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歡迎來到師父的聖地

我如何陷入心靈成長課程POP的陷阱(下)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接續上篇報導,下篇揭露POP資深學員的心靈如何被操控,步入更深的陷阱。(AI繪圖Midjourney生成,本刊美術組後製)
接續上篇報導,下篇揭露POP資深學員的心靈如何被操控,步入更深的陷阱。(AI繪圖Midjourney生成,本刊美術組後製)
POP(Psychology of Potential的縮寫,中文為心理企業管理公司)涉詐欺罪、違反《心理師法》案,是近期心靈成長課程爭議、相關矚目案件中第一起詐欺罪起訴,具指標性。本刊獨家取得一份諮商心理師公會針對POP課程的專業鑑定調查報告書,結果認為:POP課程涉及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等應具備心理師資格所得從事之專業業務,可造成學員的自主權、免受傷害權、隱私權及知後同意權等權益受損。雖然調查報告書的結論還有討論空間,但POP違反《心理師法》,證據愈來愈明確。
五十多歲的王先生(化名)是知名床墊品牌企業主,他三十多歲承接家業,38歲經員工介紹進入POP針對富人客群開設的「CEO老闆班」,一開始認為POP有助於改善家庭關係。
20250307pol001 (13)_2025-03-07.jpg
王先生作為企業老闆,壓力與辛苦難以啟齒,POP專為富人打造愛的聖地。(示意圖,東方IC)

CEO老闆班 打造愛你溫柔圈

「台灣社會傳統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老公在外喝酒應酬,老婆在家抱怨,所以很多成功企業家的夫妻關係都很緊張。」身為長子的王先生,從小被期待扛起家業、照顧家庭,「那個無形的壓力一直壓著我。進去POP後,這些壓力全部大解放。(平常)在外面沒有人(對我)說『我愛你』,但在這裡有,有人支持我,有人愛我。好像在人海中漂泊,突然有一隻手支撐著你,你會覺得『哇!這就是我要的聖地。』」POP許他一個無條件愛他的聖地,讓他感覺自己有了新的家人手足。
王先生猶記得第一天的心理劇,「有一個女生,家裡賣吃的,後來因為分家,爸爸偏心哥哥,她很傷心。」父女角色愈演愈激動,開始爭吵、推打。看到女兒被爸爸打,王先生痛哭流涕,「以前我也是被打罵教育傷害,我也曾經拿麻將尺往女兒的嘴巴打下去,血馬上噴出來。」POP創辦人呂秀金開始「處理」王先生,他認為這是一種叫「家庭系統排列」的手法。
家庭系統排列由德國心理學者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創始,藉由參與者排列組合反映內心或未知的神祕體驗,是一種缺乏科學根據,且與主流心理學、治療方法不同的活動體驗程序。王先生記得,「老師找兩個同學來演我女兒和老婆,我邊哭邊跟女兒說對不起,也自我檢討經常在外喝酒應酬不回家,跟老婆說:『對不起!沒有好好照顧妳。』對方回我:『你隨便講講而已。』哇!跟我老婆講的話一模一樣!我聽了整個人傻掉,心就打開了。」

強迫選父選母 背離主流心理學

王先生演過POP心理劇經典主題「選父選母」:爸媽爭吵離婚,你要選哪一個?他扮演小孩,「我那時候選媽媽,因為我爸是嚴父,接著被演爸爸的同學罵到臭頭,說:『沒有爸爸,撐得起一個家嗎?』當下覺得,原來父母真的有自己的難處,其實爸爸很愛我,就感覺放下了。」
上完課後,他感覺人生正向了起來。「朋友都覺得我中邪了,變得超級正面。」到了心理五階「使命道路」,有個洗腳儀式,「找同學扮演爸媽,我幫他們洗腳。我可以幫同學洗,為什麼不能幫自己的爸媽洗?有一年母親節,我幫媽媽洗腳,她當場痛哭流涕,父親節也幫我爸洗,他很感動。」王先生自覺夫妻、親子關係都變好,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宛如浴火重生。
家庭系統排列存在爭議,而心理劇常被運用於團體心理治療。事實上,POP自編自導的心理劇與真正專業的心理劇相去甚遠。根據台灣心理劇學會網站,心理劇導演的應考資格需為碩士畢業且通過國家考試,取得心理師、社工師或精神科專科醫師等師級證照;訓練時數、專業實作、督導及認證考核內容、保密及倫理等等,均有嚴格規範。
20250307pol001 (1)_2025-03-07.jpg
Kevin認為POP學員形成利益共生圈,也是他當初難以離開的理由。
Kevin在追求同為POP學員的K女夢碎後,仍持續在POP上課,他坦言,離開並不容易,因為人生總有徬徨失落,他當時經歷低潮後重新創業,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也要靠POP的人脈來賺業績。
1990年成立的POP原本只有心靈課程,後來成立管理學院,宣稱可以提升賺錢能力,更符合商業社會的工作需求。學員來自各行各業,POP又鼓勵同學彼此幫襯生意,形成一個互相依賴的利益共生圈。

