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時間,穿著制服的少女們結伴走進新竹中正台夜市,盯著四川冰粉招牌上,各種配料、水果排列組合出的品項,遲遲無法做決定。闆娘劉小林見狀,熟練問道:「有吃過嗎?我幫妳們介紹?」拿出透明杯子,舀了二杓Q軟、粉紅色的冰粉,「這就是冰粉,原材料跟愛玉很像,是用手搓出來的。」
【生意經】湖南妹愛相隨拒當伸手牌 創台灣首家冰粉店 四川冰粉老闆娘專訪

近期抖音美食席捲台灣,其中顏色繽紛、用料豐富的冰粉,吸引眾多饕客嘗鮮搶拍。位在新竹中正台夜市的「四川冰粉」,是最早在台灣開店的冰粉業者,老闆娘劉小林是湖南人,因為太喜歡冰粉,遠赴四川拜師習藝。
3年前她隨台灣丈夫落腳新竹,不想在家當伸手牌,決定創業賣自己最愛的冰粉。從夜市路邊攤賣進百貨公司美食街,成為IG、抖音等社群平台著名的打卡聖地。冰粉對劉小林來說,不只是一道簡單的甜品,也是她在異鄉思鄉的美好食物。
四川冰粉 創業資料
- 設備:10萬元
- 房租:1.25萬元
- 食材:5萬元
- 水電:3千元
- 瓦斯:5百元
- 總計:16.6萬元
四川冰粉 營收資料
2023年9月
- 營收:120萬元
- 房租:20萬元
- 食材:40萬元
- 水電:1萬元
- 瓦斯:3千元
- 人事:35萬元
- 利潤:23萬元
(註:以上數據由記者估計)

務實獨立 打工助家計

冰粉是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在地小吃,定位如同台灣的愛玉或仙草,吃完麻辣火鍋後配上沁涼冰粉,解膩、解辣,是最稱職的配角。它來自植物「假酸漿」種子,相傳明清時代,四川一位名為王味緣的女生上山採梨,冰粉籽掉到香包上,清洗時意外搓出透明果漿,她將之盛於碗中,凝結後外觀晶亮、似冰非冰、似粉非粉,因此取名冰粉。
冰粉吃法大致可分3個流派,最傳統的是紅糖水為底,第二種是淋上香氣十足的花釀,第三種則是加上用冰糖熬煮的水果糖水如百香果等。十幾年前,劉小林因為自己愛吃,特別跑到成都、重慶,花了人民幣上萬元學藝,摸透3種路數。四川冰粉攤位上,除了台灣人熟悉的珍珠、芋圓、湯圓,還有較少見的玫瑰、桂花花釀,皆由她親手處理。

1988年生的劉小林是湖南人,家中4姊妹排行第二,雙親務農,也賣過糕餅、經營磚廠,「我爸爸愛賭,欠很多錢啊!我7歲就開始煮飯,還要幫忙割稻穀,一邊做家裡的事,一邊讀書。」她是家裡最獨立也最務實的孩子,大學沒畢業就外出打工,幫忙還債。
那年她剛滿20歲,南下廣州進入美容業,幫不少貴婦做臉,免不了被為難、挑刺。湖南妹子個性出了名的嗆辣,為了賺錢她吃苦當吃補,唯獨遇上登徒子不能忍。「有些男生會吃豆腐,要挑漂亮的給他做,我很生氣,罵說:『你是來找老婆的嗎?』就不做了。」之後她進入旅遊產業做內勤,幫人辦護照、簽證,認識比自己大15歲的丈夫。
劉小林的丈夫是台北人,從事金融業,1990年代外派美國,後到中國開疆闢土,常駐上海。「他都對我很好,只有我欺負他的分啊!」劉小林的笑容裡露出一絲甜蜜,2人遠距戀愛4年結婚。坦言丈夫收入不差,即使自己不上班也能舒適過日,但她就是閒不下來。或許也是小時候窮怕了,要她當伸手牌,總覺得不自在。
名店拜師 做中學眉角

「我本來就有創業夢,想當老闆賺很多錢。」她從小嗅、味覺靈敏,能吃出出食材與調料的細微差異,因此早就計畫要開店賣吃食。剛出社會時,出身四川的閨密帶劉小林嘗到手搓冰粉,她徹底愛上。先是在淘寶買了冰粉籽,上網看影片自學,卻怎樣都做不出手搓感,「搓冰粉也是有手法的,網路上說隨便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前2天才有個朋友打給我,說她做到手受傷。」
當時劉小林存了一筆錢,特意飛到四川找冰粉名店拜師,「不只繳錢,還去當店員,幫人免費打工。師傅才不會告訴我,他們怎麼做我怎麼看。」她待了3家店,時間短的幾日,長則3個月。正宗四川冰粉配料有5乾5濕或3乾3濕,乾料如芝麻、紅棗片、山楂塊、花生碎、果乾,濕料有紅豆、綠豆、薏仁、銀耳、酒釀等,準備這些配角,對熟悉廚房事的劉小林不成問題,首要攻克的是搓冰粉。

