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往地心探險 李銘順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李銘順對角色探得很深,但他探險結束後並不流連,就脫離往下一個角色前去,繼續開拓他飽滿的情感邊界。
李銘順對角色探得很深,但他探險結束後並不流連,就脫離往下一個角色前去,繼續開拓他飽滿的情感邊界。
這幾年,李銘順的角色都朝某一種極端走。風格化的警探、吃胖扮演勞動階級⋯他最新的挑戰是扮演一個非典型的律師。雖然同樣有一種率性不覊的調子,但調子裡的濃淡深淺,色階並不相同。李銘順說,他總是感覺先行,他喜歡往角色裡挖得很深,探索那些在表面之下的可能性。

往角色裡面挖呀挖 李銘順

1971年7月23日生,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發展,演出電視劇《神鵰俠侶》走紅,以《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獲得第49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做工的人》獲得第56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新作《八尺門的辯護人》7月2日起,每週日晚間9點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影劇館+、公視主頻道首播。

他的人很好相處、很爽朗,笑聲連迭不斷,有時會讓人輕忽了,李銘順是一個對角色很執著的人。如他見借來的衣服似乎跟他的鞋子不太配,他便索性就赤腳到底了,自在走著,彷彿那就是最自然的一件事。面對衣服,李銘順有感覺先行那一面,面對角色,他也是如此。他在拍《八尺門的辯護人》的時候,本來覺得自己演的公設辯護人佟寶駒一角,不該那麼胖,「但我後來覺得他還是要胖一點,可能沒有像《做工的人》那樣,但還是有點胖的。公務員做久了,對外表的東西會不在乎⋯所以後來還是吃到很胖。」因而,每次從台灣回新加坡時,李銘順總會被新加坡的粉絲罵,「你為什麼要把自己弄成那樣,可以學學你老婆嗎?要保養!」
近幾年李銘順偏好濃郁一些的角色,不過他坦言,也不想在同一個方向太久,符合自己中年樣貌的角色,他都想要嘗試。

由情感開始創造出一個句子

他像是一個在曠野之中住在小木屋的人,把感知全依附於自然。對他來說,角色就是給他能量的自然。
對李銘順(左)來說,公設辯護人佟寶駒雖然外表吊兒郎當,卻是個內心神祕的角色。(鏡文學提供)
李銘順在《做工的人》講台語,在《八尺門的辯護人》講阿美族語,都快以為他是語言小天才了,他解釋自己真的不是,「我開始拍戲之前,我馬來語很爛、英語很爛、華語很爛。」但他深知情感要怎麼被啟動,「我的人生情感很飽滿。我跟科班的不一樣,科班是學發音、學台詞,但我不是,我是由情感開始,才創造出一個句子。」學阿美族語,他當然也有靠死背的過程,但李銘順會問老師,在這個語言裡,動詞與名詞的位置會落在句子的哪裡,「我必須要問,所以你會知道要講這句話的時候,你的重音要下在那裡。必須要這樣去尋找。」
死背之後還是要消化,「不能硬背,你講出來後,沒有情感,那會出戲。」另外一種語言上的挑戰是法律的語言,「所以我要去消化它,到要拍的時候我就不能去想它了,如果我在講話時,有一個法律詞在後面,我講到那邊,停一下想那個字的話,我就輸了,我就不是律師了。」李銘順為了演律師,真的去法庭裡觀察,他發現,真正的律師講那些話,就像平常聊天一樣。因而他想傳達的,是關於角色自然而然的部分。

