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白紙畫鍵盤自學 配電技術員翻身上櫃公司總座 科嶠工業總經理吳明致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從來沒有頭家夢的吳明致22年前意外失業,與8個朋友一起創立科嶠工業,從做PCB烤箱起家。
從來沒有頭家夢的吳明致22年前意外失業,與8個朋友一起創立科嶠工業,從做PCB烤箱起家。
科嶠工業以製造烘烤PCB板的烤箱起家,是全球少數能提供全流程乾燥的廠商之一。創立22年來,跨足光電面板、太陽能、電池等電子零配件領域,去年成功研發出晶圓傳送盒清洗設備,切入半導體大廠供應鏈,營收6.75億元。
總經理吳明致高職就讀建教合作班,原想做工安穩度日,卻因學歷被瞧不起,奮發向上自學寫程式。不想被失業於是決定創業,一路從配電技術員翻身成為乾燥設備廠總經理。努力轉型不僅是為公司,也是為自己找活路。
十多台以紅、白雙色為基底的機台整齊排列,「這是PCB(印刷電路板)的、這是車用電子,裡頭在施工的空間未來會是無塵室,和半導體相關。」總經理吳明致穿著慢跑鞋,走路速度微快,穿梭在1,500坪的廠房裡介紹自家產品,「我們是烤箱起家。」他口中的烤箱與一般人認知的差異頗大,科嶠工業烤的不是麵包、蛋糕,而是電子產品的零組件。
不管是金屬塗裝工業、電子、玻璃還是塑膠,任何用到印刷、鍍膜、烤漆的產業,讓產品固化、定型的最後一道工序都是乾燥,烤箱是許多行業必備的設備。成立於2000年的科嶠工業,從PCB切入,是現在少數能提供全流程乾燥如塗佈、電鍍、印刷烘烤的廠商之一。近年來,PCB產業利潤越來越低,吳明致卻始終堅守,他形容PCB像是便當盒裡的米飯,「沒有雞腿、香腸,照樣可以用米飯餵飽自己,可是如果沒有米飯就吃不飽,而且不是天天都有雞腿。」但他也明白,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
吳明致把PCB乾燥視為本,利潤愈來愈低也不放棄,未來龜山廠將以接高階訂單為主。

科嶠工業總經理 吳明致

  • 出生 ▶ 1969年(53歲)
  • 家庭 ▶ 已婚,育有2女
  • 學歷 ▶ 台北工專電機工程科、台大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 經歷 ▶ 配電技術員、程式設計工程師、聚積科技獨立董事
  • 休閒 ▶ 跑步、高爾夫球
  • 座右銘 ▶ 觀念對了,做什麼都有機會
  • 經營心法 ▶ 公平善意對待員工、供應商、客戶、股東

高度客製 打入半導體

每年皆研發新技術,逾百項專利證書貼滿會議室牆面。科嶠提供結合乾燥與自動化的高度客製化服務,這些年陸續跨足包括面板、太陽能、車用電子、電池,甚至半導體等產業。「一直都想切入半導體,但不得其門而入。後來跟家登合作才有機會。」晶圓傳輸載具龍頭廠家登精密,提出晶圓傳送盒(FOUP)清洗設備的需求,去年科嶠短短3個月就研發出產品,成功打進半導體大廠供應鏈。
吳明致不搶功,「最後流程一樣是烘乾,我們就是增加前端清洗的部分,弄成一體機。家登提供很多相關資訊,也提供場域讓我們去試,是一起努力的成果。」
22年前,未曾有過老闆夢的吳明致選擇創業,其實只是想要一份永遠不會再失業的工作。今年53歲的他是雲林北港人,在新北三重長大。「我爸1936年出生,小學畢業只學過五十音跟ㄅㄆㄇ。北上謀生,混到幾乎是乞丐等級,為了活下去,幫人家送煤炭、在市場賣老鼠藥,還去私塾幫忙打掃,師傅看他乖乖的,讓他旁聽,才能看得懂一些漢字。」聊起父親吳玉畑令人嘖嘖稱奇的人生故事,吳明致彷彿說書人,還能一人分飾二角。

