分期付款,業績暴衝,賣出上百台,也打開知名度。王伯壎接著布局海外,透過參展、經銷商推廣,國外製造芭比娃娃與魔術方塊的大廠也特別指名富強鑫。
王伯壎原本在塑膠射出機工廠擔任廠長,30歲時才下定決心辭職自己當老闆。(王伯壎提供)
王伯壎不只賣硬體,還做售後服務,藉此了解客戶需求,當作改革創新的參考,「比如說早期的機器,材料射出、壓模、模具打開,人再手動把產品拿出來。我設計讓模具震一下,東西就會自動落下,再裝一個電眼,機器感應到產品掉下來會繼續作業,也不用再人工拉把手、按按鈕。」

雙色射出機 奠定領先地位

王伯壎還不藏私,訓練起儲備工程師,「三十多年前,很多老闆配管不讓人偷看,但我就是要做,(員工)才能幫忙設計、服務。像現在我們跟高雄科技大學也有產學合作,不只提供機器給學生研究,還提供獎學金,學生畢業後也可以直接來富強鑫上班。」
這一系列操作,讓富強鑫10年內從沒有工廠到擁有3間加起來約800坪的廠房,營收衝破4億元,台灣找不到對手。當時頗為得意的王伯壎,一次到日本參訪時卻看見自己的不足,「那時候看見他們的工廠都是空拍照,公司規劃都是4、50年,我也想要這樣。」
富強鑫看好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前往設廠,參展時展出首台印度生產的雙色射出機,吸引不少客戶詢問。(翻攝富強鑫集團粉絲專頁)
他幫自己訂了10年目標,請人畫了張跟牆壁一樣大片的十年計畫圖,註記未來工廠要有10甲大、營業額15億元,甚至印在公司產品目錄裡,「客戶看到以為已經有了,跟我恭喜,但其實連地都還沒找到,足歹勢。」後來落腳關廟,慢慢打造理想中的工廠。
富強鑫最強的是客製化,王伯壎坦言,台灣市場小,拚量拚不贏,只能靠差異化服務突圍。王伯壎是設計出身,客戶有需求,就會想盡辦法滿足,1994年老牌文具廠要做雙色筆蓋,高露潔牙膏廠也想做雙色牙刷柄,他開發出雙色射出機,「那時日本已經有了,其他亞洲國家裡我們是第一個做出來的。」從此台灣的牙刷從單色變彩色,也奠定富強鑫在塑膠射出成型機產業的領先地位。
2009年台灣改裝車燈業者龍鋒想射出多色後車燈,富強鑫也使命必達,「大概21年前我們就開始做,從雙色做到現在4色。」這些年因應汽車車燈廠的需求,富強鑫開發出水平轉盤雙色射出機,節省更多空間,能產出更大型如比亞迪、特斯拉部分車款使用的貫穿式燈殼,助攻進軍汽車零組件市場。

罹患三種癌 驚覺要有團隊

事業大多依著王伯壎的規劃前進,但有些事卻出乎他的意料。「我得過三種癌症耶!」王伯壎一派輕鬆地說出過往病症。15年前一次健康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以前齁,當頭家就什麼都包,客戶來,業務員說希望董事長可以去打個招呼,中午搭計程車趕場,飯沒認真吃,都在想要跟客戶要聊什麼。同仁有問題來問,我就說怎麼處理,覺得自己很厲害,公司沒我會倒。」
王伯壎(左)的2個兒子進入公司超過20年,次子王俊賢(右)目前擔任公司執行長,負責研發與中國以外的市場。
開刀住院20多天,王伯壎憂心公司會賠錢,沒想到員工卻因董事長不在而更努力,讓公司賺更多,「我才知道原來公司也不一定要我,要有團隊,不能靠自己。」
2個兒子王俊傑、王俊賢約莫在千禧年進入公司。二人從小在工廠長大,願意一畢業就進入自家企業,與王伯壎的工作態度有很大關係。
考量射出機的體積較大,富強鑫不使用流水線生產方式,而是由師傅一站一站移動,完成各項工作。
王俊賢笑說:「我爸不菸、不酒、不嚼檳榔。做黑手,又是在南部的工廠,這樣很奇怪齁!同業都當我們是怪咖,但富強鑫就是這個調調。我跟哥哥看我爸都正常上下班、做自己喜歡的事,也不用應酬,所以都不排斥。」
富強鑫機台製造的產品包括杯蓋、除毛刀炳、腳踏車踏墊等,幾乎涵蓋所有日常生活用品。
念企管出身的長子王俊傑,進入富強鑫的第2年,就帶著妻兒前往中國長期駐點,負責當地市場。除了原有的東莞,陸續在寧波、杭州設廠;學機械的王俊賢則留守台灣,主責研發設計與非中國市場,3年前還至印度開疆闢土,並跟上工業4.0浪潮,帶領團隊花了5年開發出智慧製造工廠系統,可搭載於各品牌射出機,提供一站式服務,客戶透過手機、行動裝置,就能直接看見全球工廠的所有產線狀況。

雖有子分擔 想退也退不了

隨著電動車市場興起,以塑代鋼、輕量化成為趨勢,早早切入汽配零件的富強鑫受惠不少,雖然近年受疫情、缺料、運費高漲等問題衝擊,但歷史悠久、客戶數眾多,加上產品廣度夠,即便前些年電子產業不佳,但有醫療、汽車撐場,整體業績依然攀升,去年營收達43.29億元。
如今2個兒子各司其職,王伯壎扛在肩頭快50年的重擔終於稍稍輕了些,「一般人都說:『做這麼好,你不要退休耶!』但認識我很久的朋友,知道我兒子超過50歲的就會說:『你緊退,少年耶卡厲害。』」
富強鑫跟上工業4.0浪潮,開發出智慧製造工廠系統,搭載於射出機,客戶透過手機、行動裝置,就能了解全球工廠的所有產線實況。
王伯壎現在只管大方向的對外投資,「我就是把過去的經驗傳承給2個兒子。但想退也真的退不了,銀行、客戶都來找我。」話雖說得好像有點無奈,語氣裡卻有藏不住的滿足與成就感,做想做的事一輩子,或許就是這個頭家最想做的事。
王伯壎(左)與妻子李秀霞(右)結縭50載,互相扶持熬過創業的艱辛過程。(富強鑫提供)

後記:廠花才是真命天女

王伯壎年輕時感情路頗為曲折,交往對象知道他家境貧寒後,曾告訴他「我們不要太認真」。適婚年齡時,雖常有媒人幫忙牽線,但他把照顧弟弟當成最重要的事,堅決不分家,要求婚後須與3個小叔同住,讓女方紛紛打退堂。直到遇見妻子李秀霞才完成終生大事。

「我覺得她很大膽。她是紡織廠廠花,因為只有國小畢業,想找有學問、高中畢業的。」妻子婚後不僅擔起家務,還做裁縫貼補家用,富強鑫創立至今,用錢、周轉也都是她在處理,王伯壎絲毫不用操心,也莫怪聊起太太,他都會露出淺淺微笑。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