訓練聽話員工 老闆拉下屬上課

阿信(化名)是一名年度前十大、業績千萬的房屋仲介,2012年經朋友介紹上管理課程,他讚嘆POP的手法很厲害,以業績比賽讓學員互相競爭,利用人的從眾效應、團隊競賽和榮譽感,「老師會操作兩狗互咬,讓他們有競爭關係,你交15張報名表,我就交18張。有時遇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同學,會有『台灣人不能輸』的感覺,一直衝報名表。」
20250307pol001 (9)_2025-03-07.jpg
POP管理課程吸引不少有開發業務需求的上班族加入。(受訪者提供)
阿信說,很多老闆覺得這套有用,乾脆拉員工進來,課程會將員工訓練成一根聽話的螺絲釘,例如玩「騎馬打仗」遊戲,扮演馬腳的人要服從指令,「老師說要聽主管的指令,而不是有自己的思想,否則公司會瓦解,等於把你的叛逆心拿掉。老闆花2、3萬元,POP幫你洗腦,(讓員工)對老闆感恩戴德。」
王先生自己砸了500萬元上課,又花費數十萬元把公司主管送去上管理課程,當成培訓。有用嗎?「一半一半。課程會自我喊話:『我是一個有毅力的人、我一定做得到!』自我膨脹之後,會覺得要選擇不一樣的人生,反而有一波離職潮,出去開店跟我競爭,但後來全部都陣亡,沒有一個做起來。」
20250307pol001 (12)_2025-03-07.jpg

敢花才會富有 鼓勵砸錢買名牌

管理課程標榜可提升賺錢能力,方法卻是鼓勵學員先花錢,說這樣「錢財才能流動」,「老師說因為心量不夠,所以不敢花錢。」許多學員都聽過一個故事:POP創辦人黃振輝貧窮時,有次穿著名牌西裝去住五星級飯店,藉此告訴學員:先想像自己有錢才會變富有、敢花錢才有機會賺錢,並表示來上課才能學到精髓法門,「就是灌輸你花錢來上課。」
心量打開以後,再設計拍賣活動讓學員互相競標,藉由團體動力哄抬價格。阿信記得,「比如我說這個杯子多有價值,從起標價開始,慢慢喊價上去,老師會鼓勵你:『喊出來!這樣心量就會被打開!』現場氣氛被炒得很熱烈,我曾經用1萬元買了1本書。」
20250307pol001 (5)_2025-03-07.jpg
阿信是一名房屋仲介,在POP上課多年。
「這種激勵課程好像可以一下子提升自信心,你會突然覺得(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能夠成功,自己也有機會。你的欲望被提升,但實質收入和工作能力沒有提升。」阿信發現一直上課會讓人變得依賴,他曾介紹一位個性較孤僻的同事去上課,認為對同事會有幫助,「後來他變得依賴課程,因為在外面受挫折,可是只要進到裡面,大家好像都是家人,都支持你,大家會手牽手或擁抱,變成你在裡面是被肯定的。」