背完台詞後留些空間在現場

要怎麼讓劇本裡的語言進入自己身上?李銘順在這個訪問中透露了許多他身為演員的習慣,有其鐵律,卻仍保有彈性,因為這緊繃與放鬆之間的距離無法預期,因而是李銘順最享受的。睡前,李銘順一定把所有的台詞看完背完,讓自己的潛意識在睡覺時消化它。「我不管拍多晚,明天多早拍,我晚上一定先把台詞弄好,第二天,除了很難的我才看。」如果是生活用詞,李銘順就不再看了,「我會留一些空間在現場,讓這東西去創作,我會背台詞,但不去想在現場要怎麼演。」
李銘順說,有機會更想演到能幫弱勢族群發聲的戲,那些內心世界的呈現,他很希望自己能做到。
身為演員就是一種探險,這些準備,就是他的隨身工具。探險能走得多深?什麼時候該用工具?什麼時候又該放下工具?當然,每趟探險的一開始都來自劇本,李銘順說,他這幾年喜歡內心濃郁的角色,「這種角色來的時候,你已經讀到他的魅力在裡面了,我會想要去爭取他。」第一次讀劇本時,李銘順往往會看得很慢,投入完全的情感,把角色消化在自己身上。再來,就是等造型了,「我才會確定我要帶他走怎麼樣的路。」
演《逆局》的警探時,造型原先給他的眼鏡與帽子,李銘順拒絕接受,「我不是私家偵探,是警探!這些東西是累贅。」當一個警探要往角色的地心探險時,身上的造型與物件必須能帶給他諸多感覺。在辯護人佟寶駒定裝之時,李銘順笑:「我覺得很好,我很喜歡,就沒有時尚感的人。」同時,他也為角色吃胖。
那吃胖的過程裡,於是李銘順就往角色的核心再深了一點。你更加能懂,李銘順對演戲是這麼倔強。「我非常投入!所以我絕對不做生意,我不做其他的斜槓。可能快要退休時來做一下什麼。但我集中在拍戲時我不喜歡,就想認真的去拍戲。」

為角色增胖老婆誇愈胖愈帥

對於李銘順為了角色增胖,太太范文芳同是演員,都替他覺得過癮,曾對他說:「你帥啊,你愈胖愈帥。」這就是最大的支持了。正是因為兩人都是對演戲上癮的人,李銘順說到,他們彼此不會在這方面給壓力,所以創作上要做什麼都可以,「她羨慕我,因為我現在拍很多戲,她很想出來拍戲了。」
前一陣子,李銘順在演總裁角色,因而得要注意身材。他笑說,如果能演一個胖胖的總裁,他會很期待,「中年這種角色才會有魅力。」
他在電影《做工的人》是草根工人,也同樣把自己吃得胖,然而公設辯護人式的胖,是他內在堆疊以公務員的狀態去張開這身皮囊的。「鐵飯碗拿久了很安逸,但其實他的內心是不安逸的,我喜歡這種反差。」這絲絲縷縷,後面所連動的,如同多汁的橘子,是他內心種種感情流動的孔隙。並不意外,李銘順說,他可以聊創作,但無法教人表演,「我不會跟你講,一定要這樣演,我不喜歡做這種事情,我會覺得很噁心。或在別人面前演給他看,叫我2、3秒流眼淚,我也覺得很噁心。」
李銘順與范文芳(右)因為拍攝電視劇《神鵰俠侶》相戀,2009年結婚的他們,放閃就是日常。(翻攝自李銘順臉書)
「我覺得表演是用節奏與情緒、用內心世界來衡量的,比如劇本裡寫了一場要哭的戲,如果我演的時候沒流眼淚,但是很傷感,這樣就可以了。我不會硬是一定要流眼淚」,這個易感的男人,並不會認為眼淚下來才叫哭,他說:「一個角色感人不是因為生理反應,而是他整個人的狀態,整個畫面的狀態⋯」
講到自己的太太與兒子,李銘順眉眼都帶笑,「家庭是我們的情感與奮鬥目標,也養育了我們在角色裡的情感。」
通常這麼感情豐富的人,也容易把拍戲狀態帶回家,但李銘順搖頭,說那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太愛家的他,並不希望讓角色的情緒影響他的家庭生活。達到角色情緒的滿足感,當然令他喜悅,但如果不肯放手,他說,人是會生病的。所以李銘順總是拍完這個角色,就往下一個角色去探險。他執著過了,就不再執著。

場邊側記

《八尺門的辯護人》觸及移工、原住民、死刑等議題,做功課時,除了必須先熟悉原住民及八尺門的地區史,李銘順對移工處境是很有感的。因為他是一個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工作的人,一開始真的是在工廠裡打工,他能理解移工對家鄉及親人的思念、被欺負的情緒⋯這些同理與經歷,都成為了李銘順的情感基礎。

化妝:Frankie Chen 髮型:吳非(80's studio) 造型:葉又慈 服裝提供:夏姿(黑色上衣、黑白拼接長褲)、Calvin Klein(藍色針織外套、白色印字T恤、淺色長褲)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