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光電慘遭汙名化 專訪寶晶蔡佳晋:拖累台灣半導體業發展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創會理事長、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對光電產業充滿熱情。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創會理事長、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對光電產業充滿熱情。
一場颱風讓台灣光電業成了過街老鼠,在名嘴網紅的攻擊下,光電業不得不跳出來喊冤,就連10月底舉辦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也充滿低氣壓,憂心綠能業被嚴重抹黑,恐將衝擊台灣高科技業發展。日前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創會理事長,被同業稱為「光電傳教士」的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接受本刊專訪直言:「將光電汙名化,只會拖累台灣半導體業發展。」不能再說「傳教」,因為社會風氣,光電業恐怕要「殉道」了。
B1_2025-11-07.jpg
「勿用謠言,損害台灣能源轉型。」上(10)月中旬,7大光電公協會集結開記者會喊冤,不斷強調「光電模組已經實驗證實無毒,並且都要求廠商『只用清水洗』,希望各界用理性科學監督、而非謠言汙衊。」

光電被抹黑 嘆要殉道了

蔡英文總統時代,被視為台灣能源轉型重要政策的光電產業,近2年卻因弊案頻傳蒙上陰影。沒想到,7月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造成超過14萬片太陽能板損壞,引發各界議論;加上10月又被網紅披露烏山頭水庫設有光電板,用化學劑清洗恐汙染水質,導致網友質疑聲浪四起,甚至出現AI造假影片,或張冠李戴的剪輯,讓業者不得不趕緊跳出來澄清。
20251109fin001 (3)_2025-11-07.jpg
高雄山坡地因光電廠商違規施工,居民擔憂水土流失。(鏡電視提供)
各種對光電業的抹黑,也讓10月底舉辦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充滿低氣壓。身為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創會理事長,在業內有「光電傳教士」之稱的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日前接受本刊專訪時,一開場就自嘲地說:「不能再說『傳教』了,現在的社會氣氛,(光電業)恐怕都要『殉道』了。」
談起目前網路上各種對光電業的攻擊,蔡佳晋坦言:「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能源。」但是他一直相信,「民主是尊重不同的發言。只不過,現在很多判斷是屬於個人想像,而不是科學實證。已經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蔡佳晋嘆了口氣說。
20251109fin001 (2)_2025-11-07.jpg
今年的颱風讓不少中南部光電板受損,引發輿論質疑聲浪。(翻攝自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就以謠傳業者用清潔劑洗光電板一事,蔡佳晋表示,確實有部分養雞場或豬舍及化學工廠的屋頂型光電板,因為有油汙沾附、需要局部清潔,但一般光電板真的只需清水沖洗灰塵,更別說空氣清新的山間水庫了。
「如果太陽能板這麼毒,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用?」話鋒一轉,蔡佳晋嚴肅地說:「過去會員們覺得可以耐心跟社會溝通,但現在發覺這已經開始破壞社會秩序,影響目前30幾萬從業人員的付出。」

半導體大咖 疾呼需綠電

不僅如此,讓蔡佳晋更擔心的是,「這樣一直抹黑下去,一旦把光電業打趴了,其實是全民受害,因為台積電買不到綠電,RE100的目標沒辦法達成,會失信於國際,造成產業發展障礙。」他憂心地說。「日前台積電一直打電話來問我還有沒有綠電?我說:『我們也沒辦法了。』」不少光電業者對本刊說。
20251109fin001 (4)_2025-11-07.jpg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認為,發展光電,能讓大廠擁有穩定的綠電。
翻開實際數據,2024年台積電再生能源使用占比雖超過14%,但競爭對手韓國的發電量,日照時數甚至沒有比北台灣多,但他們已超過30%。也難怪,今年6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就在股東會上疾呼,「所有買得到的綠電,台積電一定買。」上個月,擁有眾多半導體會員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才罕見發新聞稿,呼籲政府「提高供電穩定性、強化低碳能源供給」及「檢討綠能法規不合理限制。」不到十天,台積電副共同營運長兼資深副總,同時擔任TSIA理事長的侯永清又跳出來喊話,希望政府確保台灣綠能開發「不落後。」
早在2023年,曾任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理事長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就曾說:「台灣不僅是電要足,更要夠綠;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因為貨就出不去。」
20251109fin001 (6)_2025-11-07.jpg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中)曾說,台灣電要足、更要夠綠,不然貨賣出不去。
從護國神山,到半導體大咖全都大聲疾呼急需綠電,蔡佳晋直言:「大家都沒有想到,越拖,用綠電最大的半導體業最緊張,萬一因綠電指標達不到而被迫出走,是全民受害。」
因為半導體業用太陽能,除了對抗氣候變遷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用電戶以20年的固定價錢購買,完全不受燃料價格波動,電廠只要建設後,就可估算未來的財務模型,對企業更有穩定性。

審批牛步化 讓成本墊高

對於外界攻擊,採購光電是導致台電虧損與電價上漲的主因,蔡佳晋不悅地說:「上個月我們公司99%的電都直接賣給半導體公司,其實大多數的大型地面光電站,早就被半導體業直接吃完,根本沒剩多少能賣給台電,所以不要再說我們對民生電價造成負擔了。」
20251109fin001 (5)_2025-11-07.jpg
台灣半導體產業需要綠電。圖為台積電廠區。
社會氛圍不友善,但對蔡佳晋來說,更讓他擔心的是光電政策的不延續性,尤其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綠能案的審批牛步化。「現在太陽能地面型案開不出來,審批時間越拖越久,也是因為先前有官員或不肖業者被起訴,但新行業技術一直在更新,我們的法律也該變動快一點,不要用舊法來綑綁新技術。」蔡佳晋說。
據他的觀察,過去綠電政策拉升到中央,可跨部會一起協調,但近來又回歸各管各的,能源署層級不夠,最近連監察院都涉入,讓一線的公務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不想改,只希望業者完全合乎舊法規,公文為少數幾個奇怪的問題就卡住。」蔡佳晋舉例,像印度一個案場,從開發到併聯發電,大約2年多就能完工,台灣卻要搞到6到7年還不見得完工,成本當然會墊高。
B2_2025-11-07.jpg

撇與農爭地 盼提高產值

「我們綠電一直當配角,被認為跟農業搶地,但未來能源才是國家的基本。」蔡佳晋說,「之前到農業部,看到前總統李登輝在1991年寫的『農為國本』題字,但那是3、40年前的事,現在AI時代,『電力是國力』,我們應該幫經濟部能源署頒一塊匾額才對。」
談起光電與農爭地,蔡佳晋認為,光電並未掠奪農民工作,反而是為老農生計多一分保障。像是日本經過二次世界大戰、經歷過糧食危機,現在也開放部分農地發展太陽能。所以蔡佳晋嘗試將光電開發案,加入觀光休閒設施,以及實驗好的動植物等農業發展,希望把當地產值提高。
20251109fin001 (7)_2025-11-07.jpg
太陽能發展可結合溫室操作,板下動植物也能生長。
專訪尾聲,他回想起TPiSA協會登記時,其實是歸類為環保團體,因為光電可減碳94%,是真正幫助地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們才是真的『環保團體』、而且是『有產值的環保』。」蔡佳晋露出笑容說。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