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領先關鍵技術創股東最大化價值 專訪劉德音:今年台積電將健康成長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劉德音受訪表示:「台積電今年將會健康成長,關鍵技術也會領先業界2年以上。」(聯合知識庫)
劉德音受訪表示:「台積電今年將會健康成長,關鍵技術也會領先業界2年以上。」(聯合知識庫)
龍年降臨,台灣股市在總統大選後一路狂飆突破萬八大關,振奮股民。本刊調查,去年台灣百強市值穩健成長,以科技業表現最佳,護國神山台積電蟬聯冠軍寶座。農曆年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本刊專訪,信心十足表示:「因為3奈米、5奈米技術與AI相關需求強勁,台積電今年將會健康成長,關鍵技術也會領先業界2年以上。」
排名第44的永豐金,去年獲利、總資產雙創歷史新高,董事長陳思寬透露:「明年(2025年)開始蛻變,將擴大布局海外市場。」
排名第20的和泰車,擺脫防疫險陰霾,新車銷售與營收都創歷史新高,獲利上看4個股本,總經理蘇純興直言:「今年要挑戰的不只是Do Amazing(做到驚人),更要Do Impossible(做不可能的事)。」
2024年開春,台灣加權指數在總統大選結束後,展現驚驚漲格局,短短幾天就飛越1萬8千點大關,關鍵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領軍起漲。事實上,在《鏡週刊》每年的「台灣百強企業」調查中,台積電年年都拿下冠軍寶座,隨著近年來晶片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讓擁有全球最先進半導體製程的台積電,被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譽為不可或缺的超級巨星。
20240131fin007
今年開春,台積電就驚驚漲,帶動台股飛越1萬8千點大關。

技術研發 領先業界2年

20240131fin007
日前來台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坦言:「這次來台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台積電要產能支援、擴增AI晶片所需的先進封裝生產線。」(翻攝鄒記食鋪臉書)
「2024年台積電會是健康成長的一年。」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農曆年前接受本刊專訪時,信心滿滿地表示:「全因台積電領先業界的3奈米技術強勁成長、市場對於5奈米技術的強勁需求,以及旺盛的AI(人工智慧)相關需求。」
就連兩位出生於台南的AI界巨星—AI晶片教父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都替台積電掛保證。日前才來台灣參加輝達台灣分公司尾牙,並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等科技大老聚會的黃仁勳就坦言:「這次來台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台積電要產能支援、擴增AI晶片所需的先進封裝生產線。」過去一年內,他三度造訪台灣,台積電都是必訪行程。身為輝達在AI晶片上的競爭對手,蘇姿丰講得更直接,「沒有台積電,超微就沒辦法做AI晶片。」
20240131fin007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曾表示,超微的AI晶片,若沒有台積電就做不出來。圖為超微產品。
就算面對地緣政治與升息因素干擾,讓全球經濟蒙上一層陰影,但台積電僅受小幅影響,去年營收達2.16兆元,衰退4.5%,稅後獲利達8,384.98億元,替股東狠狠賺進3.2個股本。「我們是在全世界面臨極大的經濟、人類和地緣政治挑戰下取得這樣的佳績。」劉德音自豪地表示。
會有如此傑出成績,劉德音說全靠團隊致力於技術研發領先與產能布局的超前部署,「我和我們的研發團隊緊密共事,並花了許多時間來確保台積電的技術領先業界2年以上,例如今天的1.4奈米技術。技術領先讓台積電在去年的表現優於晶圓製造同業,過去幾年,我們大幅增加了資本支出,同時也讓我們做好充分準備,以掌握未來的AI和高效能運算 (HPC)相關成長機會。」
20240131fin007

滿手訂單 高雄評估擴廠

20240131fin007
劉德音在法說會上表示,過去幾年台積電大幅增加資本支出,做好充分準備掌握AI和HPC成長機會。
2018年6月,劉德音從創辦人張忠謀手中接下董座時,當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為105億美元(新台幣3,273億元),去年的資本支出規模已增加到304.5億美元(新台幣9,491億元),不僅讓英特爾、三星等競爭對手望塵莫及,也讓蘋果、輝達和超微等大客戶,必須強烈依賴台積電幫忙生產晶片。
劉德音任內積極投資的先進製程產能,更是台積電創造營收的關鍵。元月中法說會上台積電剛揭露,去年才開始量產的最新技術為3奈米,已占營收比重達16%,就算2奈米製程尚未邁入量產階段,台積電對外透露,現在已接到客戶滿滿的需求,因此原本規劃兩座廠的高雄新廠區,已開始評估第三座廠區,用來擴產2奈米。
20240131fin007
台積電高雄廠原本規劃2座廠,如今已經開始評估興建第3座廠,擴產2奈米。(高雄市政府提供)
劉德音對本刊表示:「高雄廠目前進度良好,並已有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廠區先進製程目標將100%使用再生水,未來將視開發進度,導入更多綠色製造與資源循環機制。」
按照劉德音的規劃,等三星和英特爾對外宣稱可以追上台積電量產的2奈米技術時,台積電量產的2奈米晶片早就有一堆客戶排隊等了。此外,台積電更超前部署最新的1.4奈米技術,就是要狠甩競爭對手,讓他們看不到台積電的車尾燈。

