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共同基金相比,過去ETF讓投資人感到最頭痛的一點,就是定期投入不便,尤其無法「自動」投入。另外一個缺點是,投入門檻較高。
【基金講堂】定期定額買ETF 你該知道的事

金管會10月6日的新聞稿公布,開放券商承辦定期定額投入台灣個別股票與ETF業務。這是一大進步!
以台灣最具代表性的ETF:元大台灣50ETF(代號0050)為例,目前每股約新台幣71元,買1張0050至少要7萬元。對於每月只有5千元可投資的人,整年下來累積的資金,都還無法買進1張。
此外,投資人若利用ETF做定期投資,那麼需要定期「自行」下單,假設打算每月買進1張,就得要每個月注意下單時間。
如今開放定期定額買進個股與ETF業務,等於一口氣解決了以上2個問題。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標的都適合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的核心概念在於,承認市場短期走勢的不可預測性,所以不管漲跌,就是定期買進,建立部位,享受長期的成果,當然長期成果也無法保證是正報酬。
而定期定額成功的重點在於,投資人必須在標的下跌時,仍有持續投入的勇氣。問題是,一般投資人都是在標的上漲時,見到正報酬,才會願意持續投入;市場下跌,氣氛悲觀時,持續投入通常考驗人性。
可以理解到,投資人心中最大的疑慮是該標的是否會持續存在。因此定期定額用在投資個股上,確實是一大挑戰。因為任何公司都有可能會關門倒閉,讓投資人投入的資金全部化為烏有。
相對個股的風險,追蹤大範圍指數的ETF具相當的優勢,譬如同時持有台灣市值前50大公司的0050,或是市值前200大公司的永豐台灣加權ETF(代號006204),這些ETF要跌到完全一文不值,可能性非常低。因此,針對這類ETF進行定期定額,會是不錯的選擇。
但定期定額投入的做法則完全不適用於正向倍數或是反向ETF,因為這些ETF承諾的是單日報酬的倍數或反向,在1天以上的期間,績效未必會是對應市場報酬的2倍或是負1倍。
結論,定期定額新業務最好的投資應用,是追蹤大範圍市值加權指數的相關ETF。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暢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