力搏翻身 學程式設計

「我出生以後,父親遇到一個老師,開始學八字、面相,很多政治人物、上市櫃老闆來請教,但他就是收公定價,也沒辦法昧著良心賺錢,遇到小三想扶正都拒絕幫忙。」家境雖不富裕,但還能供應吳明致念書,「我爸說吃苦不會死,懶惰才會,他怎麼苦過來就要我也苦過來,我又是老大,要做榜樣給弟弟看。」
國中畢業時,父親問成績優異的吳明致,能不能保證考上建中,未來上台大?「我說那也太難了,他給我另一個選擇,念建教班,就去松山工農念電工科,讀書3個月,其他時間都在工廠當學徒,被操得半死。」早年師徒制嚴格,挨罵是日常,若犯錯,師傅的手毫不留情就當頭敲下,「我跟我爸說『嘸代嘸誌叫我讀電工,做到要死,足可憐,1個月才賺3千元。』但有學到技術啦!配電可以配合不同行業,我配過立體停車場、自動焚化爐系統。」
他多在工地拉線,總被粉塵、泥土弄得一身黑,一次與童年玩伴聚會,好友愛之深責之切,「她問我1個月賺多少、懂不懂股票、不會去跟朋友學賣房子嗎?我說做工沒有什麼不好,她氣到在所有人面前罵:『你嘸效啊,講不聽啦!注定這輩子沒前途。』」彼時吳明致23歲,只有高職同等學歷證明,也被同事看不起,「我問讀專科跟大學的同事可不可以教我功夫,他們說我聽不懂啦!」
坦言年少時胸無大志,一技在身的吳明致原想做工過一生,但追求女生竟又遭對方父母嫌棄,「覺得我們家窮,我1個月薪水才2萬4千元,給家裡一半,怎麼養得起他們的女兒?」衝擊接二連三,激起吳明致的好勝心,他默默想著:「我一定要證明自己絕對不是嘸路用的人。」
後來他接觸到自動控制,報名參加職訓局程式設計課程,也看書自修,買不起程式編輯鍵盤,就在圖畫紙上照著書畫鍵盤,打到紙破掉就再畫一張。偶然瞥見報紙徵才廣告,一家乾燥設備公司要找「程式設計高手」,他自信已有一定功力,火速投履歷,也順利錄取,但薪資只有2萬多元。
吳明致擔任程式設計工程師時,常要到美國等地出差,協助解決客戶的問題與需求。(吳明致提供)
公司沒有編制程式設計人員,遇到需要設計自動控制程式的案子就得外包,吳明致抓住機會,秀出用紙鍵盤修煉出來的功力獲得肯定。之後報考台北工專半工半讀,他笑說:「自己練功練錯會走火入魔,就要到武當山這種名門正派找張三豐啊!以前都自以為對,後來知道不太對,就去念書。」

無奈離職 偕夥伴創業

27歲成為電機設計部門主管,父母出門走路都有風,「那個年代讓機台運作的程式有人用C語言寫,有人用basic語言,我寫的是邏輯程式,全公司只有我會,PCB板業界會的也沒幾個。」想挖角他的大廠不少,個性穩定也重義氣的吳明致卻不為所動,有次老闆問他會不會自己跳出去創業?他大聲反駁:「我要在公司做到退休。」3年後,卻在不算自願的情況下退場。
「那年尾牙,同事喝醉了去打其他部門的同仁,後來打成一片,我去勸架、拉人,結果被說是我聚眾滋事,記我過。但我不扛就是下屬得走啊!」半生氣半無奈地提出離職,8個志同道合的夥伴竟也決定同進退,勸他一起創業。
「吃人頭路,老闆要你走就得走。自己創業沒有回頭路,不想失敗就要一直衝。」9個人籌措500萬元資本額,在桃園龜山租了30坪大的廠房,從熟悉的PCB乾燥設備做起。「『科嶠』是我爸取的,我們希望做到業界最頂尖。科是科技,嶠是每座山最高、最尖的地方。」初時吳明致擔任業務經理,「我爸叫我無論如何不能爭頭的位置,運途還不到,搶的話公司會散攤。」
乾燥機台沒有配電便無法運作,吳明致從可配合不同行業的配電技術員做起,後來更進一步學程式設計。
腰桿硬、不愛拜託人的吳明致,為讓公司存活,彎下身子當業務、找訂單,但困難重重,「一開始一定是找以前熟的客戶,前東家會擋,後來是競國集團賴進財總經理跟曹月霞董事長俠義地給了第一張訂單。」那張訂單500萬元,讓大家吃了定心丸,大夥兒埋頭苦幹,廠房太小,就在路邊或向供應商借場地組機台。買完設備,手上剩不到100萬元,還需留周轉金,邊做維修與售後服務,才付得出每人3萬元的月薪。
客戶提出乾燥製程的規格條件,科嶠會在最短時間回覆包括硬體與軟體的解決方案,並組裝機台、撰寫自動化程式。