赴美遇阻 與工會創雙贏

20240131fin007
劉德音主導台積電美國設廠,他說:「亞利桑那州廠明年上半年開始量產4奈米。」圖為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亞利桑那州廠開幕。(翻攝美國在台協會臉書)
在台灣,被政府視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總能獲得最多支持,但近年在美中對抗的地緣政治壓力之下,劉德音也必須讓台積電赴海外設廠,從美國、日本到德國,台積電海外布局不曾停歇。
不過,就算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開幕,給足了劉德音面子,但台積電投資美國廠水土不服,至今仍未拿到補助,反觀在日本熊本興建的新廠,2月下旬就要正式開幕,也讓外界對於劉德音赴美設廠的決策出現諸多雜音。
像是曾任半導體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晶圓代工同業的力積電董座黃崇仁就曾對本刊表示:「台灣是全世界半導體的重要聚落,台積電在台灣才能維持競爭優勢。台積電在美國會很辛苦,假如我是台積電董事長,美國投資案我會採取拖延戰術。」
針對外界對美國廠的種種疑慮,劉德音藉著本次專訪,鄭重對外說明海外布局戰略。他強調:「台積電的使命是作為全球邏輯積體電路產業中,長期且值得信賴的技術及產能提供者。」他進一步表示,在今日破碎化的全球化環境中,台積電的策略是拓展全球製造足跡,以增加客戶信任、擴大未來成長潛力,並觸及更多全球人才,「這是為了最大化台積電股東的價值。」
20240131fin007
劉德音對台積電在關鍵技術的領先深具信心。圖為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
至於外界擔心海外廠的高製造成本恐傷及台積電股東權益?劉德音表示:「台積電將用策略性的定價反映我們的價值,包含在不同國家地區製造之彈性的價值;同時利用大量生產、規模經濟和製造技術領先的競爭優勢,不斷降低成本;也將與各國政府密切合作,以取得他們的支持。」
劉德音還以亞利桑那州廠進度為例,「在亞利桑那州,我們與美國政府就獎勵和稅收抵免補助保持密切和持續的溝通,第一座晶圓廠在廠務供應鏈基礎建設、公用設施供應和設備安裝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他更透露正與當地工會夥伴達成共識,建立雙贏的成果,「我們最近和亞利桑那州建築業委員會(AZBTC)就新的合作框架簽署了一項協議。加強人力培訓和發展、共同致力於維護廠區安全、僱用當地工作人員,以及建立定期的溝通,這對雙方來說是『雙贏』。」

日廠順遂 第四季可量產

20240131fin007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本月下旬舉行開幕典禮。(達志影像)
劉德音也透露美國廠最新進度,「按計畫會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量產4奈米,一旦開始營運,就能提供與台灣同水準的製造品質和可靠度。」他信心滿滿地表示:「即使(美國)第一座晶圓廠有些許延遲,但相較其他同業,台積電仍是取得最快進展的廠商。亞利桑那州工人學習速度很快,相信第二座晶圓廠興建的腳步將加快許多。」
除了美國廠以外,劉德音也透露了日本廠的進度與未來規劃,「日本熊本廠將在2月24日為該晶圓廠舉行開幕式,它採用12/16奈米和22/28奈米製程技術,並預計將如期在今年第四季進入量產。我們正專注評估熊本第二座晶圓廠的建置。目前仍在與日本政府討論,使用的製程技術可能是7奈米,或是16/12奈米。」
就算海外投資腳步不停歇,劉德音承諾在台灣的投資才是重中之重,「就算未來幾年海外晶圓產能成長,但我們主要生產研發基地大多數都還是在台灣。」劉德音強調。
20240131fin007

偕郭董慈濟 買疫苗護台灣

20240131fin007
劉德音表示在他6年董事長任內,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疫苗採購。(總統府提供)
身為台積電董事長,談起全球布局與領先同業的台積電技術,劉德音馬上拿出數據、實例說明。問起他擔任6年董座以來,印象最深刻的事,他回答:「疫苗採購。」
前些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台灣一度因欠缺疫苗造成不少國人喪生,當時台積電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慈濟,一起出面向德國BNT原廠採購COVID-19疫苗,讓各界都感激台積電的努力。
「我們動員了內部很多部門及資源(包含全球採購、物流、法務和溝通等),成功地締結了各方都同意的商業合約。這要歸功於一群無私的台積電員工的努力才得以實現。」處事嚴謹的劉德音回憶當時情況。
去年底台積電宣布,劉德音在本屆董事會任期結束後將不再續任,對這項決定,劉德音感性地指出:「在過去的30年裡,我非常幸運能夠在台積電工作,並為公司做出貢獻。」他還透露30年前開始任職台積公司時,是擔任晶圓廠建廠4人小組的組長。
20240131fin007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董事長一職交棒給劉德音,去年台積電運動會特別現身打氣。
今年70歲的劉德音,職涯起點並非台積電,而是台積電的最大競爭對手英特爾。1983年,29歲的劉德音拿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學位後,進入英特爾工作,擔任CMOS技術開發製程整合經理,為英特爾微處理器開發晶片技術。1987年,喜歡開發尖端科技的劉德音離開英特爾,加入貝爾實驗室研發光學通訊系統,待了6年後,被台積電董事曾繁城挖角回台,擔任工程處副處長,為台積電興建第一座8吋廠和12吋廠。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曾透露:「劉德音建立12吋廠功不可沒,把所有基礎建設都預先建好,才能有如今月產能10萬片12吋晶圓的成績,讓對手無法模仿。」也就是說,台積電現在位於中科和南科獨有的超大型晶圓廠,最早構想就是來自劉德音。2012年,張忠謀提拔劉德音出任共同營運長,隔年劉德音開始擔任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並在2018年接下台積電董事長。
20240131fin007

