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就是愛台灣 他棄外交官夢想留台賣波斯地毯 波斯洋行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羅樹德從巴基斯坦來台灣,原本想學中文當外交官,後接手長輩創立的波斯洋行,至今已40年。
羅樹德從巴基斯坦來台灣,原本想學中文當外交官,後接手長輩創立的波斯洋行,至今已40年。
波斯地毯對內行的人來說不只是一般家飾,而是藝術品。1978年波斯洋行老闆羅樹德的爺爺、爸爸、叔叔將波斯地毯從巴基斯坦引進台灣,成為豪宅首選。
羅樹德來台已40年,頂著外國人面孔,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大四時叔叔意外身亡,他被迫從送貨小弟升格老闆。熬過手忙腳亂的接班初期,深耕台灣市場。他早已認定自己是台灣人,即便孩子無意來台接班,他也要守著老店到最後。
推開波斯洋行的玻璃門,店內擺設看似樸實,其實很不簡單,覆蓋牆面、圖騰特殊到有些魔幻的地毯,彷彿會把人轉移到異國他鄉。或是懸掛、或是捲起的上百張地毯全是手工編織、獨一無二,年分最久達300年,各種尺寸,售價數千到百萬元不等,老闆羅樹德壓低聲音說:「買我們地毯很多都是豪宅,例如帝寶。地毯有個好處是小偷不懂它的價值。」
他領著我們循暗巷繞到店面後方,二名戴著穆斯林帽的外國男子赤腳踩在被淋濕的地毯上,均勻撒上洗衣粉後細細刷洗,羅樹德在一旁盯場,突然蹲下檢視地毯邊緣處,用台灣鮮少聽見的語言叮嚀。「我是在告訴他們地毯有破損,洗的時候要注意。」員工都來自巴基斯坦,與羅樹德有著或遠或近的血緣關係,「我們有5個員工,都要懂地毯,會洗、會修,台灣找不到這種人。」

異國名產 精緻手工編織

位在台北天母的波斯洋行創立於1978年,是第一家將波斯地毯引進台灣的店家。
頂著白髮、蓄著厚實白鬍,顯露於外的直挺鼻子、深褐色眼珠,怎麼看都是阿兜仔臉,但羅樹德的中文發音驚人的標準,「我很希望外表可以改,每個人都把我當外國人,心裡有點不舒服。」秀出中華民國身分證、駕照,56歲的他從巴基斯坦來台已40年。
1982年,中學畢業的羅樹德一心想進政府外交部門工作,跨過大半個亞洲來台學中文。彼時,叔叔已在天母開設波斯洋行4年,羅樹德邊學語言邊充當送貨小弟。
波斯地毯的品質除了原料、產地,主要是看背面的打結處,打結數量與密度高圖案就更立體,品質就好。
波斯洋行最早是在香港起家。近80年前,香港、巴基斯坦、印度同為英國殖民地,羅樹德的爺爺在香港當警察,發現波斯地毯商機,退休後決定創業。當時不少駐台美軍,放假時特別飛過去購買,抱怨為何台灣買不到,才讓羅樹德的長輩們決定在台灣開店。
波斯地毯起源於波斯帝國時期,已有2500多年歷史,將羊毛、絲與棉等天然原料,利用植物、礦石提取的染料上色,手工編織而成。「地毯是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國的名產,每個地方都有特有的圖案、顏色,還有打結方式。打結數量、密度愈高,品質愈好,就像電視解析度,更強調細節,圖案就愈清楚。」羅樹德翻著一張張地毯,解說由來與特色,「其實製作地毯是農暇時婦女與孩童貼補家用的工作,小孩子出生就在那樣的環境,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意外接棒 從送貨到管理

羅樹德家族的傳統是讓年輕人在國外經營生意,家族長者則留在家鄉找貨、找代工製作地毯。羅樹德初來乍到的8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除了外商,本地人有錢後也開始注重生活品質、藝術感。他開車送貨,出入的是陽明山、天母、敦化南北路的富裕人家,「以前忠孝東路到了光復南路,後面什麼都沒有。基隆路只有幾棟3、5層樓的矮公寓,也是破破爛爛的,旁邊都是野草,看更遠一點,還是大片墳墓。」他滔滔不絕,坐在地毯上的我們,像是乘上時光機,被他帶進記憶裡的老台北。
「天母以前很熱鬧,我們對面是一家雜貨店,都賣外國貨,忠誠路上很多啤酒屋…。」那時他漸漸習慣台灣生活,決定放棄外交人員的夢想,進入台大念工商管理,課餘時間就開著車在台北大街小巷穿梭送貨。
叔叔遇到極少見的圖騰或難以分辨產地的地毯,就喚他一起討論,藉機教學,「他讓我猜答案,我說錯再糾正。」原本預計畢業後接棒,1992年羅樹德大四,卻出現讓他措手不及的轉折。
波斯地毯是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國的名產,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圖案、顏色與打結方式。(波斯洋行提供)
正值壯年的叔叔前往阿拉伯朝聖,路上發生車禍身亡,突如其來的變故逼羅樹德不得不立即升格老闆。當時台灣除了跑單幫,並無波斯地毯專賣店,波斯洋行可說是獨霸,他坦言營收與客源都很穩定,「但那2、3年我過得真的很痛苦。一大堆沒有想過的問題,房租、員工薪水、報稅、採購之後怎麼運過來?」羅樹德從頭學,幸好不懂中文的叔叔請了台灣祕書與會計,讓羅樹德還有後援,不至於完全瞎子摸象。問他沒想過放棄嗎?他搖頭,「店收了,這些地毯怎麼處理?再來的話,在我家人眼裡我會是一個失敗的人,不能讓人家覺得我沒有用。」

