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落幕,國民黨政黨補助款2.3億元入袋,角逐總統失利的侯友宜也將1.4億元的選舉補助款全數回捐黨中央,但國民黨卻再度傳出財務吃緊,今年已是第7年發不出年終,歲末餐會也是由黨主席朱立倫自掏腰包,請外燴料理宴請黨工,財務狀況亮起紅燈,一位黨務高層向本刊坦言:「國民黨已經不得不推動改革和內造化了!」
【全文】財務吃緊加速內造化年輕化 朱立倫3大改革轉型黃復興

國民黨明年5月將舉行黨主席改選,率領藍營重返第一大黨的現任主席朱立倫決定尋求連任,不過,在明年7月主席任期前,朱手中並未握有2026縣市長選舉提名權,如何保溫及維持黨魁威望已成一大難題。更讓朱頭痛的是,選後國民黨再度面臨財務危機,為此,朱已設定黨務轉型方向,決心推動3大改革,包括內造化、成立新部門拉「小草」,以及黃復興黨部轉型,不只為選舉預作準備,也為連任黨魁之路預先鋪陳。
人事費龐雜 補助款不足
此次大選,國民黨獲得的政黨及總統候選人補助款,加起來共超過3.7億元,但仍不足以化解財務危機,黨內也十分費解,不禁要問「國民黨到底還缺多少錢?」得到的答案是黨中央已把2億多元的選舉補助款拿來支應這次大選費用,剩下的還要支付人事費用等,以致捉襟見肘。

一位藍營人士直言,國民黨前幾年裁撤專業黨部後,黃復興黨部成了唯一不動如山的特種黨部,若依照國民黨黨務人事費用及行政費1個月近3千萬元計算,黃復興在全國各地的支黨部,每月人事及業務費至少就要5百萬元,黨的人事一再精簡,黃復興則是例外,如何改革、轉型成選舉機器,才是黨務人事費用能否降低的關鍵。

黨務高層人士告訴本刊,距離明年7月黨主席交接還有17個月,人事費至少需要5.1億元,眼下卻還有約2.8億元的缺口,「真的不知要如何是好?」
除了黨務經費拮据,朱立倫面對中投、欣裕台公司股權移轉國有案,雖在2月27日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再審之訴,但仍擔憂與黨產會進行的156億元資產保衛戰,最終判決會不如所願。因此,黨的改革及內造化,已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除了節省經費以外,還要為2026年選舉預作準備。
內造化改革 立委任黨職
本刊掌握,朱立倫布局的3大改革,首先是將4個部門內造化,由黨籍立委及民代接任幹部,包括已公布人事的文傳會主委李彥秀、留任的組發會主委許宇甄外,智庫也會由柯志恩及桃園市議員凌濤續任正副執行長;此外,行管會雖是財務單位,但該部門人員也會逐步內造化。

藍營人士解讀,朱立倫大動作進行內造化改革,對國民黨而言是正向發展,但黨內也有人認為,朱此舉除了為布局2026年選舉,也是鞏固自身黨內勢力,畢竟朱的任期到明年7月,在此之前已無任何全國性選舉,「朱想維持黨魁的威望,廣納不少區域跟不分區立委入陣黨中央,看起來是有跡可循。」

至於朱的第2項改革方案,目標鎖定中間選民及「小草」,預計將青年事務委員會(包含革實院、青年部、青年團、青工會等)整併成另一新部門,由新生代不分區及區域立委等人領軍,以類似工作坊模式,主推進步價值、改革政策及各式議題討論,拉近與年輕世代的距離。

「藍營必須往前走,很多年輕世代或小草不見得有加入民眾黨,是關心政策跟議題。」黨內人士表示,即將成立的新部門是以接觸中間選民為主,「不是一定要認同國民黨、要入黨的人我們才歡迎。」
新媒體崛起 拉近年輕票
該人士強調,國民黨要建立新思維,推廣進步議題與政策,不要怕被年輕人挑戰敏感或老舊的話題,反倒要跟上他們的腳步,「改革不是一步登天,如果不做,就無法跟年輕世代接軌,國民黨的體質跟路線也會永遠無法改變。」
熟悉黨務運作的藍營人士也說,未來大選在空戰及新媒體傳播上,勢必會越來越重要,即便國民黨有優於民眾黨的陸軍,但依然必須面對新型態的選舉,「年輕人不喜歡國民黨、不接受國民黨,那國民黨就要往思想年輕化的方向去學習。」

除了年輕化一直是國民黨討論改革的老話題,另一大改革議題,是1956年就成立的黃復興黨部,這個被稱為國民黨「黨中之黨」的組織,是黨內唯一未解散的特種黨部,成員凝聚力及動員力強,一直以來都是有志競爭黨公職或挑戰大位者始終不敢碰觸的禁忌。
前黨主席江啟臣曾一度拋出將黃復興從二級單位的特種黨部,調升為一級單位的退伍軍人委員會,但最終仍因軍系大反彈緊急喊卡,由此可見黃復興對黨內的影響力之大。
本刊掌握,朱立倫第3項要推動的改革目標,就是將黃復興黨部與一般黨部結合,但消息一傳出,已讓黃復興黨員炸鍋,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等多位幹部,近日甚至遞交辭職信給黨中央,表達對朱的抗議,讓親朱人士相當緊張,擔心朱若明年要爭取黨魁連任,恐會大失選票、難保黨權,更會影響到他未來的仕途。
結合黃復興 推地方服務
「這不是要廢除黃復興,而是結合。」黨務人士告訴本刊,朱在推出此項改革方案前,已充分和軍系要角溝通,過程確實一度不順利,但朱仍堅持國民黨要往前走,且強調不少退伍軍人並未加入黃復興,因此黃復興必須轉型,以新型態方式來服務退除役官兵,不只是服務特定黨員而已,也要服務一般黨員,「用地方來服務地方。」
據了解,在朱立倫的說服之下,部分軍系要角對此態度已出現軟化,讓親朱人士暫時鬆了一口氣,認為此項改革方案仍有機會,並承諾未來黨中央會與在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的藍委合作,力推退除役官兵權益等相關法案。

一位前黨務高層指出,黃復興黨部相較於一般黨部,從上到下編制完整,「不像高雄市黨部(一般黨部)現在連個主委都沒有,大家為了募款可是傷透腦筋,沒人想接。」黃復興黨部有義工職、區黨部主任等數百人,主委薪資也比照中央黨部一級主管,每月薪水7萬5千元,因此其整體費用支出,幾乎占黨中央每月人事及行政費的2成,約達5、6百萬元,但一般縣市黨部轄下的區級黨部,主委不但沒領錢,還得肩負籌措區黨部運作的經費。
該人士認為,黃復興黨部是國民黨的命脈,不該以「砍」的角度來思考,黨中央若經費拮据,應由大家共商辦法、共體時艱,「朱要做相關的調整、往中間路線靠攏不是壞事,畢竟國民黨也不再是家大業大的時期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