十四萬頂級課 赤腳過火消業障

POP最昂貴、要價14萬5千元、7天6夜的「超覺行銷」,課程內容這樣介紹:「超覺行銷被公認為是最頂級的活動,濃縮心理學院和管理學院精華。」
我們仔細研究內容,發現是東拼西湊的模仿。首先,是過火儀式,要求學員赤腳走過一條燒得火紅的炭火路。小美記得,炭火溫度超過攝氏800度,放上紙張會立刻燃燒,「跑過去大概十幾步,跑之前會先精神喊話,好像有如神助,如果有人腳軟、跌倒,旁邊的同學會把人拉出來,用水桶、冰敷處理,現場沒有醫療人員,很多人燙傷。跑過去以後,老師說可以消災除厄、過了一個業障。」其實過火儀式源自美國「心靈演說家」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s),2019年他被國外媒體報導性騷員工、辱罵性暴力受害者。
20250307pol001 (14)_2025-03-07.jpg
課程讓學員伸手進恐怖箱。圖為呂秀金頭頂恐怖箱中的蛇。(受訪者提供)
其次是「恐怖箱」,裡面放著蛇、蟑螂、老鼠、電等,「要你把手伸進去,大聲喊出裡面的東西,就等於過了這個恐懼,叫做訓練勇氣。」恐怖箱仿效洪水法(又稱暴露療法),使人暴露於想像或真實的強烈恐懼中,成本低廉,是以往綜藝節目常見的拙劣伎倆。
重頭戲則模仿美國總統川普的實境秀《誰是接班人》,要學員分組比賽業績,若未達標將全組淘汰,組員可以淘汰組內業績最差的人,指著對方說:「某某某,我要淘汰的是你,因為你不夠努力,You are fired!」小美當時擔任講師,她說,殘酷的比賽引發了人性黑暗面,變成互相撕咬、批鬥,「這個比賽會讓你很內疚,覺得自己很糟糕,害團隊不好。」所有人都陷入被淘汰的恐懼,必須加入指控謾罵的一方,「真的很像地獄。」
20250307pol001 (11)_2025-03-07.jpg
心靈成長課程源自美國1960年代New Age運動,熱衷探索身心靈,總引發重大爭議。(翻攝YouTube)

初階開始造神 傳功法做到起乩

對於資深信徒而言,創辦人黃振輝、呂秀金是神般的存在,比起美國的生命泉源或恰克(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更變形貼近台灣本土的宗教觀。從初階課程開始,每堂課都有許多造神儀式,例如拍手、歡呼恭迎老師進場;到了心理四階,呂秀金會開始傳授「功法」,營造一種愈高階愈優秀的氛圍。多名學員轉述,呂自稱某次在溪邊樹下冥想時,被一片樹葉打到額頭,自此開光,老天告訴她一套功法。
小美盤起腿,彎腰壓下身,示範名為「大印」的功法,「要在這裡停很久,然後呼吸,再這樣灌頂,灌灌灌下來,吸收大地能量…」在記者看來,外觀與瑜伽動作或體育課拉筋無異,「有些人做功法會做到起乩、抖到停不下來,被帶去就醫。去之前,呂秀金會交代:絕對不能告訴醫生是因為參加課程。」
20250307pol001 (2)_2025-03-07.jpg
小美曾擔任POP講師10年,如今成為踢爆問題的吹哨者。
心理課程七階「開悟入道」,呂秀金、黃振輝會要學員「皈依」,兩人從老師搖身一變成了師父。呂也常告訴學員,跟著她上課的學員較為特殊,暗示自己有神通,「她會跟你說,她有辦法幫你開第三眼。」隨著課程深入,資深學員被要求臣服於師父。小美說,有些資深學員會在某個時間點開始結手印、講天語,自認有超能力。在記者看來,學員們的精神狀態值得擔憂。
小美的筆記記載一個好信徒應該是什麼模樣:早上幾點練功法、三餐吃幾分飽…都有詳細規定。黃、呂自創的「宇宙人生論」從希伯來神話、天體運行、《易經》卜卦、佛教涅槃、基督教耶穌復活、伊斯蘭教,到瑜伽、氣功…各種法門無所不包,號稱結合東西方古今中外心理學、管理學、哲學、宗教、物理學、醫學知識,通曉宇宙法則、人生智慧。「他們塑造一個形象:你上過我的課,已經不是凡人了,走到最後人生會像佛一樣開悟、像基督一樣領受聖靈,家庭美滿、事業成功,變成一個聖人,但不能超越師父,因為這些都是師父給你的。」

