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兩岸出口不同調 美國消費動能續弱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美國消費動能趨緩,整體高科技產業需求疲弱。 (圖片來源:walmart)
美國消費動能趨緩,整體高科技產業需求疲弱。 (圖片來源:walmart)
財政部近期公布了台灣第一季出口數據,較去年同期衰退19.2%,衰退幅度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香港。相對來說,中國第一季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8.4%,一來一往之間形成顯著對比。為何會如此呢?
從出口數據各種細項指標來看,大致可分成兩個原因。首先,是出口對象國家的差異;其次,則是出口商品類別的不同。
在出口對象國家部分,台灣對所有主要出口地區都出現衰退,其中衰退幅度較為明顯的,包括美國與中國。相對來說,中國第一季出口的正成長,主要貢獻來自於東南亞國協、俄羅斯與香港,前兩者主要與中美貿易緊張,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有關,而香港部分則多是轉口貿易因素。至於中國出現出口衰退的主要國家則是美國。
另外,在出口商品類別部分,台灣除了礦產品以外,所有產品出口都出現衰退。但在中國部分,出口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機電產品與勞力密集型產品,例如服裝、塑膠製品、鞋靴等,光是這幾類產品就占了80%的出口成長動能,相對來說,高科技產品則是拖累了出口成長率2.8%。

科技業疲弱 多留意法說

綜合這些數據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與台灣其實對於美國出口都出現衰退,顯示這並不單純是中美貿易緊張的問題,很可能是美國消費力趨緩所致。而台灣出口中國的商品,多屬於高科技產品,中國對外出口衰退最多的也是高科技產品,此代表整體科技業需求仍然相當疲弱。
關於這點,我們或許從台積電的第一季營收就可略知一二。台積電3月營收為近17個月新低,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則是位在財測的下緣。這種剛好及格的狀況,在過去的台積電是比較少見的,因為晶圓投片到生產需要一定時間,價格也是早就議定,所以該公司過去預測一向相當穩健。但這次差點未達標的結果,或許表示出現了砍單或砍價的狀況,至於實情如何,可能就要等法說會才能知道了。
但整體來看,美國消費動能持續趨緩,高科技業前景仍有變數,接下來的財報季,投資人得特別留意各家公司的法說內容。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