逆勢突圍 幸得救命錢

科嶠工業副總兼發言人葉步章也是最初的合夥人之一,「吳總算是我師傅,以前他會在公司或是客戶的廠開課教學,覺得跟著他可以學到東西。」他回憶當年場景,「禮拜天加班,一些同事的太太,甚至岳父岳母很不放心,還一起來看,看公司活不活得下去。」
科嶠工業副總兼發言人葉步章(右)當年與吳明致(左)一起創立科嶠,2人有革命情感。
錢不夠用,吳明致到處調頭寸,第2年近半股東陸續退出,要求拿回資金,幸好現任董事長鄧全凱出借300萬元,「也有去跟其他老闆借,500萬元、利率5%,下個月還525萬元。」
後來SARS爆發,台灣經濟大受影響,科嶠卻意外得到救命錢。當時政府中小企業處成立「馬上辦中心」,吳明致聽見廣播廣告,「說有困難的企業可以打過去,隔天立刻打啊!」申辦到2千萬元,順利解決資金問題。
科嶠之後遷廠南崁,研發出當時僅有少數業者有能力製造的滾輪塗佈機、薄板磨邊機等設備,站穩在PCB產業乾燥製程的地位,訂單漸漸穩定。
吳明致(左)強調客製化是科嶠最大優勢,在最短時間提出解決方案、滿足客戶需求,這樣的專業與服務才不容易被取代。

接任總座 無私得人心

創業第4年,吳明致才接下總經理位置。葉步章透露:「能讓所有股東信任、把人圈在一起很難。新股東加入、增資,如果自私都有機會動手腳,吳總完全不會。不只是他的技術,無私也讓大家認可。」例如當年鄧全凱自家事業繁忙,只想借款給科嶠,不願投資,吳明致與留下來的股東選擇還以股份,價值翻了數十倍。
對內無私,對外亦然。吳明致的辦公室有2張一模一樣的辦公桌,一張是自己的,另一張則保留給客戶,「外國客戶過來開會沒位置坐,我就請他們在這裡辦公,也可以即時解決問題、提供協助,能凝聚他們對公司的感情。」
吳明致的辦公室有2張一模一樣的辦公桌,一張是自己的,另一張保留給客戶,讓他們到科嶠開會時,可一起辦公。
2006年科嶠意外切入光電市場,1名過去的老客戶二度創業,找上吳明致幫忙製造觸控面板乾燥機台。雖然沒做過,但乾燥機台原理相似,反覆try and error終於完成。隔年蘋果來台灣尋找保護玻璃代工廠商,透過業界推薦找上科嶠。
吳明致生動講解當時的慌亂與緊張,「他給我們20分鐘講解方案,聽完要我們提出『非接觸式』的烘乾製程,把規格、圖片開出來,隔天早上8點送到喜來登飯店,一看時間,當時已是下午4點。」吳明致與同仁拚了一晚,訂單順利到手,之後幾代蘋果手機,從主機板到觸控面板廠商都有使用他們提供的乾燥解決方案。

赴中設廠 服務更多元

「後來愈來愈多人做,價格變低,降到最後我降不下來了。」營收也從最高峰的逾7億元,慢慢回到約5億元。
近幾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新冠肺炎開始延燒,吳明致逆風在廣東河源買下6千坪新廠,預計年底前投產,量產訂單未來將以中國為主生產,高階訂單則在台灣製造。目前公司營收占比PCB與半導體約5比3,其他品項約占1成;未來電池訂單若穩定,目標是PCB五成、半導體與電池各二成。不忘本,但也不願只是死守,「就像家登董事長邱銘乾說的,『不轉型就是等死,轉型是找死,但沒死就是找活。』當然要想辦法活啊!」
科嶠每年出廠數百部乾燥機台,完成後需在工廠檢驗升溫的溫度是否正常與穩定。

後記:公司制服藏玄機

吳明致的父親是命理師,他雖沒繼承衣缽,卻也略懂皮毛。員工透露,科嶠的新版制服就藏有玄機,是吳明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設計,在制服袖子繡上5種顏色的公司、品牌名,以讓公司穩定。這幾年科嶠雖沒有暴衝的業績,但在穩定中多元發展,父親幫忙取的名字,或許也加持了不少。

科嶠制服袖子繡著5色的公司、品牌名,是以五行相生的原理設計。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