6年任期 股價連番跳漲

20240131fin007
就算台積電在海外投資腳步不停歇,劉德音承諾在台灣的投資才是重中之重。
回顧擔任台積電董事長6年期間,劉德音感性地對本刊表示:「董事長任內,我經歷了台積電聲譽最大變化的期間,也就是從對(不在半導體業的)一般人來說完全不出名的產業參與者,到一個被視為對世界許多地區的國家和經濟安全都至關重要的公司。我最近旅行期間有機會詢問歐洲和美國的計程車司機,他們都知道台積電對世界的重要性。也正因為如此,我在任內與許多國家領導人結識,並溝通說明台積電是世界半導體產業負責任的領導者。」
再過4個月,劉德音就要卸任台積電董事長,6年任期內,台積電的股價從229元漲到688元,市值也進入全球前十大企業,製造基地也從台灣跨洋而出到達日本、美國以及未來的歐洲,影響力顯然會越來越大,劉德音繳出來的成績單有目共睹。

中美兩強夾擊台灣半導體業龍年挑戰大

「台灣製造超過一半人類生活使用的晶片。台積電是全球第九大市值的公司。這使得台灣幾乎不可替代,但也讓它變得脆弱。」日前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寫到台灣半導體不可或缺的地位。

赴美設廠 英特爾挖牆角

20240131fin007
市場傳出,英特爾可能挖角台積電美國廠員工。(翻攝Intel官網)
外界擔心中國可能併吞台灣竊取半導體皇冠,身處美中對抗前緣的台灣半導業,接下來有何挑戰呢?亞太堅韌基金會董事長、聯發科獨立董事林夏如日前發表《中美競爭動態下走鋼索的台灣》論文直指,美國對中國實施晶片封鎖,並迫使台積電將關鍵技術轉移到美國,正傷害而非有益台灣,隨著美中關係惡化,雙方採取的措施也正威脅台灣的韌性與創新能力,美中競爭真正的輸家可能是台灣。
20240131fin007
亞堅會董事長林夏如認為,美中對抗真正的輸家可能是台灣。(翻攝CAPRi官網)
美中對抗逼台灣選邊站,赴海外設廠的台積電也面臨被對手挖角的風險。本刊調查,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的員工,就面臨來自英特爾的誘惑。「英特爾的待遇超過台積電1倍以上,他們也非常願意協助台積電員工拿綠卡。」不願具名的台積電美國廠員工對本刊透露,「有些同事跟我說,等到3年合約一滿,就要跳槽到英特爾。」
針對挖角問題,劉德音表示:「我們的離職率相當健康,低於產業平均。台積電提供員工優質的工作機會,確保能持續吸引與留任豐富的人才資源。」他並強調,「長期以來,台積電以專利與營業祕密雙軌保護研發創新與營運發展,健全的制度確保專利與營業祕密,不會因人才自然流動而受影響。」

中方奮起 搶食成熟製程

前有強敵英特爾以高薪挖牆角,同時間,中國砸重金扶植半導體,尤其成熟製程產能更居全球之冠。「到今年底,中國將新增32座成熟製程晶圓廠,加上原有的44座,累計共有76座成熟製程晶圓廠。一旦掀起殺價戰,擁有成熟製程的業者都將遭殃。」業者搖著頭說。
談及成熟製程產能過剩問題,劉德音表示:「外界對於成熟製程過剩產能的擔憂是合理的。」他認為,台積電是針對特殊技術增加成熟製程的產能,與客戶緊密合作,「即使產業存在過剩產能現象,台積仍可維持產品價值。只要我們的客戶持續成功,台積電也會持續成就。台積電的獲利將會維持在企業平均水準左右,我們保持信心。」
20240131fin007
美中關係惡化,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挑戰,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互動受關注。(達志影像)
根據台積電第四季法說數據顯示,台積電的7奈米、5奈米以及3奈米等先進製程晶片營收比重高達67%,成熟製程晶片僅占33%,就算成熟製程價格崩盤,台積電受影響程度絕對小於同業。也難怪,已暫停先進製程研發的聯電,近期與英特爾聯手,投入開發12奈米製程,就是希望拉高競爭優勢,同時搶到卡位美國製造的門票。
「但遠水救不了近火,除了台積電有高門檻保護外,以成熟製程為主的台灣業者,苦日子近了。」資深業者不諱言說。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