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美國前總統川普也在2019年年底表示將與中國簽署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最後則是於2020年1月正式簽署。但川普在那之後並沒有連任,而繼任的拜登在各種先進科技上對中國施加了更多限制,中國則是反過來對各種關鍵金屬與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
【達觀股市】全球股市進入選舉週期

近期最受到國際媒體矚目的,應該就是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了。美中雙方領導人的會面,達成了恢復軍事高層對話、遏止芬太尼生產等協議,雖然在其他方面沒有具體內容,但也似乎稍微緩和了雙方在過去這幾年來劍拔弩張的氣氛。
財報真空期 考慮搶短多
川普當時的作法,被認為是用來拉抬當年度的總統選情,而近期雙方領導人的會面可能也是如此,畢竟美國在2024年也將要舉行總統選舉,所以釋出一些具體政績是有必要的。
在印度,已經擔任兩屆、總計長達十年任期的現任總理莫迪,即將在2024年尋求第3屆任期。而他在今年以來開始推動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同時也祭出許多政策吸引外國製造業投資,近期更傳出可能削減電動車進口關稅,以換取特斯拉在印度設廠的機會。
韓國的部分,雖然明年沒有要選總統,但仍會在4月舉行國會選舉。而韓國政府在11月初宣布即日起股市禁止放空,直到明年6月底為止。雖然官方說法是外資大舉放空韓股,導致出現對散戶不公平的交易,但包括韓國媒體在內都認為,這可能是希望拉抬明年的國會選舉行情。
所以整體來看,明年要舉行選舉的國家,似乎多會開始釋出對股市較為有利的訊息,當然,台灣明年也要舉行總統選舉,如果接下來開始釋出一些利多訊息,應該也不會是太意外的事情。
另外,年底到翌年初的這段時間,本來就是季節性對多頭較為有利的時點,因為管理層多半會在這段時間釋出較為樂觀的來年展望,而以台股為例,年報跟季報都要等到好幾個月後才會見真章,所以,這段財報真空期就成為消息面與籌碼面主導時間,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可以考慮搶短多的時機。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