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魏寶生火線救援 新壽增資70億破局內幕曝光會員專區財經理財新壽增資壓力不小,董座魏寶生出手整頓盼讓新壽順利調整。文 劉曉霞攝影楊彩成董孟航吳貞慧發布時間 2024.01.08 17: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01.08 17:59 臺北時間新光人壽吳東亮財經時事吳東進金管會魏寶生洪士琪新光金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派系間歧異 增資跳票為接軌新規 鉅額缺口提寬容措施 當局駁回三改革方向 整頓體質新春伊始,去年6月才由改革派奪下經營權的新光金就面臨難題,先是占新光金總資產7成的新光人壽,去年因RBC(資本適足率)低於200%,向金管會承諾增資70億元竟然跳票,加上2023年前11個月大賠逾188億元,讓新壽雪上加霜。本刊調查,改革派要角洪士琪急尋解方,新壽董座魏寶生因此提出,組織調整、活化資產、前進越南市場三箭策略進行整頓,「今年是行動年,要讓主管機關、大股東不要太擔心,讓新壽全速前進。」魏寶生說。去年12月27日,新光金舉行董事會,6月失去新光金經營權的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派董事,跳出來開砲,獨董許永明直接要求新光金經營團隊:「盡速規劃現金增資時程。」場面相當火爆。新壽承諾金管會增資70億元,去年底卻跳票。派系間歧異 增資跳票會讓吳東進派獨董直接在董事會上叫板,要求制訂現金增資時程,就是因為新光金向金管會承諾,會在去年底前,完成新光人壽(簡稱新壽)現金增資70億元的案子,最後確定破局。新壽未能履行承諾,究竟原因為何?本刊調查,無法完成70億元增資的關鍵,正是新光金去年變天後,改革派與吳東進派對增資議題談不攏,「老大(吳東進)和老三(台新金董座吳東亮)對於金管會要求新壽增資的數字,始終沒共識,最後只能先拿帳面上的現金15億元應急,不足的55億元,就只能先跳票了。」吳家老臣嘆了口氣說。據了解,早在去年6月,新光金股東會改選前,新壽的RBC(資本適足率)就已經掉到金管會規定200%以下,產生必須增資問題,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吳東亮兄弟早就被金管會多次找去喝咖啡,要求改善財務。金管會面對新壽財務問題態度強硬,要求新壽增資一定得到位。「新壽前年就承諾,自2023年到2025年,每年都要增資70億元,3年總計增資210億元,來改善財務,未料到去年底竟跳票,站在主管機關立場,無論現任經營者是誰,都會持續督促達成。」金管會官員對本刊說。為接軌新規 鉅額缺口外界好奇新壽的財務大洞究竟是怎麼來的?「除了投資失利,導致新壽淨利、資本被侵蝕外,最大的問題就是早年賣太多6到8%高利率保單,現在平均下來的負債成本比率超過4.5%,比國泰人壽、富邦人壽都要高。」一名金融圈高層分析。照吳家老臣估算,未來新壽若要接軌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及ICS 2.0(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至少得拿出1千億元,才能順利過關。這和洪士琪在股東會前對媒體說,新壽增資至少要500到1千億元不謀而合。眼見新壽的財務大洞,短期難解決,身為大股東的吳家兄弟也各有盤算,「去年股東會改選之後,老大態度明確,要增資沒問題,就按董事會席次比例分配,換言之,老大只願意出1/3的錢,剩下2/3的資金,要改革派自己想辦法。」吳家親友透露。面對新壽財務大洞,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右)、吳東亮(左)兄弟各有算盤。吳東進表態只願出1/3,看在支持改革派的吳東亮眼裡,自然不是滋味,「老三出售彰銀後,帳上雖然至少有230億元現金,但實際上,台新人壽也要顧及自己的RBC,怎麼可能全出?更何況,當初捅出財務簍子的是老大,老三哪會甘願多出?」吳家親友搖頭說。提寬容措施 當局駁回去年底,吳東亮出席新光金60週年茶會時,更直接表明:「新壽的問題不是70億元的問題,到2026年前,新壽還要增資多少?得要一起談,若是每年都要增資,會搞死人的。」雖然去年六月新光金股東會,大股東洪士琪以改革派名義,結合吳東亮、吳東明(吳金龍三子)、吳家老臣,順利拿下新光金經營權,洪士琪也親自跳下來擔任新壽副董,並找來前金管會保險局長魏寶生,擔任新壽董座,但首先就必須面對新壽增資問題。「新壽先向金管會提出,以不動產增值利益,以及死利差互抵責任準備金兩項監理寬容措施度難關。」吳家親友透露。沒想到保險局根本不接受,官員更直接撂下重話,「死利差互抵責任準備金是負債,不能當資產補足資本適足率,不動產波動大、不確定性高,不能將未實現利益當增資。」讓原本打如意算盤的新壽踢到鐵板。魏寶生、洪士琪只能另覓他途,「目前規劃先請外部顧問公司,在3個月內,完成財務診斷,評估有無其他自救方案,同時持續和金管會溝通爭取監理寬容。」吳家老臣說。不僅如此,國內14家金控獲利排名墊底的新光金,總資產近5兆元,去年前11月虧損逾105億元,也是唯一虧損的金控,新光金旗下有新壽、新光銀行、元富證券,拖累新光金表現的正是占總資產近7成的新壽,新壽去年前11月虧損逾188億元,同樣在國內21家壽險業中獲利敬陪末座。新壽占新光金總資產7成,銀行、證券雖都賺錢仍補不了人壽虧損。其實,1963年吳火獅成立新壽時,靠業務團隊撐起一片天,曾是國內壽險業雙雄之一;1982年,更領先同業推出500萬元生死合險保單,打出「500萬大傘」深植人心的經典廣告,現在卻落居國內保險業第四名,僅贏過台灣人壽,「新壽近年很少走在前頭,腳步總是慢半拍。」一位保險業高層感嘆。三改革方向 整頓體質本刊調查,為了讓新壽這頭大象順利轉彎,魏寶生已向董事會提出「資產活化、組織改造和業務發展」三大方向,來改善新壽體質,董事會也已新設接軌IFRS17暨ICS國際接軌管理委員會,由他親自負責;不動產管理委員會則由洪士琪、董事吳昕達主導,來提高收益;同時,新設通路長劉信成,成立多元通路企劃部,裁減營管部等組織改造;今年也將和日本第一生命保險策略結盟,前往越南河內設立保代公司。新壽去年成立60週年,洪士琪(右)、魏寶生(左)領軍的新經營團隊出三招改善體質。(聯合知識庫)此外,新壽去年也已和國外資產管理公司合作,並強化CSM(契約服務邊際,涉及貨幣時間價值計算),「今年中會再和金管會提自主管理方案,讓主管機關、大股東不要太擔心,去年是新壽調整年,今年就是行動年,讓新壽全速前進。」魏寶生信心滿滿。面對大股東各有盤算,新壽增資壓力不小,魏寶生坦言:「當然希望有資金挹注,但股東們非冤大頭,我得先有表現。」隨著魏寶生、洪士琪新團隊力求整頓新壽轉型,就如同魏寶生期許,新壽三年後能成為優質、健康的保險公司,這也是新光金股東們最大心願。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