每日看師傅將清洗乾淨的冰粉籽用布包好,用手腕的力量在水中搓揉出漿,用力過猛冰粉籽的殼會破裂,影響口感與顏色,得靠經驗累積手感。之後加入沉澱過的鈣水,藉由鈣離子讓冰粉凝固,成品狀似愛玉,口感更滑嫩軟Q。以為這就是最重要的眉角,劉小林搖搖頭,「最難的是糖水。」
冰粉味道的主要來源是糖漿,每家店都有獨門配方,「老師傅都說:『冰粉的糖水可以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看似低調、黯淡的紅糖水,除了炒香的糖,其實還加了生薑、紅棗、枸杞等7、8種原料熬煮,依食材特性不同,有的得去皮去核,有的則要泡好幾小時,完成後再經隔夜發酵,香氣才能融為一體。這繁瑣的程序,讓冰粉不只是消暑甜品,也成為一種食補。劉小林選擇賣冰粉,也是因為它的特殊性。
劉小林的先生嗜吃甜,又身處投行產業,工作壓力爆棚,單日3攤喝酒應酬是日常,健檢報告滿是紅字,一度胖到90公斤,「冰粉其實是健康的甜點,沒什麼負擔,常做給先生解饞。後來在杭州開了間小鋪子。」婚後一年兒子出生,先生上海、杭州2地跑,照顧孩子的責任大多落在劉小林身上,她常常不能兼顧。偶爾營業,熟客上門聊天,開店更像紓壓的休閒活動。
隨夫來台 重啟創業夢
3年前,丈夫因健康考量,決定早早退休回台,改以接案方式工作。那時劉小林十分抗拒,畢竟遠嫁對女孩子來說是場豪賭,而且她從沒想過有天要飛到海峽另一邊。「怕回不了家啊!這裡只有我一個人。」想到當年母親一句:「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啊?」心裡還是有點酸。2人討論半年,最終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多元、壓力較小的教育,劉小林夫唱婦隨,落腳在步調較緩慢的新竹市。

初來乍到時還是疫情期間,孩子上學、丈夫上班,劉小林一人在家,她依舊不習慣家庭主婦生活,決定重啟沒有完全實現的創業夢。丈夫陪她找到攤位,花了十萬元買設備、攤車,就這樣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賣起她最熟悉的四川冰粉。
「來台灣開店比在杭州難,因為大家都不認識冰粉。」彼時社群平台還不見冰粉2字,她也不懂利用網路宣傳,只能土法煉鋼,站在攤位前招攬,「第一天等了2個小時,終於賣出第一碗,一整天就只賣3碗。」以為劉小林很沮喪,她卻是笑開懷,「很開心終於有人買了。你要想,在一個新的城市有人來買,就是很幸運的事。」

之後的1年半,都在虧錢與打平之間游移,一開始1天做1桶、約80碗的分量,慢慢減量到半桶。她本想原汁原味重現,託友人寄來材料,或是上淘寶購買,沒料到台灣人對果乾、紅棗片接受度有限,於是微調口味,「湯圓、芋圓一開始量不大,也不知找誰買,都自己做,賣不完就丟掉。」透明無色的冰粉,謝絕色素或色粉,她用少量火龍果、黃瓜、抹茶或蝶豆花染出繽紛色彩,模樣討喜又天然,也加入台灣在地水果如鳳梨、芒果等配料,慢慢吸引一群死忠顧客。
進駐百貨 成打卡聖地

初期雖生意平淡,劉小林卻沒想過要收掉,「我相信做得起來,而且家裡也真的過得去,不缺我這份錢。」後來,一名部落客造訪中正台夜市寫了文章,霎時間YouTube、IG、FB上像是舉辦了冰粉攝影大賽,出現大量貼文跟影音,客人開始源源不絕冒出來。
「我們的客人什麼年齡層都有,大人想養生,年輕人看網路訊息來打卡。」近期抖音越來越多中國美食,例如浙江藕粉,港、粵的缽仔糕,也是劉小林熟悉且擅長的料理,她於是新增菜單,四川冰粉的攤位也成了蒐集抖音美食的最佳朝聖地。
去年微風南京、新光三越A8與板橋環球購物中心的美食街主動上門,邀請四川冰粉進駐,劉小林感到有些意外與壓力,但也頗得意是自己將冰粉帶進台灣。放棄裝扮美麗、待在家吹冷氣的生活,劉小林用鯊魚夾紮起頭髮,待在超過40度高溫的廚房裡煮料、熬醬、搓冰粉,累,但成就感滿滿。她終於理解老師傅說的,一碗冰粉可以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四川,這碗甜品或許是吃完麻辣鍋後的配角,卻是劉小林人生裡最重要的主角。

專家意見:微調口味、因地制宜
新住民的微型創業以餐飲業為大宗,販售時需保留故鄉特色外,也可進一步調整符合台灣人的口味,四川冰粉加入鳳梨等水果就是滿好的因地制宜。
在百貨公司設櫃是很好的宣傳方式,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款不一樣的冰品。較可惜是,四川冰粉的櫃位裝潢與其他品牌差異不大,或許可在百貨公司規範下,在櫃位旁加入一些有家鄉元素的POP、宣傳立牌等,讓顧客一看就能發現是新東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