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筆記】開膛手3秒剖1條魚 原來烏魚子是這樣來的!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吊車打開車斗的瞬間,烏魚像是瀑布飛濺噴出,衝力強大快把人都撞倒了。
吊車打開車斗的瞬間,烏魚像是瀑布飛濺噴出,衝力強大快把人都撞倒了。
小時候在鹿港菜市場幫忙顧攤,後面有一家烏魚子專賣店,那時候傻傻不懂事,都覺得賣烏魚子真好賺,一年只要工作冬天這幾個月,就可以躺著吃一年。看完收成烏魚,才知那時我好傻好天真。
清晨天才剛亮,漁民已經在魚塭裡忙碌,將網子沿著魚塭外圍環繞一圈。
圍網後將魚群放置在臨時固定的漁網區裡。
冬至前後10天是烏魚汛期,野生的烏魚會成群從北方洄游南下來到台灣海峽,白白胖胖的母烏魚抱著豐腴的魚卵,是台灣人過年必吃的烏魚子,價值極高,近年中國也開始認識烏魚的珍貴,在山東、馬祖一帶不論大小就下網拖魚,導致台灣野生烏魚魚量銳減,烏魚子業者就只好仰賴養殖烏魚。
養殖的烏魚子雖然沒有野生烏魚子的滋味奔放、層次豐富,但是烏魚產量相對穩定,且烏魚在漁塭裡直接放血,馬上送進處理廠取卵,因此養殖的烏魚子幾乎沒有腥味,品質有一定水準。
一直以為養殖烏魚應該都在雲嘉南一帶,沒想到竹北也有。去年11月中參加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舉辦的「手把手教做烏魚子行程」,聽說通常第一網的漁獲量最大最好看,想要拍到好的畫面最好早一點到。開車趕在早上6點抵達竹北,火紅的太陽才剛從地平線升起,漁民們已經穿好青蛙裝在魚塭裡作業了。
人員清場後,放入導電的竹竿電暈烏魚以利後續放血工作。
漁民用特殊的工具進行放血。
放血完成的烏魚往左右兩邊放置。

烏魚雌雄同體會變男變女

人類在受精卵時就已經決定性別了,但在海洋世界那可不一定。不只基因遺傳,隨著後天環境影響,也會變男變女,烏魚就是屬於這類雌雄同體的魚種。母烏魚的魚卵可做成烏魚子,價值遠比公烏魚做成魚膘高出好幾倍,漁民靠著養殖技術將烏魚「變變變」全變成母的,等待3年正是肥美的時刻,終於可以收成了。
漁民拖網從外圍環繞魚塭一圈圍網匯聚魚群,將烏魚趕進臨時固定的漁網區裡,「緊起來喔!要電人了」,聽到這個口號漁民趕緊上岸,導電的竹竿放入水中電暈烏魚,可以快速減輕烏魚的痛苦,也方便後續進行放血動作。漁民重新返回魚塭中,將烏魚一隻隻放血再放回水中,這個動作可是攸關烏魚子是否會有腥味的關鍵環節。
匯集好烏魚,用手勢示意吊車可以啟動了。
是豐收的喜悅啊~漁民臉上堆滿笑容,即使辛苦仍歡樂地工作著。
吊臂吊起漁獲在魚塭與車斗間移動,像是大型夾娃娃機。
漁網裝滿烏魚,因為重力看起來像是一顆巨型水球。
吊車車斗裝滿冰塊與冰水,確保烏魚新鮮。
車斗倒下烏魚的瞬間衝撞力道極大,需要有人在後方用腳撐著木板牆。

倒魚瞬間像是瀑布飛濺

原來捕烏魚還要出動吊車,吊臂下探魚池吊起烏魚再緩緩吊回車斗中,被托起裝滿烏魚的漁網,在空中像是一顆超級巨無霸水球,吊臂往返魚塭與車斗間的畫面好像在夾娃娃。滿載烏魚的吊車返回車程不到5分鐘的處理廠,用木板圍起的接魚區早就已經蓄勢待發,打開車斗的瞬間,烏魚與冰塊嘩啦嘩啦飛濺有如強力瀑布,衝力之大,聽說前一天站在後方的拍攝者整排像保齡球全被撞倒了。拍完照趕緊退場不敢擋路,一年就拼這一次,前來幫忙的鄰里鄉親們已經準備開始搏鬥,殺魚取卵可是分秒必爭的賽跑,才能確保烏魚子品質新鮮。
開膛手剖開魚肚只要2~3秒的時間。
開膛手將剖肚後的烏魚向後拋給取卵手。
無論是剖肚或是取卵都要小心謹慎,否則整付烏魚子就毀了。
一簍簍色澤金黃飽滿的烏魚子。
烏魚子按大小再進行分類。

剖肚取卵像接力賽

最前排開膛手一刀劃開魚肚,火速將烏魚向後甩向後方,3秒就能剖1條魚交給下一棒取出魚卵與烏魚胗,阿姨們動作利索看似很簡單,其實眉角很多,刀不能劃得太深,以免割破卵巢,這副烏魚子就報銷了。飽滿又黃澄澄的烏魚卵巢堆滿籃子,按大小分類再進行後續的漬鹽與日曬,最後作成烏魚子。
從產地到餐桌,背後總有一群我們看不見的付出者,用一天記錄烏魚子採收到熟成的畫面,其實濃縮了漁民3年的心血,原來我們過年餐桌上必有的烏魚子是這樣來的。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