拍賣能量物品 稱公益卻入私帳

造神,是為了誘騙更多金錢。師父會拿出各種物品,以拍賣方式賣給信徒,老師穿戴的絲巾、開過光的項鍊、擋災的玉鐲、帶能量的貔貅、帶財的公司印章…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元。多名受訪者均提及,呂秀金聲稱拍賣所得會進入「財團法人生命啟蒙教育基金會」,用於興建學校、幫助孤兒,邀大家共襄盛舉。但每次匯款,入的都是呂的個人帳戶,也沒有收據,懷疑涉嫌逃漏稅。
20250307pol001 (7)_2025-03-07.jpg
呂秀金高價拍賣印章等物品給學員,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元。(受訪者提供)
我們上網查詢,生命啟蒙教育基金會財產總額3千萬元,登記地址與呂秀金住家為同一棟,董監事名單與POP職員高度重疊。基金會沒有興建學校紀錄,慈善行為僅查到2024年5月前往花蓮縣捐贈100雙球鞋給花蓮地震安置兒少、8月捐贈26萬4千元給中華基督長老會山宣總會。
POP課程成本低,收費高昂,受害者遭強迫推銷,被迫簽署不合理契約,退費不易。十多年來,一直有立委呼籲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積極處理這類心靈成長課程。記者致電消保處,消保處認為主管機關應為教育部;然而,POP登記為公司,並非補習班,補教法規管不到,受害者只能申訴消費爭議。多數人便選擇算了。
20250307pol001 (10)_2025-03-07.jpg
POP課本印著「潛能心理學」5個大字,封面圖畫頗有長輩風格。
經由司法院判決書查詢系統,我們發現有學員上課後,稱誘發憂鬱症,導致二次自戕、婚姻破裂、長年需服藥,並在療養院接受治療,求償114萬餘元,但因未繳交裁判費,去年遭法院駁回,案件未進入審理程序。也有學員花費百萬元購買呂秀金拍賣的公司印章,事後覺得被騙,提出民事求償。
去年6月,POP創辦人黃振輝和呂秀金、長子黃懷之、次子黃懷正、媳婦劉純、講師郭瑞想、職員賴玉嬌遭起訴。檢方統計,已知至少24名受害者誤認呂秀金等人有心理專業背景,每人繳交的課程費用從12萬到5百多萬元不等,21年間不法所得共計2,584萬8,980元。

官方委託報告 指做法粗糙偏誤

我們獨家取得一份台北地檢署發函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由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針對POP課程內容所做的專業鑑定調查報告書,試圖釐清課程內容是否涉及心理師業務?是否需有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證照才能執行?有無涉及醫療行為?
調查報告定義: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是一種專業關係,需由受過訓練並領有證照者,運用心理學之學理及方法,建立信任與合作的工作基礎,來提供個案服務,目標為協助個案自我覺察、探索、釐清問題及促成行為改變。
針對POP課程,報告認為講師與學員的關係類似治療師與個案,處理心理困境的主觀意圖明顯,且團體互動情境中,會產生「漣漪效應」,使旁觀學員信賴講師具有心理學專業。然而,當學員提到家暴、受虐、自殺、性侵、外遇等重要議題時,講師並未轉介專業資源,而是深入探問創傷記憶和家庭關係等私密細節,並給予武斷評論和偏頗建議,斷章取義使用心理治療觀念或技巧,並引導進行對話或冥想,做法粗糙偏誤,非受過訓練的心理師應有的作為;講師頻繁使用「處理」「治療」「要來上課」等詞語,足以令學員信以為真,認為是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的歷程。報告結論指出,POP課程涉及諮商、治療等應具備心理師資格所得從事之專業業務,可造成學員的自主權、免受傷害權、隱私權及知後同意權等權益受損。
承辦檢察官郭盈君在調查報告書出爐後訊問呂秀金、黃振輝,2人看到報告後仍否認課程涉及心理諮商、治療,堅稱是企業管理,對於被傷害的學員依然毫無悔意。
近日心靈成長課程引發熱議,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月18日發出聲明,教導民眾,若有下列情況:課程內容與講師專業訓練未公開透明、違反個人自主意願揭露過去創傷經驗、製造偶像崇拜、推銷拉人收取高額費用、宣稱具有療效或不當的身體接觸傷害,即是可疑課程,可向地方政府衛生局檢舉,並呼籲:「這類課程的危害不容忽視,可能導致學員心理二次傷害,甚至加重心理困擾。」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教授郭麗安分析,課程若為集中住宿、要求交出手機、必須經由推薦人才能進入,就必須提高警覺,「第一關要你交出手機、剝奪自由聯絡權,這麼高的門檻都同意了,那第二關要講一些祕密、第三關要求你做奇怪的事情時,就很容易超越,很容易一步步進入圈套,利用人的脆弱把心靈榨乾。」
20250307pol001 (3)_2025-03-07.jpg
黃振輝(中)、呂秀金(右2)在活動中刻意穿著特異。(受訪者提供)
郭麗安強調,受過訓練的專業心理師不可能無端用手碰觸個案的身體,而是遵守民主開放原則,尊重個案的自主選擇,「最重要的是保密原則,若無保密,形同私密照外流,罹患憂鬱、焦慮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6到7成。」郭麗安反思,心靈課程猖獗,「一方面反映了台灣民眾心裡的空虛,一方面反映心理專業不是每個人可觸及的服務,政府如何推廣,提升專業服務的可近性、可觸性是重要課題。」她強調,各級學校有輔導諮商中心,各縣市設有心理衛生中心,衛福部的性創傷復原中心提供免費服務,也有專業機構提供團體諮商服務,「一次團體課程通常2小時,繳交費用3、500元就已經很多了。(專業心理師)不太可能出錯,出錯也有申訴、國賠機制。」
正因為無照人士不是心理師公會會員,郭麗安坦言,沒有權柄依會員倫理守則處理這類心靈成長課程跨越紅線去傷害個案,「現在是三不管地帶,國家要動起來,跨部會去討論如何納入管理機制。」