不怕挑剔 樂於滿足需求

波斯洋行主要客群是代購的豪宅設計師,羅樹德其實更喜歡客人上門,讓他能詳細解說,也可以了解顧客喜歡什麼樣的款式。
咬牙熬過陣痛期,終於讓一切上軌道,「我們賣的東西跟建築、營造會有關係。過去住宅坪數多是30多坪,現在50、60坪到100坪,地毯越買越大。」波斯洋行目前主要客群是豪宅設計師,羅樹德坦言合作久了,知道對方風格,挑好品項送上門供人挑選,或者有人上官網選好樣式直接訂購,錢沒少賺、省事許多,但羅樹德卻有些失落。
「現在客人很少來店裡,有時候一整天都沒人。以前人家經過就進來看,週末忙到沒時間吃飯。」他回憶20、30年前多是散客,遇過阿莎力刷卡的客人,也有為了殺價盧了3、4個小時的人。其中他最喜歡的竟是挑剔型,「有個女生要買比較多地毯,她下午來,離開的時候是凌晨3點。」翻遍店裡產品,顏色對了但圖案不對,圖案對了但尺寸不符需求,「這樣的客人會讓我知道店裡面缺哪一種地毯,我才能請家人去找,或是我自己去。」
波斯地毯是將羊毛、絲等天然原料,利用植物、礦石提取的染料上色,手工編織而成。(波斯洋行提供)
家族世代經營地毯生意,手藝好的師傅都已合作許久,但風險卻出乎意料地高。「我們會提供原料,告知對方樣式顏色需求,請他們代工。做地毯大部分要花好幾年的時間,我們講好要給多少錢,假如10萬元好了,我每週都付一部分,讓他有生活費,快做完的時候尾款可能已經不多,甚至他們還跟我們借。這時候他們就會想辦法賣給其他人,再賺10萬元。」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屢見不鮮,「他就說被偷啦!我能打他嗎?沒辦法。而且這樣我失去一個好師傅,頂多是念一念,罵一罵。」不想吃悶虧,只能靠族裡的老人去盯,「我們會算師傅的進度,做超過2/3的時候就每天去看,讓他沒機會賣。」

世代家業 盼藝品能傳承

這些年,羅樹德每二個月就會回巴基斯坦採購,一次進貨約200張。「我回去的時候會去很多地方,阿富汗、伊朗,還有蘇俄新獨立的那些國家。阿富汗最亂的時候也進去啊!親眼看到爆炸,距離大概就我們到士東國小,不到200公尺,聲音很可怕。」波斯地毯身價不斐,怕會受傷、受潮,只能走空運,疫情期間運費暴漲,才斷貨3年。
「其實我本來以為可以半退休了,結果我兒子不接。」整場採訪,唯有提到兒子時,羅樹德的語氣充滿遺憾與失落。二個兒子都在台灣出生,10歲那年被他送回巴基斯坦,要讓他們接觸地毯,「但他們念美國學校,沒變成台灣人,也沒留在巴基斯坦,到英國念書、工作了。」
波斯地毯相當厚重,吸水後更難搬運,除了賣地毯,波斯洋行也提供清洗服務,面積、厚度不同,費用也有差異。
羅樹德長子曾到台灣待了4年,他說孩子很有做生意的天分,但因為語言不通,無法適應,「當時我回去採購,他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說應徵上英國的工作,我立刻打包回來,趕在他搭機前在桃機碰面,但還是擋不了。」無法說服孩子留下,羅樹德相當挫敗,「那是我唯一一次不想做了。當爸媽的有小孩之後都是為他們而活,我的努力都是為了小孩子,他沒有體會到。」但拚了40年才鋪出現在的路,羅樹德終究捨不得讓波斯洋行就此結束。
短暫低潮過後,他恢復笑容,目標鎖定弟弟的小孩,希望培養他當接班人,讓波斯地毯可以繼續在台灣被看見。「而且我已經習慣台灣的生活了,要去其他地方都太難適應了!」這個別人眼中的阿兜仔在台北闖了40年,從客居他鄉到落地生根,他用青春幫這城市添了些許異國氛圍與藝術美感,也替自己編織出獨一無二的人生「毯」途。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