上課有如吸毒 深陷混亂與失語

小美離開POP後,原本相信的世界徹底崩解,陷入混亂與失語。「有2年時間,我完全不會講話,驚嚇到這種程度,那段時間很像一場夢境。」她一開始去上課是想尋求解答,以為抓到浮木,最後卻像吸毒一樣離不開,「POP製造恐懼,說不繼續上課會怎樣怎樣,我反而被困住,還不斷拉人進來上課,以為自己在幫助人,反倒淪為賺錢管道。我被洗腦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完全認知失調。」
如果不是離開,不可能看得清楚。離開近10年,如今小美理解到脆弱時要尋求正統專業協助,「我們都有這些渴望,想要變得更好、不為了錢或人際關係煩惱,但因為對心理學不熟悉,很容易相信這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身體也因課程中的肢體碰撞、擠壓,導致胸椎挫傷,當時她認為受傷代表「過了一個業障」。她摸摸胸口,「我這一塊到現在還摸得到鼓起來,嚴重時連呼吸、講話都沒辦法。」她看遍中西醫,至今尚未復原,「只能跟它和平共處,不然怎麼辦?」
王先生看到POP處理職場性騷擾案荒腔走板的行為,開始質疑老師;2023年10月16日,檢調搜索POP辦公室,查扣電腦等資料,他說自己哭了2個禮拜,接著要求退費,卻遭遇一連串刁難,終於徹底清醒,「POP嘴巴上說愛我,其實是愛我的錢,只是後面兩個字沒說出來。」遺憾的是受訪後不久,王先生突因意外猝逝。
Kevin記得,看到詐欺起訴的新聞時非常震驚,接著陷入憤怒,覺得自己被當成傻子,投入的時間、金錢和信任全部都被利用,變成更大的失望和創傷。他反思,「為什麼會相信這些誇大的承諾?是不是太渴望捷徑?」他提醒,「真正的成長不需要靠這些昂貴的課程。」

心靈遭受創傷 失去對人的信任

Kevin觀察,許多學員意識到自己被操控,深陷創傷後壓力症(PTSD),出現創傷記憶閃現、情緒麻木或過度激動、睡眠障礙,他則失去對人的信任,「這種警覺性過高的狀態讓人很難放鬆下來,除非有人引薦,否則我會與不熟的人保持過度敏感的距離。」Kevin懷疑自己因課程中常處於暴怒情緒風暴,而罹患高血壓,「我原本是低血壓,上課14個月後,血壓飆高到接近中風。我問過心臟科醫生,醫生說可能是身心受到極度壓迫的生理反應。」他漸漸遠離POP,但有數十萬元已繳交的課程費用要不回來。
20250307pol001 (6)_2025-03-07.jpg
POP開設針對未成年兒少的課程,並要求照本演劇。(受訪者提供)
曾在POP上課的律師鍾宛蓉則說,POP造成的傷害不止於一代。POP針對兒童、青少年開設課程,要求未成年人演出「選父選母」演劇,已造成兒少心理創傷。
20250307pol001 (8)_2025-03-07.jpg
律師鍾宛蓉說,POP的影響延續到父母或孩子。
鍾宛蓉拿出一張手寫信,那是檢察官搜索當天,一封來自該課堂學員的匿名信,「10月16日這天,我們都請好假到萬華等老師上課,老師遲遲未到…宣布課程延後,後來知道老師被檢調傳喚,看到新聞後,心中有種放鬆的釋放感。」那是一位家長,孩子被嚴重洗腦,認為拉著父母一起上課才能改變人生。「我不能講真話,我真的不想上這個課,錢是借來的,又要請假少收入,這次學費2萬6,500元,已經去掉薪水一大半,但又必須讓孩子對我放心…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祈禱著政府能對POP這樣特別的機構作出妥善的處置!」
POP透過律師發出的回應聲明,已刊登於《鏡週刊》網站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鏡週刊》關心您,民俗說法僅供參考,切勿過度迷信。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